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儒学”
作者:周永卓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一、记忆中的海州“儒学”
1951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就是在昔日的海州“儒学”内。那时学校名称叫”新海连市第一完全小学”,简称“一完小”。后来更名为“海州中大街小学”。现在中大街小学已迁至朐阳门南,改称“海州区实验小学”。“儒学”旧址现为“海州区幼教中心”,“儒学”又称“孔庙”“文庙”。现在其西侧的小巷仍称“儒学巷”,东面不远处的小巷仍称“孔巷”。
“儒学”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儒学”作为庙(孔庙、文庙)的存在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直至民国年间,曾改建为“民众教育馆”。江尚青先生就曾在“民众教育馆”任过职。
根据我幼年的记忆,“儒学”的一溜高墙是暗红色,朝南的照壁上写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大门前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门口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的字样。由南向北进了大门,有一圆型水池,名曰“泮池”。泮池四周有砖砌的花墙围栏,围栏外东西两侧还有许多四季常青的女贞。夏秋季节女贞树上结了串串紫黑色的种子,像小葡萄似的。泮池中满是莲花,水中还有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游,泮池上面有一南北方向的拱桥,名曰“状元桥”。说是中了状元的人才能从桥上经过,穿过戟门再进入“大成殿”。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从“状元桥”上走来走去,也没看到学习成绩有多少提高。那时“戟门”已改建成教师办公室,将作为穿堂的“戟门”南门赌死,留有北门出入。
由于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当时学生、老师的桌椅、板凳都是用海州南门外“园林寺”内的两棵古银杏树的木材所做。银杏材质细腻坚实,至今仍能见到当年那些毫无损伤的桌椅。“戟门”和“大成殿”之间有一片场地,称作“前操场”,东侧还有“东操场”,“大成殿”后面还有“后操场”。“儒学”原有的厢房,或维修继续使用,或拆除后,又新建了许多教室。“大成殿”里空空如也,成了学校的大礼堂。每逢学校开大会,我们就扛着板凳去开会。节假日学校搞文艺演出,也在大礼堂进行。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雨雪天,我们的体育课也可以在大礼堂进行,令海州其他小学的学生羡慕不已。
那时海州没有电影院,后操场就成了露天电影场。大成殿的后檐墙挂上一方银幕,大成殿两侧小门就成了检票口。每到星期六晚上,如果能从家长那里要到五分钱,那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买票入场。如果要不到钱,就和一帮小伙伴趁着夜幕掩护,从后围墙翻墙而入。当然偶尔也会被场内的工作人员抓住,那就只好像俘虏一样,被工作人员押出场外。心情既沮丧又快乐。
到了1956年,拆除海州城墙的同时,也拆除了海州儒学的“大成殿”和“状元桥”及石牌坊大门。“泮池”也被填为平地。院内又新建了若干教室。时隔20年,我又到中大街小学工作了三年。1971年,海州区政府组建海州区红小兵宣传队,把我从车站小学调到中大街小学工作。依旧在“戟门”改建的办公室里办公。当然我的任务除了教书以外,主要工作还是带着海州区红小兵宣传队到处演出。1974年,我从中大街小学调到文化部门工作。此后,我就离开海州了。
二、复建“儒学”,势在必行
时隔40年的2014年,海州区委、区政府决定要在原址恢复“城隍庙”“孔庙”“大慈禅寺”,这是一个很得民心的决定。我记得当时的区委书记孙爱华在对东南大学复建“三座庙”规划组提出的规划指导思想是:“留住记忆、聚集人气、发展经济。”东南大学规划组在做“三座庙”的规划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遵循孙爱华书记的规划指导思想,本着在原址复建,修旧如旧。还要结合时代需要,例如充分考虑现时代的交通和停车场需求等等。这个规划完成以后,顾建华副区长主持召集了由市、区规划局,市、区建设局,市、区宗教局等有关部门,还有部分我市的文化、旅游专家参加的评审会。会议上选举我为专家组组长。
经过大家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最后一致同意,原则上通过东南大学规划组所做的“海州城隍庙”“海州孔庙”“海州大慈禅寺”复建规划方案。东南大学规划组按评审会上大家提的意见,又作了多次修改,上报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很快就得到了“市规建委”的批准。
行笔至此,我想复建儒学或者说复建孔庙的条件已经成熟。理由有三:
1. 总书记十分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弘扬孔子文化。这方面总书记有很多论述。
2. 海州区委、区政府七年前就做出了要复建儒、释、道三座大庙的决定。而且已经做好了规划,并且得到市规划部门批准。
3. 三座大庙中的“城隍庙”已建成多年。而儒学原址的“海州区幼儿教育中心”也已迁出。复建“儒学”,无须再搞拆迁、安置。
复建“儒学”尚需努力的就是招商引资,解决复建资金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特别是我市的一些社团的积极性,例如我市的“孔子学会”“历史文化研究会”等。还可以广泛联系海内外的华人社团,包括海州乡贤。资金问题应该不是大问题。
总之,复建儒学是民心所向,国家提倡。在这项工作中,我愿为海州区各级领导建言献策,为可爱的家乡海州略尽绵薄之力。
2021年12月31日。

周永卓:1946年8月17日出生于海州一个教师家庭。1964年在海州师范毕业后,做了10年教育工作,8年文化工作,3年青联工作,7年外事工作,7年风景园林工作,7年城乡建设工作。2006年在连云港市建设局退休。退休后曾任连云港市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10年,连云港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10年,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8年。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