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六十年,追忆丹阳市行宫中学
丹阳市行宫中学位于丹阳市西南的延陵镇行宫村永昌街上,是茅山老区办学较早的一所学校。她创建于1960年,迄今已有60年历史。60年沧桑,60年发展,励精图治,日臻成熟。校园面貌幽雅美丽——学校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0%。徜徉校园,文化气息扑面,绿草如茵,鲜花怒放,假山池沼葡萄架,石凳雕塑蘑菇亭——美丽如画,赏心悦目,是“镇江市园林式学校”。现有理化生实验仪器室和实验室各一个,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足球场,塑胶跑道。

说起行宫中学,首先还得讲第一任校长夏宝芳校长,当时学校受各种条件所限,只盖了排平房,分为四个教室。办公室老师宿舍伙食房都很简陋。夏宝芳被任命为学校领导后,甚感重任在肩。对党赋予的使命勇于接受,并暗下决心,不辱使命,他首先联系干部群众,凑集资金,买下旧房,利用旧砖旧瓦盖好了食堂和师生宿舍,解决学校师生吃饭住宿的困难,
行宫中学是行宫唯一初中。当地百姓对学校寄与厚望,夏校长和老师们不负众望,认真教学,全面关爱学生,除正面进行教育外,还经常对学生的思想品行褒奖惩劣,以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关爱备至。我曾受过他的无私帮助,有时候解决我的伙食问题,一次查宿舍,发现我只有一床薄棉絮被,他亲自做工作让学生跟我同睡。初中毕业,我曾失学在家,是他送来特别入学通知让我上了高中。我有一位同学,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孩子常要操劳家务,一年暑假之后,该生迟迟未能按时到校,夏校长亲自让我陪他家访,终于又复学了。在他的带动下,老师关爱学生在行中蔚然成风,其事例不胜枚举。师生情谊日益加深。良好的校风学风也长盛不衰。

听老师说,夏校长以身作则,当好班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他模范执行。工作上夙兴夜寐,身先士卒。任劳任怨。所担任的政治课,认真钻研,精心教学,没有丝毫的松懈。授课联系实际,具例论理,切题生动,不生搬硬套,我们都喜欢听他的政治课。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行中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看到了教育界新的曙光。办好学校。培育人才已摆上了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而且刻不容缓、夏校长英雄不减当年勇,意气风发地领导大家,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老师们尽责尽力,施出全身解数,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全校上下掀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参加高考的第一年,部分高中生考上了大学,特别初中生考取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数在全县名列前茅,初战告捷,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群情振奋。

以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行中的教学升学率一时声名鹊起,邻县的不少学生都前来报考行中。南京一些高校教授的子女也慕名转学前来。外省市也有人把子女送到行中读书。面临这一大发展的好局面,夏校长带领大家,大兴土木盖教学楼、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师队伍建设,迎接新的发展高潮,在大家的努力下,行中为当地农家子弟走出了落后的行宫农村,走向了社会,毕业早的同学大都走上领导岗位,不仅改变了家庭贫穷的面貌,还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慷慨解囊。

行宫人才辈出,这与行宫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感谢行宫中学,感谢夏宝芳校长和所有老师,感谢您们根植茅山老区行宫中学,为行宫人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才。从行中毕业出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有的走出国门。大展宏图,“桃李满天下”之美称,对行中来说是当之无愧。夏宝芳校长已离开我们八年了,但行宫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