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长安街(3)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长安街之三
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历史上的北京长安街,东长安街以南有礼部、户部、兵部、太医院、翰林院,都是些高等的衙门。西长安街一带有刑部、锦衣卫、演象所,还有一个特务机关,叫西厂。
原刑部大堂旧址,即今民族文化宫所在地。每有杀头治罪者,经西单,出宣武门,菜市口为刑场。西单以西,过去称旧刑部街,就是曾有过刑部大堂的原故。明代的锦衣卫和西厂旧址,在今电报大楼所在地。当时它的权力很大,可以密捕大臣,而不通过司法机关。有紧急事务,它可以直接进宫向皇帝报告,乃至先斩后奏。
另外有资料显示,东西长安街的终端,过去就是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往东、往西均无大道可通,也没有城门可过。
民国二十九年,也就是1940年,为适应东西郊城市工业建设的交通需要,便在两端的城墙上扒了两个豁口,东面的豁口,当时叫启明门,后改称为建国门;西面的豁口,当时叫长安门,后改称为复兴门。虽说是为了交通方便,可是能通行的路,还是那么几条,据说也只有五六米宽的小巷,通行起来仍然不很便利。

长安街
时间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此之后,人民政府决心改变城市交通状况,东单以东拆除了五条小巷:东观音寺、西观音寺、笔管胡同、鲤鱼胡同和宫帽胡同,拓宽了马路,辟为建国门内大街。与此几乎同时,在西长安街以西,也拆除了五条小巷:旧刑部街、报子街、丘祖胡同、卧佛寺胡同和炕沿井胡同,展宽了马路,辟为复兴门内大街。北京人常说京师九门,这九门之中,是不包括建国门和复兴门的。因为这两座门,并非城门,而是后来开辟的豁口。
我们还注意到, 长安街上,从前有四座牌楼。其中东长安街东头,有一座被称为东单牌楼,在今北京饭店前也还有一座。西长安街西头,有一座称为西单牌楼,在今府右街南口,也还有一座。这四座牌楼,一座是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放火烧掉了。另一座在修有轨电车时拆除了。另两座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拓宽马路而拆除,移到陶然亭公园去了。
时间到了1900年后,被帝国主义者拆毁,1917年由中法实业银行出资,建筑了这幢7层大楼,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外国饭店。
时间到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饭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了日本人手里,董事长也换成了日本人。有关资料显示,到了次年,即改称为日本俱乐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边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浅紫红色7层大楼,这里曾是清代理藩部的旧址。理藩部是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衙门,后来根据清政府签订的邮政须由外国人主办的丧权辱国条约,把理藩部拆毁,改建成了北京邮政管理总局,并派外国人作邮务长;紧挨北京饭店中楼东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黄色的新楼,这里是1974年秋天开始营业的北京有名的大饭店之一。它原来只是一座二层红楼,旧为京汉铁路局,1949年后,曾是铁道部的驻地。
另据相关资料介绍,2000年北京市曾在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进行整体整治。当时将长安街由公主坟向西延伸至首钢东门,增加12公里;由大北窑向东至通州镇,增加20公里,使长安街全长达到45公里。长安街是北京乃至中国最有名的一条大道,有"神州第一街"的美誉。它贯穿于整个天安门广场,沿线更是有中南海、故宫以及许多中央政府部门等,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