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主播简介

解放海南岛战役登陆点旧址之行记(上)
作者 诵读:玉兔迎春

央视4台的《国家记忆》一直是我最喜欢看的纪录片之一,解放海南岛战役,就是从《国家记忆》中了解到的。虽然海南我曾经去过多次,但这两年我一直有个愿望:有机会一定去解放海南战役的旧址看看。11月,已是初冬的海南,依然阳光明媚,遍地皆绿,花还艳,花还芳香,诗意盎然。我来到临高县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主战场——中国的“诺曼底登陆战”原址,临高角海南解放公园,还有澄迈县桥头镇的玉包港和雷公岛。缅怀先烈,置身当年的战场,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仿佛回到了71年前,交织在一起的枪炮声、厮杀声、冲锋号声在耳边作响,浴血奋战的一幅幅画面在眼前展开。
1949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广西战役后,华南地区国民党军残部溃退海南岛。1949年12月,蒋介石将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加以整编,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下辖5个军约10万余人,装备各类舰挺25艘,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共45架,任命薛岳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岛海、陆、空三军。薛岳,字伯陵,出任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后,他发挥海岛地势特点,依仗其海军和空军优势,凭借海峡天险,下令在海南岛沿海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并把国民党守军编为环岛的四个防卫区,构筑碉堡,组成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并以自己的字将其命名,自诩为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妄图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长期固守海南岛。

早在两广战役期间,毛泽东主席便开始运筹解放海南岛战役。“四野”前委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以主力40军、43军并配属炮兵2个团与工兵一部,琼崖纵队和粤桂边纵队协同共10余万人,由中共华南分局统一领导,15兵团统一指挥,发起海南岛战役。1949年12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43军等10万大军在雷州半岛集结,第43军在雷州半岛之东,第40军在雷州半岛之西。开展征集作战物资及船只、招募船工和进行海上大练兵。军、师两级领导机关和团、营领导干部,都搬到海边,搭起草棚,指挥训练,同战士一起学游泳、练射击、荡秋千、走浪桥、练摇橹、学掌舵……通过两三个月的日夜苦练,掌握了海上作战的多种战术,实现了渡海作战部队提出的“把陆军变为海军陆战队”的要求,为渡海作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1950年3月5日至31日,解放军近一个师的兵力两批四次偷渡成功,加上在岛上的琼崖纵队,解放军兵力近3万人。同时,渡海兵团渡海准备工作已就绪,经过多次核对气象资料、访问沿海渔民及反复调研后,4月10日,第15兵团司令员、最高前线指挥员邓华下达了大举渡海作战的命令,确定4月16日19时启航。4月16日19:30,历史性的大规模渡海总攻正式开始,解放军东西两线部队分乘千百条渡船,顺风而下,强渡琼州海峡。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渡海作战主力部队成功登陆海南岛,突破国民党沿海工事,挥戈东进,决战美亭,以摧枯拉朽之势粉碎国民党的“伯陵防线”(4月22日中午薛岳乘飞机败走台湾),解放海口,对动摇退却的国民党军队实施“三猛”战术,从东、中、西三路猛打、猛沖、猛追。在琼崖纵队和琼崖人民的强力支援下,不足半月,将红旗插上天涯海角,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据不完全统计,此战役共歼敌3万余人,在我军猛追中,溃散之敌则无法统计,敌人乘舰撤走者4、5万人。)
海南岛战役是我军首次在无海、空军支援情况下,用木帆船渡海作战并获胜利的光辉战例,是毛主席、中央军委英明决策的胜利。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43军协同作战,紧紧依靠华中南地区人民以及琼崖纵队和琼崖人民,两批偷渡、大举登陆、三路追击,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的奇迹,由“东北猛虎”变成“南海蛟龙”,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陆军单兵种渡海作战胜利的成功先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战功卓著,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共计4个兵团。这支部队先后转战东北、华北、中南10余省、区,从东北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海南岛,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特殊功勋。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上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坚持孤岛奋战,艰苦卓绝,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 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为配合全国解放战争,中共琼崖区党委领导琼崖纵队先后发起秋、春、夏季三大军事攻势,在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崖解放区,为加速琼崖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琼崖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六的一天上午10点,在海南解放公园门口,百余名身穿蓝白色校服、系着红领巾、头戴黄帽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正在排队进园。海南解放公园位于临高县北部海滨,距临高县城11公里。它北临北部湾,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占地面积86亩,是海南红色旅游代表性景点之一。2021年6月19日,“海南解放公园”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我走进纪念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解放海南岛登陆作战全过程的六组铜像雕塑群。《抢滩登陆》、《攻克碉堡》、《搏斗》、《擒敌》、《追击》、《欢庆胜利》,铜像神情逼真,形象生动。园里的榕树、椰树、棕榈树等树木葱茏,草坪绿茸茸。

前走不远处,是四十军和四十三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设计理念是,纪念碑由木船、旗帜、海浪和台阶等元素构成。正面是昂首的船头,两侧为飘动的旗帜,总体构思为渡海官兵在战旗的指引下乘风破浪勇往向前。碑座和旗面迭进,意为勇士们三次强行登陆;烈士的英名镌刻在旗帜上,意为鲜血染红旗帜;整个碑体由七块碑石构成,意为四十军创造的“七个第一”。纪念碑朝向大陆,意为烈士遙望家乡,船载魂兮归来。我肃立在烈士纪念碑前,默读着碑文,眼睛湿润了。

忽然,熟悉的军乐《献花曲》由远处传来,我很好奇,顺声向前小跑过去。以碧海蓝天为背景的解放海南纪念雕像——热血丰碑高高矗立,这是两名战士的人身组石像。那些我在公园门口看见的小学生们此刻就在雕像前,排着队伴着深情悠扬的《献花曲》缓步绕场行走。让英雄走进孩子的心中,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此情此景,就是一堂极有意义的红色教育课,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用手机将那一刻录了下来,随后,老师及孩子们集体与雕像合影的一幕也被我摄入手机。待学生们离开后,我走近雕像前细看,两名战士手拉着手,他们分别代表着琼崖纵队战士和解放军战士,高举着钢枪和旗帜,微张着双唇,仿佛在大声呼喊。雕像底座正面有江泽民同志于1996年2月18日的题词:“军民共铸热血丰碑 解放海南业绩永存”,背面镌刻着红色的海南岛战役简介。

一扭头,瞧见一块刻着“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点”的黑色长方形石碑,眼前的海滩就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之一,我已零距离的置身于当年的战场,心一阵悸动。1950年4月17日,有“旋风部队”威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6个团及1个炮兵大队18700多名战士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指挥下,在临高角抢滩登陆成功,有880多名战士在这里壮烈牺牲,119师副师长黄长轩以身殉职,长眠于这片热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烈士们的英雄壮举将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