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章 筹建学校琴女养伤
1942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人喜欢的节日“龙抬头”。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向阳处的桃花已开了三两朵。人们为了扫除窝了一冬天的晦气,都趁着晴日,把头发洗干净,找理发师傅理个发,这样,便觉得浑身轻松,好像卸了一身的铠甲。
孙玉琴在干妈刘青莲的帮助下,也要洗头发。从头部受伤后,这是第一次洗头发。洗完头,刘青莲把房子里的炉子烧旺,让孙玉琴尽快把头发晾干。不敢让她到外面太阳下晒,害怕外面料峭的春风,把她刚刚长好的伤吹复发了。刘青莲又把孙玉琴的衣物收拾好,等着她的姨妈和表姐陈玉纹来接她。
孙玉琴的姨妈家,在许昌奎楼街36号,她们家在许昌城里开有一个布庄和一个杂货铺,由姨妈的两个儿子打理。姨妈和表姐陈玉纹她们也经常会去店里帮忙。陈玉纹就是曾经在孙家寨私塾和孙玉琴一起读书的那个表姐。陈玉纹比孙玉琴大半岁,也许是在家里经常帮哥哥们做事的原因吧,她看起来老成持重。如果不说年龄,她看上去好像比孙玉琴大好几岁。
几天前,刘青莲按照孙玉琴给的地址,在奎楼街36号找到了陈玉纹家。由于在孙玉琴的哥哥孙玉琰结婚时大家都见过面,刘青莲和陈玉纹一家也不陌生。刘青莲告诉她们说朵儿病了,孙玉琴没让干妈说自己受了枪伤,怕姨妈她们担心。只说得了脑膜炎,需要在陈家养病。陈家姨妈和表姐玉纹一听说,急忙买了礼品,来到山口医生的诊所来看望朵儿,并商定龙抬头这天下午来接。
李云韬在这期间,回过陕北根据地两次,经上级同意,他以照顾母亲和干妹妹的名义留在许昌。他决定联合国民党政府和当地的富商,在许昌开一所女子中学,好让像朵儿和她表姐陈玉纹一样的女孩子都能上得了学,他自己也将以学校教师的身份潜伏下来,以便开展以许昌地区为中心的中原一带地下工作。他首先联合了孙玉琴的姨夫陈忠实,他是商会会长。再由陈忠实负责向当地富商筹集资金。李云韬则通过各种关系和报纸宣传,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请求政府出面办学。
下午刚吃过饭,姨夫陈忠实、姨妈表姐他们,就赶着马车来到了顺河东路山口医生的诊所。走进房子里,姨妈迫不及待的说:“朵儿,好些了吗?东西都收拾好了没?让山口医生多开点药咱们带上。你姨夫已经派人去你家给你爹娘报信了,又怕他们担心你,只说你想在这边跟你表姐一起上学,不想回去。你玉琰哥说了,他老师王长官,这几天也会来帮着说服国民政府,让尽快把学校办起来。你爹还财大气粗的承诺,将来学校师生的粮食他都供应呢。现在兵荒马乱的,解决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看国民政府还有什么可推辞的。你快快把病养好,等开学,你姐俩就去报名。”
“姨妈,能在这儿和表姐一起上学真好。我听说大城市都有女子学校,除了能学习国文,还能学英文、理、化等科呢,可比上私塾学的知识多。我好期盼哟!你呢表姐?”孙玉琴一看到姨妈一家人来,早就兴奋的坐不住了。
“那当然,我和你一样盼着能上大学校呢!我爹为了这事儿,把家里的生意都撂下了,整天去游说那些商户们筹资呢。唉,那些人个个像铁公鸡,三块五块大洋,都得让我爹说破嘴才捐。他们能有我大姨夫十分之一的慷慨就好了,难怪人家叫我姨父大善人呢!”陈玉纹无比感慨的说:“看来十个富乡绅也抵不过一个土财主,这话说的不错。”
“表姐,你说谁土财主啊?我爹才不土呢,他那叫有远见卓识!”孙玉琴明知道表姐是在夸自己父亲善良慷慨,但听她说父亲土财主,心里还是不舒服,“但愿咱们两家加上涛哥的努力,把学校早早办起来。”
“我劝你们姐俩不要高兴太早哟。现在到处都在打仗,国民政府人力物力,还有师资力量,都欠缺。我和大家尽力而为吧。据我估计,到下半年学校能开起来就不错了。你们姐俩就先自学或者互相学习着。我抽时间也教你们一点,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现在想有个安安稳稳的学习场所很难啊!”李云韬给她们泼了一盆冷水,怕她们灰心,又安慰她们说:“这样也好,正好朵儿踏踏实实的把病养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知道了吧,朵儿?”
“知道了!你咋比我亲哥还啰嗦啊?反正我一定要和表姐一起读书。等我哥来了,我求他也帮帮忙。”一想到自己那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哥哥,孙玉琴就无比自豪。
“好像你哥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跟你说吧,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来佛,也得挠头。学校能不能开起来,我心里没谱。不过,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看着孙玉琴盲目乐观的样子,李云韬还真不忍心打击她,只好客观的把形势分析给大家。
“以他们孙家的实力,还有我陈家的人脉,再加上玉琰哥你们两个大才子帮忙,估计学校应该能开起来的。”陈玉纹也很乐观的分析着:“朵儿,快快好起来,咱俩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走吧,上车,回我们家去!”姐俩手拉手,高兴的走出了
房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