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家庭人员简述.........1
一、幼年点滴..........3
二、回忆学生时代......5
三、青年时代的活动........9
四、烟类专卖的隐蔽活动.....32
五、在中高村一段................34
六、多变的而立之年.........37
七、山西八个月 . ................45
八、第五次返回洛宁...........48
九、洛宁县城解放前后........51
十、到洛南县第三区三个月.......52
十一、动荡的一九四八年............55
十二、洛宁县城的三年...............63
十三、省公安干校半年................73
十四、地区公安处三年...............74
十五、省粮食厅保卫科................76
十六、困难时期抓粮食................77
十七、急需人时到银行...............80
十八、“文化革命”年代............81
十九、恢复工作..........................88
附:老来学写的“四不像”.......90

一、幼年点滴
1、做了个梦。
老话说得好,“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此语谓不虚也,还清楚地记得我刚三岁的时候,一天早上睡觉起来,对母亲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有一块儿红布从天上落到咱家大门外那棵槐树上,不一会又飞走了。于是母亲便对我说,这个梦不好,就是兆你这个没过满月的妹妹不能成人。无巧不成书,没过几天,那个小妹子果然就得病死了。这样也就很自然地给我这个刚到三岁的小孩子 ,灌输了一点“夜梦不详”的迷信思想。
2、五岁知节食。
谁都知道,在旧社会,人们都是受尽帝、官、封的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处都是狐鼠横行,互相残杀,贪污腐化,饥民遍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者到处可见,真是“哀鸿遍野,饿殍载道”,“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我清楚地记得一九二零年(即国民九年)就是个天灾人祸的大荒年,不但有卖儿卖女的,而且,饿死的良民百姓不计其数。竹园沟我舅父家的两个表姐,一个被迫卖到陕西省某处,五十年后(即解放廿年)才知道下落。另一个迄今为止渺无音信。更为悲惨的是我赵泉、赵长生两个舅舅,都在这年饿死在外。那年,我家幸有父亲担挑卖旧衣服,自己一家人总算熬了过来。那时年仅五岁的我,就经常上山坡挖野菜。一次去地里时,母亲给了个菜饼子让我拿到地里吃,但我就是舍不得吃,回家时,又把节省的菜饼子照原样拿回来。就这样从小就懂得了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的习惯。
3、急喝小儿尿。
记不清那一年了,大约是六、七岁的夏秋季节一天下午,我和约十来岁的三哥二人,到后沟的西山坡上去砍柴草作煮饭用。三哥已爬到山坡上边,我还在半山坡中间,当我俩都开始拾柴时,三哥在上边,用撅头挖掉的一大块土块滚了下来,三哥喊着让我赶快躲开,待我跑了两步,不料大土疙瘩就滚了下来,正好打在我的前胸上,这样我便不会说话了。幸有本姓叔父马兴家闻讯赶来,将我背到我家门里停下来。当时,我虽然不会说话,但心里还很清楚,只听见大家说是岔气了,吃奶的小孩尿可以治,于是大家好一阵忙乎,赶快弄来小孩儿尿,灌着让我喝了。那时候没医没药的,只能如此。
4、幼时禀先生。
七岁开始念私塾,老师牛同仁是刚从城里毕业出来的青年教师,不教《百家姓》,也不教《三字经》,所以我开始即念《实用国文·第一册》。从第一课人,第二课刀、尺,第三课木、竹,第四课手脚……我听老师的话,老师也很喜欢我。但有的学生不好,比如马魁的父亲,会武术,有钱有势,常欺压人。马魁常说:他爹是老教师儿,他就是教师娃儿,仗势欺人。有一次,无缘无故地从身后向我头部打了一下,也并不是很重,我便禀告先生,马魁挨了两个木板子。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是逞强,但这么一件小事就向先生告状,倒也令人可笑!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