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登基得益于贤妻
文/ 侯文君
朱温也算奇人,传其华诞之前邻里百家眼见朱府红云升腾,误为火灾,皆提水救火,然而朱府情景照旧,只是屋内传出婴儿啼叫。以此可见朱温也是非同凡响,但青少时期朱温却不齿乡里,却有东家老妪极为器重,寄望此子必成栋才。偶尔机缘,朱温眼见宋州刺史令爱千金张惠,随即念念不忘,而他却自比汉光武帝,而把张惠比作阴丽华,发誓非把张惠娶为妻子不可,但那时却是望尘莫及的奢望。
然而峰回路转,黄巢起义之后,身为黄巢大将的朱温竟未劫掠美女花烛,却有柳暗花明的偶遇父母双亡落难的张惠,随即殷勤求婚,见其情深,张惠答应喜结良缘。意想不到,聪颖美貌的张惠竟然是朱温事业的辉煌福星,甚至是政治和军事的绝对军师,堪比朱温智囊的敬翔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惠对外对内大显高昂,温柔英武兼备,刚柔相济。对朱温对部将,她极显温柔关爱,朱温的出离狡诈和刁滑反而显得蛛丝网一样的软弱无力,暴躁固执之余,朱温反而服服帖帖臣服于张惠石榴裙下的近乎百依百顺。而且朱温暴戾嗜杀,动辄刑罚甚至杀戮部将,很多时候都是张惠婉言相劝使之化险为夷,部将感恩张惠者甚众。即使亲子朱友裕未能擒获朱瑾,也被逼躲避深山,张惠为圆父子梦好,遂私下约回儿子。但朱温盛怒之下却要斩首友裕,张惠光脚从内室跑出,拉住友裕对朱温哭诉:“儿子请罪,还是谋反吗?为何还要杀他? ”朱温的心就软了。以此也凝聚了朱温集团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对外事谋划运筹甚至作战,张惠的见地也常常让朱温心服口服。但凡大事不能决断,朱温必定求问张惠,而张惠分析预料竟然往往切中肯綮,而使朱温茅塞顿开,以此朱温也对张慧敬畏钦佩。即使朱温率兵出征,但俟使者传檄张惠诏命不利此战,朱温也会慨然回兵。朱瑾战败之后,朱温竟然恶念淫指其妻,洞若观火的张惠请来朱妻,说曰:“同姓理应和睦相处,但祸起萧墙兵戎相见,一旦汴州失守,我也会跟你一样。”边说便泣,朱温内心受到触动,打消了霸占邪念。
可是张惠却于朱温灭唐篡朝前夕染病去世,弥留之际,她嘱咐:“既然你有称帝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但上台容易下台难。真能登基称帝,你应切记四字:戒杀远色,如此,我也就放心去了。”张惠死后,不仅朱温难过流泪,就连众多将士也是悲伤不已。由于朱温多疑,常滥杀属下,没人敢出面求情,只有张惠时常解救,合情合理的三言五语就使朱温暴怒平息,因此许多被救将士都对其感激不尽,其他将士对其也充满了敬仰。张惠为人和善,对朱温的两个媵妾也无丝毫嫉妒,更不用说加害了。
但朱温称帝后终于不听劝告,却放纵声色,而且竟然与儿媳乱伦,而儿子们竟然以此为荣,以此为筹码争夺储位。朱温重病时,意欲传位于义子朱友文,因其妻帝尤宠之,但被其亲子朱友珪获之信息,友珪遂发动宫廷政变,仆夫冯延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里也应验了张惠的预言,假如朱温听信张惠遗嘱呢?
纵观朱温的成败可知:张惠的确是有先见之明,而且死亡原因都看得明明白白,正所谓其预言所述:上台容易下台难,张惠不是早殇,凭借朱温对其的惊惧和敬佩,梁朝或许会和平过渡,甚至会消弭五代十六国的动乱之苦,那也是国家社稷的洪福齐天了。

侯文君 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文学作品《鲁阳杂俎》系列百多万字,多有发表和奖赛获奖,另有周易和民俗作品多多。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