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日 拍 日 出
文图/张水源
辞旧迎新,想到拍日出。儿子查了查天气预报建议我,冬天太阳升得迟,你可以安排元旦去景山拍。
习惯晨兴夜寐的妻子,为我备了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并将馒头、苹果和热水壶塞进了我的挎包,还悄悄对我说,轻声点,别惊醒小的。
数九寒天,新的一年刚过6个小时,手机显示:零下8度,微风,日出07:36。北方干冷,南方长大的我没多穿衣,跟着月亮走,从城南丰台乘公交来,经前门、中山公园后到了西板桥。晨光熹微,景山公园门前“欢迎您”的字眼别样醒目,耳边传来“请游客拉开距离,老年人可以只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人员会帮助您查看健康码”的温馨提示。因为疫情防控限制人流量,上景山之巅的游人排起长队,眼看日出时间快到,我唯恐赶不上,给妻子打了电话。还在暖和的被窝陪孙子睡觉的儿子得知后,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匆忙上楼敲开了坐向朝东的闽乡好友之门,为我操心旭日喷薄而出的那个瞬间。我随着年轻人的步伐登上景山公园万春亭,站在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尽收眼底。我举起照相机对着东方,太阳好像与咱捉迷藏一样,出来的很慢。忽然,前头一位姑娘抬头看了看我,低声说:“大爷,您的镜头脏了,该擦擦?”我不知所措,“大爷,我这给您”,边上一位青年女声传来时,一张净纸也递到了我手中。“大爷,还是用我这擦镜布更好”,姑娘的语音细腻入耳。
一会儿,东边满天通红, 曙光初现,远方的建筑群由夜色逐渐还原出五彩的本色。“哇,太阳出来了”“好美好美啊!”大家咔嚓咔嚓地用手机、相机忙拍着。天边接着出现鱼肚黄,橘黄色,再转成桃红色、金黄色。红日逐渐挂高,光芒万丈,洒向四面八方。“好一个红彤彤的太阳”“这才是真正的元旦”身边的赞美语此起披落。
阳光下,天空如洗,一片蔚蓝;大地争辉,满目美景。我忙不迭休地拍着眼前金碧辉煌的故宫博物院,金光闪耀的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又聚焦远处红旗飘扬的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还有旭日洗染过的北海湖岸、琼岛白塔等。也拍下了人们赶早登高沐浴曙光的喜悦心情,还记录了首都市民的文明清新之风。
新年初始之日,算起来是“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时节,可曙光在咱心中,灿烂的阳光和人们的热情,让冬月的严寒也躲了起来,我的心暖烘烘的。
还算是早晨的时间,我回到家中听妻子说,孩子带着孙子去大观园湖冰上学步,我默而识之:迎接新一年,一起向未来。
作者简介:张水源,1953年生于福建延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世纪末开始在旅游文学刊物和各级主流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文图在闽丶京丶沪获过奖。出版个人专著《闽江起点》、《两岸桥》四十余万字,主编和编著《延福延寿延平游丛书》五册,《南平郑成功文化丛书》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