
作者 主播简介

解放海南岛战役登陆点旧址之行记(下)
作者 诵读:玉兔迎春

临高角是突出于琼州海峡上的一个岬角,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插大海,潮起而隐潮落亦现,古有“仙人指路”之说。在岬角的两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道自然景观:东边为南海秋涛,涨潮时波涛汹涌,浪花翻卷;西边为大鹏湾,海水十分平静,任潮涨潮落,皆波澜不惊。登临堤上,可观海上日出日落奇景。我面向大海向前望去,碧海蓝天,风轻云淡,海水澄澈,沙白如面。海滩上的游人,悠闲自在赏景嬉戏。为海南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这是你们用生命为后辈开出的盛世太平!

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与热血丰碑、四十军烈士纪念碑三点一线的临高角灯塔,是法国人为了从海上入侵中国,在1894年建立的,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曾为参加解放海南战役的船舶指引航向,立下战功。1997年,临高角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历史文物灯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据灯塔初建时拍摄的照片,于2010年12月动工,历时22个月,对其进行了建成后的首次大修,恢复了原貌,更好地为过往琼州海峡西口的船舶指引航向。127年来,这片波涛依旧翻滚不息,岛民的生活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着,我参观了“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 纪念馆是临高角解放公园主体建筑,建设面积1100平方米。馆内展出了72张历史图片,还有解放军当年的军衣、军帽、军鞋、电台、木船模型、敌机模型等展品330件,其中文物展品123件。采用声、光、电等技术的5个多媒体场景,全景式立体化再现了当年海南岛解放战役的作战情况……看着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实物,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身临其境地回看当年海南解放的珍贵影像,被解放军创造的这一海战奇迹,深深地震撼。
走出纪念馆,馆内挂在展墙上英雄签名的手印、脚印模及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遒劲有力的那副题字:“人民功臣是无上光荣的 解放海南岛的功臣更是无上的光荣”,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想。身旁的老妈都由衷感叹:“烈士用生命换来现在的新生活真不容易,要好好珍惜呀!”。

两天后的早上,刮起了不小的风,有些寒意。我来到在原址兴建的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玉包港,又名玉苞,位于琼州海峡南岸,澄迈县桥头镇北面,与广东省徐闻县隔海相望。玉包港登陆作战,是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园宽敞整洁,只有几个游人。岸线护堤上棕榈树羽毛状的叶子随风摇曳,大海辽远,海波荡漾,海浪声声;纪念广场内,花岗岩石结构的纪念碑庄严雄伟,上面镌刻着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海南澄迈县人)题写的碑名,纪念碑背面是一大片青松翠柏。据悉,这是2012年4月1日,40余名开国将帅后人,赶赴此地,参加“红色记忆-海南红色旅游文化大型系列活动”之扫墓植树活动,50余位红色后代在纪念园里种下了50多株松柏、大王棕和椰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在海南岛战役中,四十军分两次潜度和一次大规模登陆上岛,第二次潜度是1950年3月26日晚,40军118师1个加强团2991人,分乘81只大小帆船,趁着强劲的东北风启航。航行中,海上大雾弥漫,风向突变,船队难以保持,但官兵们始终坚守单船也要登陆,单人也要上五指山的命令前行。激烈交战后,最终在玉包港一带强行登陆成功,伤亡600余人,解放军占领了滩头阵地,为主力渡海登陆解放海南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南岛战役中,四十三军牺牲的人数最多,一共3500多人,一共四次登陆,两次潜渡,两次强行登陆。第二次潜渡是3月31日晚上10点,一个加强团3733人从澄迈玉包港登陆。原计划是在临高角登陆的,由于在海上遇到了敌人的攻击,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了一夜,最后在澄迈登陆,登陆时与敌人激战了一个多小时,消灭了滩头敌人。
看着纪念碑两侧长廊的展碑上,黑底黄字的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在玉包港登陆作战介绍,我的崇敬之心油然而起。怀念永在,英雄永生!牺牲的勇士们永垂不朽!
临近6米高的悬崖边上,还有一个修建的地堡防御工事,我上前看了看,地堡深入地下2米多。

碰见当地的一位姓陈的村民,我便与陈大哥攀谈起来。他还告诉我,他的父辈们,都曾在玉包港救护解放军伤员,有的还是琼崖纵队的战士呢。
临近中午,风已变小了。我离开玉包港,前往海南岛西北顶端的一个小岛,雷公岛。18公里左右的路程,没多长时间,就到达了一个古朴的小村子,导航提示,雷公岛就在附近。下车后,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土高坡,周边长有杂草,我向土坡走去。两位村民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走动觅食的鸡鸭鹅欢叫着。我站在了高坡向远处眺望,尽收眼底的雷公岛,为火山熔岩海岸地貌,一坨坨形态各异的怪石嶙峋,黑压压一望无际,白浪冲击,黑白相衬,美的不可方物。
一时间,不禁联想起了71年前,解放海南岛登陆作战中,发生在雷公岛的一次悲壮惨烈的鏖战。1950年3月26日晚7时,解放军第40军353团2营3艘船的战士冲上了离玉包港约5公里远的雷公岛,与国民党守军一个加强营正面交锋,白刃血战。子弹、手榴弹打完了,就用木头、石块、刺刀、枪托与国民党军厮杀,整整两昼夜,打退了国民党军5次反扑,共毙伤国民党军200余人。但我军也损失惨重,有100多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最后只有11人夺船突围。

思绪过后,脑子里忽而闪现一个念头:到海边去看看。我离开了土高坡,一块亮眼的“道伦港雷公岛”标识的大石头立在一段土路中间。从此处向西,约1公里的乡村公路,便来在雷公岛海边。这里尚未开发,原生态,没有游人的纷扰,海上世外桃源一般。几只渔船浮在水面,其中一艘载满小杂鱼,靠泊在岸边。可能是在做饲料加工吧,一个渔民在船上,头戴斗笠、脚穿高筒胶鞋,正将小杂鱼用锨铲进岸边的粉碎机里,岸边的渔民也在忙,轰鸣声中,粉烂的碎鱼随即被装入大塑料桶内。

离这很近的地方有一处平房,是一个员工小食堂,很干净,不清楚是给什么单位提供服务的。周边一派祥和的景象。
虽说白马井、赤水港、卜创港、白沙门等几个登陆点我没有去看,但我都已了解了那里发生的一切。琼岛的每一个登陆点都留下了解放军英勇战斗的足迹,每一个登陆点都有永存不朽的故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烈士们的英灵将永远庇佑这美丽的海岛和1000万勤劳的海南人民。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岛,蜕变成生态、绿色、开放、文明、和谐的宝岛。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横空出世,海南环岛游游公路已于2021年年初开工建设,正在全力以赴推进中……

从海南回到家,我时常想起临高角、玉包港、雷公岛之行。解放海南岛战斗的硝烟已散,生活在当下,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该如何用感恩去向英烈们致敬?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了英雄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