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疫魔 我们众志诚城

文/何俊锋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又一次降临在2021岁末的西安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于无声处激列的开战
面对这种变异的病毒
陕西别无选择 没有退路
因为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这句古老的名言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有多少白衣天使义无反顾的冲到生与生的前沿
年届七旬的副总理亲自坐阵
八十四岁的非典斗士钟南山又一次挂帅出山来到西安
全省各地医方团队
空军医学大学的军医方阵
各级政府,公安,千千万万的公务人员
各个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
还业主自愿者,退伍军人自愿者
第一时间奋战在第一线
这其中
有多少年轻的妈妈
热恋中的护士在除夕之夜
与家人,孩子,恋人挥手告别
在西安封城之后逆向而行
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把生还的希望留给感染的患者
从这些白衣天使的身上我看到
有一种伟大叫平凡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
有一种奉献叫牺牲
他(她)用爱心和亲情筑起
普渡众生的诺亚方舟
面对疫情
我并不忧伤
泪水却止不住的流淌
我把几多祈愿与牵挂
借深隐浅回的衷肠
疏浚一条通透惠畅的长河
让白衣天使从疫魔的手中
把亲情从死的边缘
接渡到生的堤岸
让所有惊悸的目光
穿透突如其来的风雨
在信念之上
撑起一片灿烂的艳阳
面对冠状疫魔
有一台公正的天平
横在每个人面前
在灾难中衡量我们的
道德与良心
有人为了发国难财
哄抬物价,一斤豆腐涨到了八块
把人类其码的良知
班驳成耀眼的铜臭
也有个在美国呆了七年就敢称自己
不平民百姓发泼胡言
成为笑谈
但也有更多高尚的人在疫情面前
用生命的旗语和关爱的手臂
结成坚强的铜墙铁壁
阻击疫魔一次次疯狂
惊天动地总无言
他(她)在冰天雪地里
全面排查做检酸
白色的身影是西安城市一道
特殊的风景
面对疫魔
古城西安又一次以人民的名义宣战
众志成诚 同舟共济
全省上下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大家宅在家 不搞聚会
堵截病源 不留死角
让四处流窜的疫魔
无处藏身 无机可乘
然后举起科学的达摩利剑
打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
用坚定的信念
化做不争的警言
人定胜天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
陕西
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德言雅语(四)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文/吴双虎

古人云:三十而立……,立什么?站立,成为一个人。这里的立有三说:一是立身。立身,即站立起来,七尺男儿,魁梧英俊,声音洪亮,力拔山河,气概万千。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是做人的基础。二是立德。德有私德和公德之分。私德是自身的修养。有格局,有积淀,有品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能高能低,能上能下,有舍有得,泰然处之。公德是对待他人、社会的一种态度。拋开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以他人为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事皆有度,行为不偏废。同时,生之于世,必合规矩。这里的规矩,就是我们的行为规范、社会制度。这种规范和制度是几千年来人们从实践中摸索总结而来的。大之为法律,小之为规范。法律是对行为越轨的惩戒,规矩是对道德出轨的约束。作为大多数人,都属于道德偏颇的范畴,当自我约朿即可。比如,去春以来,新冠疫情肆虐,人们焦虑不安。有的人循规蹈矩、自我约束,保护了自己,方便了大家,受人尊敬;有的人行为散慢,语言随便,失去了人的基本规范范畴,让人不齿;有的人公德尽失,高高凌驾于他人之上,自命不凡或清高,被众人所抛弃甚至“群殴”。这都是自取其辱。三是立言。所谓立言,不仅仅是著书,还要立说。就是你著作的书要有人看,要有人信,要被人推崇。成为人们笃信的至理名言。只有这样,你才能说是立言。
有了三立,人才算立足于世,才能是人。而做到了三立就是具有了道德,也就奠定了人的根基。
其实,不是人人要著书,但人人都能立说,这里的立说就是言之有理,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在人的心目中,有威也有信,默默地信服。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有德才是人,否则,什么也不是,更不是人。

