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024期

森严话【民俗】十八篇(十一)
——话说 “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祭祖节”或“鬼节”,它是道教的名称,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中元节”是由上古时代人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对农作物丰收秋尝祭祖的活动演变而来,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此时,有很多农作物成熟,民间按照惯例要先进行祭祖,用新米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收的成果,以表示追怀先人。其文化的核心是敬祖尽孝,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节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东汉后,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七月半又是佛教中所称的“孟兰盆节”。唐宋时期,中元节逐渐成为民间的一个节日,人们会把麻、谷、秫(高粱)等缚在一起,挂在大门及中堂之上,或者备好果品牲礼,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唐代,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所谓“鬼节”,主要是让人们懂得孝道,感恩先人对后人的付出。
“中元节”的民间习俗:一是祭祖。祭祖节是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间的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二是吃鸭子。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这天吃鸭子,因为鸭子的习性是在水面游动,故取河灯普渡祈祷之意,以代表渡河灯。三是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孟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会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的茄子切成丝,与面粉相拌再以饼形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随时可做。四是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贡品置于田间地头,焚香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相信此举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作物丰收。
“中元节”当晚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如当晚六点半以后外出的人们陆续回家,此时也正是鬼门大开的时间,阴气最重,所以当晚在六点半以后最好不要外出逛街活动,最好不要去河边、海边等潮湿之地,以免不小心失足成为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还要求人们不要乱说不吉利或得罪神灵的话。另外,这一天最好不要戴红绳、铃铛、风铃等容易引来活物的物品,路边的钱也不要乱捡,最好也不要熬夜。
现“中元节”多见于农村。
2021.12.1.整理编写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吥咻、懂你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小小
渤海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