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婆婆不"是"娘
作者:太阳仙子
就是这个老太太,二十多年来将我视如已出般疼爱着—题记
俗话说:“婆婆不是娘,篱笆不是墙”,我的婆婆却用"娘"的情怀疼爱着我。
我与先生九八年相识,从此也认下了这位婆婆。我在家是排行老四,上面有哥哥、姐姐护着,再加上长年在外读书,很少回家,家务活根本就不会做,更别说会
做饭了。结婚后,我对婆婆
说我不会做饭。婆婆一半安慰一半鼓励地说;“不会没关系,人家说了,做饭没啥学头儿,能煮熟就行。”婆婆朴实的话,不仅拉近了我们的心理距离,更化解了我一个新娘子的尴尬,如一股暖流,温暖三冬。
记得有一次婆婆出门了,早已到了做饭的时间,婆婆还没回来,我、先生、公公都在家却不知如何做饭。我
们能做的,就是数次到窗口"瞭望",期待婆婆回来。婆婆回家后,看着只会"等待"她的我们,并没有生气,只是说遇到老乡聊得时间长了。然后一头扎进厨房,准备晚餐。婆婆用她那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包容着她的孩子和家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是最微妙的,矛盾也往往
由"钱"引起。我的婆婆似乎不俗,因为我们从未因"钱"的问题发生过不愉快的事。结婚时,我单位的礼金,我给了婆婆,但婚后婆婆又给了我,我不要,婆婆说:“拿着吧,这是来往,你以后还要还给人家的。”
等我有了孩子,婆婆更成了我的依靠。对于照顾孩子,我的智商几乎为零,常识几乎为零。六十多岁的婆
婆半夜起床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还要照顾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饮食。婆婆没有怨言,更没有嫌弃我,她用母亲般的情怀,感化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她用慈母般的胸襟,谱写了婆婆是娘的大爱!
孩子出生时,人们随的喜礼,婆婆也都给了我。我觉得我不能要,是她与公公出钱办的酒席。她语重心长的
说;“拿着吧,以后这样的机会不多。”婆婆,一位普通的老人,一位伟大的婆婆!
孩子一岁四个月就跟婆婆去了薛城。我一周去一次。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人照顾,还要照顾有高血压症的公公。这期间,婆婆累得又黑又瘦,至今想起,都令人心疼!婆母娘啊,我会一生感激您!
婆婆有三个儿子,没有女
儿。但她从不愿给孩子添麻烦。记得有一年冬天,幼儿园放假,孩子不能去上学了,我又带儿子去了薛城。这一次他们并未在家,而是因为公公身体不好去住院了。门上留了个纸条,写了医院的地址。到了医院病房映入眼帘的是:病中的公公躺在床上,旁边是年迈的婆婆陪护着。一对老人,如秋风中的残叶,瑟瑟地摇曳
着……这情景令我泪如泉涌。我的婆母娘啊,中国有句俗话,“养儿是为防老”,你平时不要孩子们照顾,如今你们病了,难道还怕麻烦孩子吗?!
那年冬天,婆婆病了。我、先生和儿子去看她。走出婆婆的家门,看到门口的白发老人,我又想起昔日婆婆在门口迎接我们的情景,而今,满眼看不到婆婆的身
影,心里的泪比眼里的还多。到了医院,婆婆反倒是安慰我,说:“一个王全还不够你缠的,你好好照顾孩子就行了......”
我的婆婆最理解我,包容我,用她的真诚温暖着我。她也成了我交心的朋友,我的喜怒哀乐,都愿意告诉她。她从不嫌弃我,从不为难我,更不笑话我。我常对
她说:“妈,你对我如此厚
爱,等我做婆婆时,一定把你的美德传下去!”她总是开心地笑着.....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也已到中年,儿子早已成长为一米八的小男孑汉,但耄耋之年的婆婆还是将我们娘俩当小孩一样呵护着,疼爱着……
此情此景 ,谁又能说“婆婆不是娘”呢?!
我的婆婆,我敬重的婆母娘,愿您万寿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