致夜晚守护着"封城"的工作者
朝 露

文/冯捷

田野上,稲草人依然站着
为什么不回家
是为了陪伴身旁的几朵野菊花?
美丽的夜晚为何这般寂静
晈洁的月光为何这般寒冷
明亮的星星也失去了晶莹
麦子,早己在大雁的振翅中
离别了这片土地
枫树也燃尽了一树的叶子
静静的天空啊
多么需要一串串鸟呜
就不再孤独
水还在深深的谷底悄悄的流动
心还在高高的天空梦幻般滑行
一切的一切啊
都在沉睡中未醒
独有守护城市的朝露
守护着黎明
你看呀一一
落叶正被西北风握在手中
忽上忽下地忍受着肆虐
而年轻的潮露啊
带着年轻的歌声
在我苍老的心中拂动
犹如美丽的少年走进荆棘从
悄悄把沉封中的艳红提醒
冬日的夜晚
大地在艰难地感受着月亮的温暖
而这些粒粒潮露啊
勇敢地迎着月光
枕戈待旦
只为化作黎明前那一串串
鸟呜

隆冬煮茶

文/何俊锋

寒风穿林,温酒把盏,别来无恙霜庭晚。天寒岁尽之时,总是贪恋起人间的暖来。恰逢晨曦送暖;或暮色入户,夕阳山外山。最喜天晚欲雪,邀一知心人,燃青灯,生炉火,共清欢。围炉边,长歌复醉,共叙尘缘。君子围炉煮雪,三两趣味,在清谈之间,四五闲情,寄袅袅茶烟,六七心结,作庭前吹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且把一世梦幻泡影,换了炉烟碗茗。风炉,风月,亦风情。古人松下有炉,山间有炉,竹雨谈诗有炉,敲冰煮茗有炉,从来风雅时,风雅地,有风雅事,炉皆不离,亦不弃。

冬夜寂寂,庭院深深。月半风孤,有松间野客,轻叩柴扉,虽是讨口热茶,却与之一见如故。欣然迎舍,邀一局棋。其间起炭,生烟,摆盏,蒲扇轻摇,旺火轻舔,寻常一样窗前月,因有你在才不同。若是心中孤寂,雪天独酌,也宜取炉煮茶,听水沸似语,看炉火可亲。待温杯投茶,灌水出汤。一杯敬陆羽,一杯敬自己。我一无所有,又何惧失去。冬夜最幸福的,莫过于「寒坐小室中,拥炉闲话。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茶烟外,炉火中。饮的是「两腋清风几欲仙」,道的是「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的快慰。

待炉水初沸,寂寂茶室里听得的水滚声,茶人便把它想象作松风之声。风雅至此,好似寂寞美丽的灵魂,悠远但不沉沦,清高却不傲世。茶桌上,那枚风炉已被熏得很老了,火一燃,风一起,到处都是纷飞的白灰。像我们曾经的岁月。往事如风,吹醒旧梦。听见你说,花落春犹在,烟尽茶依然。多好。炉烟袅袅,浓淡卷舒终不老。原来一生颠沛流离,到头来竟似了这茶烟:渺渺一缕,不拘形迹,亦梦亦幻,又绝非如尘。物物有尽,生生无穷,人生何处不相逢。年轻时也曾想出人头地,最后发觉,还是做普通人最开心。

别后经年,半席茶烟,四目相对,是无声胜有声,是光阴似重来。记得汪曾祺说过: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像雨天有伞,雪天有炉,炉边有茶,茶旁有你。爱是没名字的茶,留给这世上没名字的你。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且在这风炉边,听隐隐松风,沐缕缕茶烟,留淡淡思念,共赏风雅人间。

寒冬品味

文/何俊锋

写书的人要留白,读者才能意犹未尽,作画的人要留白,观者才能浮想联翩,维纳斯之美,多半在于她缺失的玉臂,因为这一片空白,而生出无数美的可能。同样的,为人处世,我们也应常留三分余地,这既是给对方,更是为自己留下了自在的空间,给未来留下未尽的诗行。世上机关算尽者,鲜有喝茶的雅兴,无非是因为太忙,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而喝茶的人,却早已捡起被他丢在身后的风清月白,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滋味,淡泊而绵长。喝茶,是给生命的留白。

当喧嚣停止,脚步停留,世间的纷扰,皆在一盏茶的氤氲里渐次冲淡,幻化成悠远的背景。此时的心境,便如山上浮云,林间疏影,庭前花开,因这一盏茶,而有了错落的美感,张弛的节奏,引人遐想的风景。人生需要留白,留三分与他人设想,亦留三分与自己品尝。这就像手中的一盏茶,不能太满,太满便端不起,不能太烫,太烫便受不住,不能太酽,太酽则伤脾胃,不能太清,太清则无茶趣。唯有存几分善意的品尝思量,为人处世的留一些美好的空间,才能感悟那份从容淡定,爱人悦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