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口布鞋冻成了“牛皮靴”》
上世纪60年代末,华北地区小山村的一个数九天。室内滴水成冰,零下好几度。人们在室外活动时,呼出两道白色雾气如“喷气式”飞机,也犹如刚揭开蒸馒头的“笼盖”一样冒着气浪。成年人的眉毛、胡须挂上了白色的霜。凡是有水气的地方,都被冰凌锁牢封严,密不透风,硬硬棒棒。
那天早上太阳还没升起,生产队长派我们几个社员扛上镢头、铁钎到离村两里地左右的“老菜园子”回填一口枯井。由于天干物燥热胀冷缩,安在木头把上的农具都松动了,影响着使用。为了让劳动工具牢固一些,社员们就在必经的东坑里砸开冰层,将工具蘸一下水。木头见水会膨胀一些,起到固牢工具的作用。
我年纪较小,没有经验,就学着其他社员的动作,也到坑里给农具蘸水。由于是毛头小子,干啥都是“猛虎扑食”一根筋,忘记了脚下是光滑的冰面,结果农具没有蘸到水,就听“扑腾咣噹”一声摔了个“哑屁蹾”,哧溜一下,双腿下半截进到了水里,活脱脱一个“坐姿洗脚”的姿势。
旁边的社员们伸出了援手,将我拉了起来。甭问,小腿以下早被冰冷的水浸透了,还往下淌着水。他们说:老弟,你快回去换衣服吧,今天就别到地里干活儿了。说实话,我也感到特别冷,也想回去换裤子和鞋子。但转念又一想,三个念头立刻浮现在脑际。
如果这个熊样子回家,娘看到自己会说,你这孩子真“汰”啊,别人没掉进冰窟窿里,你掉进去了,你真怂,真没能耐,这是其一。
其二,家里也没有裤子换呀,身上弄湿的这条棉裤还是娘把前人不能穿了的旧棉裤改制的呢。要是回到家,娘还得把裤子和鞋放到火炉上烤,自己还得到炕上用破棉被盖上下身,这得给娘添多少麻烦呀!我想 :自己办了窝囊事,自己来弥补,适当惩罚一下自己,让自己长点儿记心,汲取点儿教训,哪能再给本就不容易的母亲增加额外负担呢。
其三,要是回家去了,上午的工分就挣不到了。离通过多挣工分帮助父母改变家庭贫穷面貌的理想又远了一步。想到这儿,我一面谢绝了社员们的好意,一面毅然决然向目的地走去。开始浸透的布鞋和裤腿儿发出“唰啦唰啦”的声音。没过一会儿,鞋子和裤腿儿冻成了一个整体,走路着地的声音变成了“咔嚓咔嚓、咕咚咕咚”的声音,活脱脱像现代人穿的“牛皮靴子”。只不过是:真牛皮靴子是温暖漂亮的,我穿的这双“仿真牛皮靴”是冰冷的。
也可能有读者会问,冷不冷呀?我说:真的很冷,脚都冻僵啦。好在那时年轻力壮火力旺,心里火热毅志强,手上干活儿猛生热量,硬是把双腿下的高寒抗过去了。不料想,一个上午,我们五六个社员把枯井填平了,双腿上的“牛皮靴”也失去了“光彩”,基本上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又露出了脚面上黑漆漆的老茧儿,与穿在脚上黑色的布鞋浑然一体。
那时的小山村吃水都困难,所以孩子们从不洗脚,从不洗澡,天天在土地上盘旋玩耍参加劳动,天长日久脚上都是黑黢黢的。
山里布衣
编辑:超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