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完日志,随意打开影视一栏,就看到了《深夜前的五分钟》,英文是five minutes to tomorrow.直译就是离明天差五分,或者意译为十二点差五分、零点差五分,或者干脆就是十一点五十五分。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名字,是因为影片中的日本青年阿良为了纪念他的恋人离世而采取的一种把钟拨慢五分钟以期在虚幻中保留恋人与自己的温存,从而获得些许的安慰。是的,如果时光倒流,那该多好呀!可是,这仅仅是如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和现在,怜取眼前人。
情节是这样的:若兰和如玫是同卵双胞胎姐妹,作为姐姐的若兰从小就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角色,比如故意打碎了玻璃,然后通过换衣服的伎俩嫁祸于妹妹如玫。明明是自己把妹妹如玫从秋千上搞下来,却一直企图混淆视听,说跌伤的是自己。

影片开头,若兰说,总是这个样子,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是我自己。这句话可以说是她的心声。可惜她只是说说而已,并未曾真的知觉。好多人总是以为是别人挡住了自己前行的路,却未曾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嫉妒、争强好胜,断送了自己,让自己被人或自己的不良情绪牵着鼻子走 ,却不自知,真是可悲。按自己的生命的轨迹而活,这才是活自己,要不然就是迷失了自己,甚而至于葬送了自己。
人遇到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人要战胜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惟其如此,生命才会光彩夺目。易经告诉我们,只有守本分、行正道才会有自己好的人生 ,要不然连“自己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了。若兰为什么要三分五次地和如玫换衣服,除了小时候的嫁祸心理,更多的是迷失了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小若兰说,没有遗失,就不可能找到,任何时候,就是这样的。是的,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比别人差 。认识到了这一点,你才会找到真实的自己。然而,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成年后,妹妹如玫是有名的模特,姐姐若兰是 一家媒体的记者。凭着采访的机会认识了大导演天伦,她喜欢天伦。可是,妹妹的活泼可爱很快让天伦弃她而去,她认为这是横刀夺爱,心里对妹妹记了一笔。
而一个偶然机会,她在游泳池遇到了宜辰钟表店的日本青年阿良,双方互有感应。若兰让阿良帮自己为妹妹买一个结婚礼物。我很怀疑,若兰买一个礼物,要这样大费周章。结果阿良给她选的是自己店里的一古老的钟。送人钟是什么意思,日本青年不知,若兰就可以在妹妹那里找到托辞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从这里可以看出,若兰并非真的喜欢阿良,而只是利用利用他罢了。
影片开头,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I细节,一个中年人来修父亲留下的遗物——一块表。说是珍贵就修,便宜就算了。店里的老先生说,它的价值由你决定啊!中年人若有所思,先前的大大咧咧、无所谓态度有所改,对着那块表出神良久,说,那你给我修修吧。他应该知道了吧,珍贵不珍贵,不在表,在于人心,自己的一颗心。那块表应该是他们父子情的见证,没有了它,我们还会留下什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养育,不在了,我们的眼睛应该盯在什么上,不是很清楚吗?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老先生一直念葡萄牙当代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有什么用意呢?查了一下佩索阿的诗,我知道佩索阿的命运和凡高很相近,都是生前寂寞,死后轰动。这里面寄寓的意思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生命的孤独,一个是爱的孤独。

妹妹时时处处表现优秀,使得姐姐忧郁伤感。多次不欢而散,之后又重归于好。在妹妹结婚前夕,若兰别出心裁,要妹妹跟自己到毛里求斯玩一次,以此结束单身生活。结果不幸发生海难,妹妹遇难,若兰幸存,她如愿以偿嫁给了天伦,不过是以如玫的身份。天伦有怀疑,让阿良揭穿,阿良因为真心喜欢若兰,不愿说出真情。但最终,天伦还是和她离了婚。一场算计终落空。影片结束的时候,阿良和若兰在一起,但我想,阿良不会真的幸福。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