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散记
文/杨忠科
西山风景区是鄂州城区唯一供市民游玩的省级景区,除去年疫情封城期间外,几乎每天人来人往从未间断过。白天,无论什么时候上山,都会看见有人上山或下山。
本人上山时间也很奇葩,往往都较晚,要么临时起意在上午十点多上山,要么在下午三四点上山。新年伊始,元月二日上午十点四十多出门开车,十一点近一刻上山,到中年十二点半左右仍在山顶上闲逛,并没有饿的感觉,仍兴趣很浓。
去年秋天某一天下午近四点也是临时起意上西山,只不过当时改到西山与雷山间的抔湖去看了一下,那是第一次到抔湖,当时很是激动与震撼。随着对抔湖的了解,越发对西山景区另眼相看了。去年年底匆匆路过或半上过西山,发现西山处处在改造或维修,看来西山又要换新装了。西山南门上山路两旁低矮小平房小店铺全部不见了,西山小学不见了。松风阁在改造维修,门牌也不见了。秀园也是,当时秀园东门口堆放一堆石头。门牌也摘了。
今年元月二日又上西山,所到之处,发现新立了不少牌子,牌子上也多了一些文字,除中文外,还有英文、日文、韩文。当时就想,可能随着鄂州花湖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去年十二月廿九日机场试飞日临近和机场建成指日可待、鄂州空港时代即将来临,鄂州国际航空都市区日益展现世界之际,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航空大都市即将展现世界面前,所以西山应与时俱进,积极跟进,不仅要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也要满足市外省外国外友人文化旅游需要,同时也是展现鄂州城市风貌、城市历史、文化、文明的需要。所以,近来西山一直在变,当年苏公“一上西山十五里”“步上西山寻野梅”的山路柏油路又重新改造,准备翻新,昨天上午经过时,发现上九曲亭的原柏油路正在被一辆铲车铲去原陈旧的柏油。尽管一时影响游人上山,灰尘也有,但仍不影响游山兴趣,游客仍兴趣不减,也很高兴见证了西山的变化。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工作忙,也没有多少闲情逸致游山逛水,西山上得极少,西山发生的变化基本不知。直到2005年4月份随国内吴楚文化专家上西山才得知西山的巨大变化,武昌楼一带所有景点都是新建的,试剑石一带,石门开一带,等等,都有新建设施。已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八四年寒假从北京回来,从北京回来的几位二中毕业的同学上西山看到的试剑石已不见了,原来的试剑石只有几块较小的石头,掩在一片荒草中很不起眼,很苍凉,现在看到的试剑石,已不是当年的试剑石了,另外还多了一个比剑石。配套的还多了一些建筑,西北边还新建了望楚亭。进石门开也新修了山路,八十年代到石门开是没有柏油路的,记得那时都是荆棘丛生的坑凹不平的不叫路的“山路”。原始风貌浓郁。现在完全不同了,小车都可开到石门开门口附近几米处平台上。西山洞天乐园也找不到了。记得九七年香港回归之日我带着六岁姑娘上西山专门到洞天乐园玩,当时有条通向洞天乐园的下山山路,前几年再上西山,已找不到了这条山路,也很难回忆起来,那条山路究竟改成现在什么山路了。仅仅十几年之隔,恍如隔了一个世纪似的。过去的一切如同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一干二净,一丝不剩,想起来,昨天的昨天,就像是一场梦,没有欢乐,也没有悲哀。现在就是这么一种感觉。
昨天上西山,有些新发现。在过新建的议政厅后,准备上石阶往望江亭石板路旁,发现有两种之前上西山“从未见过”(也许之前见过,但都视而不见,或见的时机季节不一样)野花,一种叫“阿拉伯婆婆纳”,一种叫“千里光”或叫“九里明”。前者在上石板路开始处,后者在石板路中段,都不多,其他路段都没有发现。一开始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兴趣,蹲下来仔细看看,婆婆纳是蝴蝶状,呈蓝色,花瓣很小,花间长有一对花蕊,默默相视,让人浮想。千里光,花也不大,呈菊黄色,像菊花,花瓣呈散射状,也不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的物种,这次之所以引起了我的关注,可能是此时二九寒冬之季整个自然界花极少极少,城区路边的花坛上人行道上菊花等到处都有,但此时的山上却很少看到人为盆景花卉。满目枯枝败叶,一片苍凉。幸好昨天冬阳仍高照,一片祥和。也让人不觉寒意和悲凉。上山游玩兴趣也浓,兴之所致,一遇上花花草草,那怕微不足道,地处旮旯里,路旁低矮处石缝里,杂草间,如有一丝花色亮色,也会引起我的关注和兴趣。近两三年也形成了惜花爱花的小“癖好”,对花花草草果果木木鱼鸟虫儿等生命都有很浓兴趣。
我今天也专门查阅了“阿拉伯婆婆纳”和“千里光(九里明)”,发现这两种花还真的不平凡,让人刮目相看。别看这些名难见经卷,又不起眼,更不养眼的小小野花,都有一段让人感动的美妙传说。
