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若有来去随心的地方,那,一定是五华山。
我与五华山的缘分,要从与“神仙”结缘说起。“神仙”在山中,或者云雾里……
这就有了五华归来不看云的感觉。这感觉是真实的。世间之事和人间之事以及神仙之事,只要一遇上真实,就可以“荡胸生层云”,天地于我,何其渺小。
遇上神仙,的确是个传说,就像目前流行的“神马”那样,都是传说,能经得起推敲吗?没有试过“神马”的推与敲。在五华山中借宿,趁着月光流注大地,撒遍山巅,悉数五峰四门,九堡十三湾,人间秋夜万籁俱寂,便有了推敲的想法。
我们,经得起推敲吗?
同行黄老表,通天地人,善识百草,赠我笔筒草藏于摄影包中,归家寄养于水瓶内,施以人间最好的水,它就睡着了。及至醒来,发现手边多了藤条做的拐杖,感觉拐杖来得及时,是仙家用的那种,还带着遇寒不屈的叶片。此刻,方觉人世间走一遭不易,做神仙更难,也用拐杖辅助,才能腾云驾雾。神仙是缺乏动力吗?也许吧!真到用起拐杖来,才践行登山如履平地至快意!原来的拐杖,可以给足动力,转换无限的能量;后来的拐杖,多半是象征。仙家的拐杖是法器,凡人呢?
说好不推敲的,怎么又推敲?多数时候,一推敲,这个世界就是碎片组成,一些散碎银子,很洁白没有一点恶意。
及至在山洪冲刷的涧沟里拾得龙头树根,像极了腾云驾雾的龙。大家都说,这是龙的传人,不信,就嵌入拐杖去,谁杵着它,就跟老人无异,就与神仙维俏了。
谈笑间,龙腾山巅,虎啸五华……
可以不看八棱碑,太沉重的东西也许会让人思绪漂移。不看丛松的欢迎欢喜状,就让它肃立,就让人仰视。而通往碾米槽的路不可不走,不然,就见不到如今具备茶亭休闲功能的碾米亭了。此处喝茶、谈天说地以及打望,那通往丰和的大道,据说有无数新娘失踪过呢。便想试一试,这令人心惊胆战又令人心花怒放的丰和之路。
往下,不到尽头。曰大道,实则是比羊肠小道略宽一点,拐拐停停就过去邻水地界。在山中看人,看事,看山,似近实远……那么云呢?此刻,云就比人近,比浮世实在,比山更幽却少许多曲折。
那些失踪的新娘回来了,土匪就失踪了,再没有出现过。尽管大家情景再现,土匪还是没有动静,或许,土匪已经从良,不屑于做那营生了;又或许土匪已经落草春楼花苑,早做蜂王了……
这样一想,云就近前。再近前、近前、近前,及至看清模样儿,它又幻化露珠、松涛、鹤立、鸟鸣,佛的念诵就像那片托起的云,兀自金光闪闪,有一句无一字地那经文,穿绕左右耳中。
及至下山,及至听见神仙喊“慢走,欢迎再来!”感觉人们变轻,五华山变轻。风有点重,云有点重,与风一道还拽着人。
只如初衷,五华归来不看云……
2014、12、25日下午17点02分 编辑部

作家简介——张文龙,男,生于六十年代末。曾用笔名圆心、张迦、文殊、南山圆心等。巴渝文化网站长、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寿区作协副主席。 在《诗刊》《诗歌报》《黄河诗报》《人间》《企业文化》《青海湖》《重庆日报》《重庆商报》《西部开发报》《公民导刊》等报刊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多篇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