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伙力老师《房檐》有感
伙力老师写的《房檐》京味十足,画面感极强,让我浮想联翩,眼前浮现出一幅清新淡雅的老北京胡同画卷,勾起了儿时住平房的回忆。房檐下的冬去春来,人来人往;房檐下的故友人情,世态炎凉。冬天那倒悬在房檐下的冰溜子,像一把把尖尖的锥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午后暖阳,逐渐地融化,一滴滴地落在地上,有时还会整个儿掉下来,我小时就多次被冰溜子打到。春天房檐下的燕子是家人的贵客,雏燕嗷嗷待哺的咿呀声,是最美妙的旋律,而我最喜欢看燕妈妈觅食飞回来矫健的身影,这是一种爱的投入,是对生命延续的责任和崇敬。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时淘气,谁要是看到房檐下有了马蜂窝,小伙伴们兴奋的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奔走相告,找来竹竿后,争先恐后的捅马蜂窝,当然也不能当冒失鬼,要先武装一下自己,有的用脸盆、硬纸盒遮住头,有的直接穿上家里大人的帆布雨衣,马蜂窝被捅下来,马蜂立即炸了窝,到处乱飞,寻找敌人报复,此时我们已如鸟兽散,逃之夭夭了,记得总有小伙伴被马蜂蛰伤,眼睛、身上的包,很长时间才消掉。搬到楼房住已经几十年了,依然怀念住平房的岁月,回忆起房檐下的故事,回味无穷,那些同在一片屋檐下的小伙伴们都在哪里?你们还都好吧!
联想很多,暂写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