话说阿拉伯婆婆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阿拉伯老人,他非常思念离世的老伴。每当夜晚来临,就独自躺在野外的草地上,望着璀璨的星空,陷入深深的思念中。后来,凡是老人躺过的草地便长出一种开着蓝色小花的植物。而这些小花就是那位逝去的“婆婆"变幻出来守护阿拉伯老人的眼睛。于是人们便给这种随处而生的,开着蓝色小花的植物起名“阿拉伯婆婆纳”。
婆婆纳花名让人一开始就想到这不是原产中国的花,的确,它原产于西亚,什么时候传到中国,待考证。明代有本《野菜谱》里却有记载。当时叫“婆婆那、破破烂”,应该是那时的人们把它们当作野菜吃的植物。草叶形状也极像烂破布一样,所以才有此名。还有的说法说它的果实像老婆婆做针线活的道具。当然,不管什么传说或说法,现在这种花仍然在自然界零散生存着,人们也管它叫“阿拉伯婆婆纳”。当然它也是一种中草药,具有祛风除湿、治疗疝气腰疼等功能。
再来看千里光。为了偷懒,我从网上摘录一大段有关它的美丽传说。
《中药常识:千里光的传说故事与它的几大功效与中药有哪些?》
“它是一种喜阴的植物,一般都生长在上坡、疏林、路边甚至沟,边草丛中,甚至在我国的多个省份都存在着它们的身影,千里光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不仅耐干旱而且还耐潮湿,对于生长环境所需要的土壤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在沙土或者粘土中也能够生长的比较好。”众所周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国更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在农村中也有很多的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它们不仅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可以药食两用,有极高的价值。作为药用来说,它们的药用价值几高,甚至在我国流传已久的中医中药里,也能够随时看见它们的身影。那么不知道大家是否见过“千里光”这种野生植物呢?它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农村里有种名叫“千里光”的野生植物,夏秋两季的时候长得枝繁叶茂,开出来的花朵和野菊花非常相似,长得十分好看。
千里光不仅能够让人明目外,还能够对患有皮肤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人也有非常大的一处,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生疔疮犯皮炎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控制不住的挠痒痒,导致抓痕累累的十分难看,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千里光的黄色花朵给摘下来,洗净后煎成汤内服下去。当然还要用煎好的汤水来泡澡,这样的话身上的疮和所犯的皮症就会慢慢的好起来,皮肤也会因此变得很光滑,药用价值还真是非常高的。那么疗效良好的千里光其背后又有哪些趣味知识呢?
这里讲几个小故事。
1.千里光曾治好勾践的眼病
中药材一直都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法宝,越王勾践也是普通人,为了复国雪恨,卧薪尝胆。不料,就在勾践刚刚树立了复国的雄心壮志之时,勾践的头颈近眼睛处却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个白斑,视力模糊不止,许多名医都无能为力。眼睛越来越模糊,心情也越来越低落,勾践只能贴出王榜,以重金悬赏求医,可是一连三天无人揭榜。勾践身边的一个谋士叫范蠡,他看见勾践生了这种怪病,心中十分着急就偷偷摸摸地去了民间暗地察访,有一天上朝时,范蠡施礼道:“大王,你眼睛是因为用眼劳累,暂时看不清,此乃在吴国养马中日晒雨淋,生活太苦,劳累所得。”
范蠡说罢,即从袖筒内取出一大把15厘米左右长的小草,递给勾践看,勾践发现这草的茎端还生着黄色小花,样子颇像菊花,范蠡对勾践说:“此草名叫千里光,它可以像名字那样所描写让人的目光看到千里之外,如果用这种千里光单味水煎服,有清热解毒,明目的作用,一天服三次,半月以后,大王之病必可痊愈。”王后娘娘听了以后感到非常高兴,连忙按照范蠡说的方法,亲自煎药,勾践吃了3天药后,白斑果然小多了,视力也恢复正常,范蠡为了使勾践的病好得快一点,他还用千里光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
