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台历
作者/钮广太
元旦就要到了,老伴买来一款新台历放在案头。我扫了一眼即将撤掉的旧台历,那密密匝匝的记事,让我瞬间心驰神往,像踢倒了五味瓶。待我稍事平静,沏了一杯碧螺春,坐在写字台前,从头翻阅起满是勾勾画画的旧台历。
难道就这样老了吗?如果拿走这本旧台历,我就又长了一岁,“老爷子”的称呼是不是名副其实了?这时间的脚步是不是越来越快了?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呢?想到此,我的心头一热,不行,我不能就这样枯萎老去。一定要找到一个例证,证明我虽然不再年轻,但并没有衰老。突然,手停在了2021年1月14日,上面写着: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纪念日。顿时,思绪冲着周老的生命光环奔去:出生在中华民国,精通四国语言,50岁以前是银行家,金融学家。50岁至85岁,是汉语文学家。85岁正式退休,开始研究东西方文化学,111岁生日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世界老人”,常说上帝把他给忘了。周老用“积极达观的心态”,走完了112年时光,我还有什么资格感慨人生呢?他用一生的业余时间读书写作,我怎么敢自夸足够勤奋了呢?他曾两次与爱因斯坦面对面交谈,用一颗坦荡的心征服了世界,诠释“智者乐、仁者寿”的祖训,我还在乎于平平淡淡中一天天老去吗?
常听说理解总是幸运的。要不,我也借机老一回?也许老一回人生就圆满了。恰好,我看到3月5号,写的是硬汉褚时健辞世两周年。于是,我又澎湃了。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上交国家利税1400亿啊。70岁时成为阶下囚,74岁承包2400亩荒山种橙子,84岁时褚橙首次通过电商形式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成为亿万富翁。90岁继续担任董事长,直到91岁时逝世。他独立思考,洞察世事。青年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劳动改造,晩年锒铛入狱,女儿自杀。其中的任何一件,一般人都可能被打得七零八落,迭入人生凋零模式。可硬汉就是硬汉,触底反弹,永不服输。他安排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用王石马云等人都折服的“高明的处世哲学”,把苦难变成了传奇。想到这些,我除了自惭形秽,还能说什么呢?
此刻,我喝了一口茶,甚至忘记了水温有些低。接着,又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接连五次下蹲。本想清空思想,好好体会体会这一年的春夏秋冬是个什么味道,以便准确评估那个“老”字,究竟与我有没有关系。恰在这时,老伴在客厅喊我,说中央台重播《朗读者》,董卿正采访王蒙呢。于是,我手捧那本旧台历,又听了一遍王老先生的两次“告别”。14岁入党,24岁被开除党籍。20岁喊出《青春万岁》,响彻全国。可一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却使他告别了北京,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遥远的新疆接受改造。一去就是15年啊,多么美好的黄金年华,都留给了那个所谓的天边绿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王蒙先生的内心从未荒凉。终于,信念的力量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那个生产队的副大队长又告别新疆,回到了北京,当上了文化部长,当上了中央委员,当上了“人民艺术家”。87岁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而我与共和国同龄,有什么理由敢说自己老了呢?我只有活出前进的姿态,才可安慰当下的分分秒秒。
我一手拿着旧台历,一手从茶几上抓起一个红红的苹果。说到苹果,红红的颜色不是老去,而是成熟。正是因为成熟,才预示它须离开枝头,为物种的发展腾出空间。而正是这次离开,告诉牛顿万有引力。
我回到写字台前,摸摸茶杯,扶了扶老花镜,接着翻看旧台历…
2021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