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浅谈诗文音韵
作者/朱海明
朗诵/相逢一笑
《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文化类节目,立意新颖,格调高雅,在广大观众中产生的热烈反响,并引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极大兴趣,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一项重要内容吧。
中国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数以万计的诗词作品中,有两首《满江红》词经常在我心中闪现,有时兴起也当众诵读,总能博得一阵掌声。
其一,大明朝才子文徵明所作,讽刺不思进取、偏安一隅,又主谋害死岳飞的宋高宗赵构,词曰: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想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原来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何能,逢其欲。
其二,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葬送梁山泊事业的投降派头子宋江,企盼朝廷招安时所作的,词曰:喜逢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望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兄弟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愿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这两首词音韵和谐,感情激烈,极易激起读者或吟者的共鸣,我甚爱之。特别是它们押的都是《词林正韵》第十五部入声一屋二沃通用韵,诵读起来特殊的韵味,艺术感染力也别具一格。
《中国诗词大会》上,有的作品是选手用当地方言诵读的,虽然有些字音难懂,但是感觉比普通话音韵更能表达作品的意趣和意境,当场赢得了热烈的称赞。的确,除了《满江红》外,还有些诗词格律宜用入声字押韵,尤其是内容比较沉郁的作品。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就是押的《词林正韵》第十六部入声三觉十药通用韵,格调低沉怨忿,读来感慨幽怨之情顿生。
中国汉语语言极其丰富,有北方语系,吴越语系,闽粤语系,客家语系等和难以计数的地方方言。可喜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语系方言,全都统一在汉字之下,这也是中国汉字凝聚力五千年不朽的魅力所在。
汉语的地方语言极具特色,同时也形成了300多个各有千秋的地方剧种。比如越剧必须用浙江嵊州语言,黄梅戏必须用安徽安庆语言,豫剧必须用河南语言,秦腔必须用陕西语言,京剧昆曲必须遵守十三辙,等等。如果用普通话唱地方戏,那就不是戏曲而是戏歌,完全变了味儿了。
国家提出要保护地方文化包括地方方言,这是维护汉语语言原生态的最好措施,也是展现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本来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