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买了一些核桃,皮薄,肉美,味香,很好吃呢,我是吃货,我喜欢。可是,我有一样,懒,不会用工具。妻拿起核桃夹子,一会儿工夫,一碗碗,给姨娘吃;一盒盒,给我和孩子吃。孩子不喜油腻,我可以独享了。
品着味美的核桃,除了谢谢夹核桃的妻,最要感激的是工具,那个简简单单的核桃夹子。感叹人类的聪慧,终于解放了人类的牙齿,其他动物还在啃啊啃嗑啊嗑,我们先进得不得了,用夹子一夹,就可以美美地咥了。更有吃货直接网购一下,各类剥好的干果就来了,哪里用得着夹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日子到来了。
工具真的很妙,很省人力,你没去过亚马逊河,打开电视或打开网络,你就可以看到了,就似乎好像仿佛大概差不多你就去了一样。用不着像那个小伙子一样骑着自行车去看凯旋门。
可回头一想,工具美是美,妙是妙,可似乎还是隔了一层。你不动手吃着,和你动手吃着;你不去看着,和你在跟前看着,似乎有那么一点不一样。哪一点不一样呢?你到了果园里,看到了核桃树的样子、核桃的样子,还有它那绿绿的外皮,用刀子切开,瞧瞧它的纹理和造化所设计的图案,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然后把油香香的核桃仁吃在嘴里,在雾气氤氲里,我想那感觉实在好。可惜这样的享受在工业时代不会太多了,只有坚持的人才会有福分,像周末节假日人们到郊外去散步去采摘去野炊等,就是暂时放弃工具之后的美享。
说到阅读,人们大多不喜欢文字多的图书,所以蔡志忠漫画版的 《三国》《红楼》《西游》《论语》《孟子》《列子》《周易》等卖得特别快。人们叫它图文时代。我的儿子壮就喜欢这些。他是二年级,他把《疯了桂宝》一至十三期都看完了,知道了好多知识,连猫屎咖啡都知道。而我的此类知识仅限于“拿铁时代”。
图文书短平快,属快餐文化,读读是可以的。但要看啥时候,小孩子可以,做实际工作的大人就不大好;消遣可以,要获取高大上的知识,并且滋养心灵,那还是浅了点。浅阅读所得到的,尽是名词而已。在人面前搞搞名词轰炸是可以的,但如果再深入点,就会露怯的 。经常听到人们在评课时标签以“新理念”,其下又无有论述,似有虎头蛇尾之嫌。
当然艰深的图书也是工具的,而工具是分档次的。经常跟低档工具打交道的人,他呀,只能小打小闹 。要有个大动静,还是要往深里钻,时间和功夫是不会骗人的。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