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枣的红尘
文/甘红
一)
储满香的枣花
为受孕准备洁白的床
一粒种子在果肉里密藏
没有硬度,毫不张扬
柔韧地生长,人畜无害的模样
种子的内核硬气,果肉在阳光下软弱
被女巫的纺锤刺而不破
二)
一颗枣,红得没有特色
甜得让人拒绝
就在枝头上打盹,倚着
若有若无的笛声,拒绝入眠
风拍打着,世风裹着红尘
吹过
一颗枣的红尘
新的红尘覆盖着红尘
一箩筐的梦
三)
一颗硬核的心
包裹着红糖的甜
包裹着软若无骨的温柔
在当归、黄芪的催化下
变成血或者奶


甘红简介:本名甘利红,深圳某中学教师,福田作协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深圳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会员。2021年福田作协第五届“五朵金花”。2021年获得“粤宝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大亚湾平安建设杯”征文三等奖,深圳读书月微书评大赛优秀奖。作品散见《深圳晚报》《莲花山》《新城市文学》《杨美文化》《大鹏文学》等报刊杂志。有部分诗歌散文作品入选第一届“文学福田”点灯工程散文集和《广东现代汉诗编年史2021》。
枣的红尘象外之象的丰盈诗意
南成赏析
《一颗枣的红尘》以纵式结构,写了枣从开花结果到煮成汤水被人饮用的过程,并以这种红枣精神寓意人间生活,即“红尘”的生命意识及奉献精神。
第一段写“储满香的枣花”“受孕”结果,种子的,“硬气”与果肉的“软弱”形成了柔中有刚的美。
第二段写枣成熟了,从视觉的“红”到味觉的“甜”,“没有”及“拒绝”这些否定的词,反而加深了人们对枣红与甜的印象,使枣的平凡、不起眼,成为“世风裹着/红尘/吹过一颗枣的红尘”,这些红尘互相覆盖着,像“一箩筐的梦”,成为境外之意,如浙江大学中文系授所说,境外之意是“彼时的存在”,与境内之意“现时的存在”是相对相联的。
第三节写枣采摘后,与当归、黄芪煮成药茶被人饮用而“变成血或者奶",将奉献精神形象化的过程,也是由境内意象而延伸至境外意象的过程。
在这种按时间而发展的纵式结构中,我们感到诗行中还有言外之意,如枣“打盹”时,却“倚着若有若无的笛声,拒绝入眠”,这就使人展开了多种联想,或想让人采摘,或者变成红尘,等等,总之有一种不甘于现状的欲望,所以就红尘的“覆盖”,“做着一箩筐的梦",这些诗句具有穿透性,如吴晓教授所说是一种潜在意象:“潜在意象在诗中是一种‘可能存在',凭借接受者的读解才可能最终出现。它具有诱导联想、深化诗意之功能。"人们或许会联想到,这颗枣就是诗人甘红 ,一个普通平凡的诗人,倚着笛声,做一箩筐的梦。
此诗由境内意象、境外意象再到潜意象,形成了“象外之象”的丰盈诗意,一颗平常的枣,却有滚滚红尘,柔情如水又坚硬如铁,那种昂扬奋进令人感动。

赵南成简介:
记者、诗人、作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学历。曾任广州日报政法科教部副主任、广州日报文学副刋部副主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检组副组长,挂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后任广州日报出版中心副主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老人报总编辑等。两次被评为全国老年报优秀总编辑。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朗协文学顾问、南方语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广州市作协理事、广州诗社副社长等。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于2019出主编了(与人合作)由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策划、收录了中国南方113位诗人诗作的《南方优秀诗选》(团结出版社出版)。有三篇评论获中国老年报年会好新闻一等奖,一篇评论获广州好新闻一等奖。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授予的“优秀散文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