千里光药膏结果是经过了内外结合的治疗,勾践的病13天后,就完全好了。勾践病愈后,他要酬谢范蠡黄金百两。范蠡却说:“大王要重赏我的心我领了。然越国内的百姓生活很苦,这百两黄金,还是用于农业生产,况且治你眼疾的药方是一位采药老的所教,千里光也是他亲手所采。”勾践采纳范大夫的建议,把百万两黄金用于农业生产,同时又将千里光治愈眼疾的药方公布民间,越国的百姓得了眼疾,就用千里光煎来吃,十有八九痊愈。由此可见,千里光的神奇疗效,就连勾践的病都让千里光治好了。
2.碰巧用对千里光,人们才知其功效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他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等着丈夫治病,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来咬上一口,觉得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药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眼病和皮肤病之病。此后,草药郎中便在治疗眼病和皮肤病时,均使用这种草药,由于该草药服用之后视力会比以前清晰,郎中便把它称作千里光,并一直沿用至今。
3.游医眼中的千里光
这天傍晚,游医行医到一个小村庄,找了一户人家落脚,主人听说游医四海为家,造福百姓后,欣然同意,并热情款待游医。饭后众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谈笑间,游医看见两个小孩坐在石凳上玩,经过一天暴晒,此时石凳还很热,游医便叫住他们,两个小孩又蹦跳着在院子里追逐玩耍。夜间,游医放下书本刚躺下准备休息,却听见外面传来主人声音:“王大夫,你睡下了吗?”声音听起来有几分急切。游医更衣起身,把主人请入。“王大夫,深夜打扰你真是对不住,只是两个小孩入夜便叫着皮肤痒,我本想着过一阵子就好,深夜了也不好意思打扰你,可都一个时辰了,王大夫请你想想办法吧。”
游医急忙赶去看了小孩,皮肤通红,全身瘙痒。游医仔细观察了两个小孩,便叫主人拿了灯火,记得门前有个池塘,说不定那里有些药草,游医叫妇人拿他采的草药,煮了水给小孩喝,两小孩喝了之后片刻便好了起来。游医告诫他们以后要多注意卫生,两小孩一边叫着知道了一边又嬉戏起来,其父叫骂了才上床睡觉。游医在池塘采的中草药便是千里光,它不仅能清热明目还能治疗皮肤瘙痒,之后千里光能治皮肤病的事便在这个村庄传开了。
从学习与了解千里光的趣味故事中可以感知到每一个被记录的中草药历史事件,都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而是蕴含着复杂的因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长河的纵观,从历朝历代中草药的传说中,都能够总结出丰富厚重的心得,从而给我们学习中草药带来很多便利。就像我们了解到千里光之所以能治好越王勾践,全都是仰仗于千里光神奇的功效,千里光在我国入药历史也很悠久,或许在未来千里光的神奇疗效会得到医学上越来越多的重视,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千里光的功效认识到千里光。(参考资料:《千里光的传说与故事》《千里光的民间趣闻》。略有校改。)
请有兴趣的读者原谅我的偷懒,如果能引起你的疲劳与不适,在此深深向你表示歉意!如果原作者看到后也不愉快甚至反对引用,请及时联系我,我会进行修改或删改。当然如都没意见,我就这样引用。权作资料保存,供参考。
这次上西山还有一新发现,就是看到二九初时的腊梅。说实话,之前看到的腊梅都是在早春二月,或三月。去年由于疫情,未看到,之前也不太关注,今年二、三月份在西山公园看过腊梅,但都过了鲜艳期,都不精神,都萎靡不振。今年冬天在西山上欣喜地看到了腊梅,正处于开放期,都很精神,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更显勃勃朝气与生机,真的很幸运见证了正艳开的腊梅!这次没经过西山公园梅花区,不知那里的腊梅开了没有,可能开了,估计与山上的会有些差别。因为山脚下与山上气温光照等略有不同,导致花卉开放等总有些差异。我曾经比较过。
总之,新年有新的发现,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愿日新月异!愿一切都有新气象新变化!那更是开心的事!
愿虎年虎气生生,虎气十足,虎气冲天……
(2022.1.3.上午一稿于家。2022.1.3.14:18最后一段添了一些文字)

























阿拉伯婆婆纳花




千里光(九里明)花



















此时此地收到诗友墨香佳人留言请我发做我的专辑绝律照片及简历等,我就地自拍一张发她。后用于专辑。


在石门开南侧观望台上远眺唐代著名文人元结曾荡舟的抔湖










(图片按游玩先后顺序排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