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市下㘵村85岁高龄的农民画家吴康荣先生1969年创作的巨幅毛主席画像,致今仍悬挂在村委会议室,经过半个多世纪,历久弥新。
缅怀伟人,革新文化
——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李梦痴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45年来,对主席的纪念从未终止,对主席的丰功伟绩的颂扬从未缺席。他领导人民实现翻身作主,他领导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他用伟大革命改写了世界格局,他用崇高思想照亮了历史前路……他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的成就,已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新篇章的第一页上。
今天,站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节点上,我不想再重复主席那些耳熟能详的丰功伟绩,今天,在主席128年华诞的纪念集会上,我只想谈一谈主席的遗憾,主席一生没能实现的夙愿:那就是文化的革新。
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用前仆后继的奋斗牺牲,从经济上、政治上解放了人民,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主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人。他令世人瞠目结舌的辉煌成就,就是人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作主的伟大历史宏篇。
吴康荣先生(中)创作的毛主席画像及毛体书法。
但是,当主席准备让人民在文化上实现翻身,挣脱封建枷锁桎梏,把人民从精英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阻击,对此,主席曾借用罗隐的名句自抒胸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那份“不自由”的悲情中,不仅有英雄迟暮的郁奋,还标志了时代局限为中国民权文化解放画出的门槛。
主席的晚年充满悲情,曾几度为社会主义的前途、劳动人民的命运嚎啕痛哭。
事实上,哭的不只是主席,主席的很多老战友老部下都用痛哭来做自己人生的谢幕。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毕生的老革命家,都满含着同样的悲情。
人民在经济上独立了,在政治上站起来了。但人民在文化上依然匍匐在旧价值观的屋檐下,被旧文化奴役的同时,为旧文化喝彩。人民的文化解放远未实现。
文化上不能解放,经济上政治上的解放,就是不完整的,也很可能是难以长久的。
以人民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主席,就带着这样的缺憾,痛哭着走完了光辉战斗的一生。
以主席为榜样,同样把彻底解放人民作为目标的老一辈革命家,也怀着同样的悲情,走完了自己光辉战斗的一生。
而文化,依旧是一个没能得到妥善解决的严峻问题。而且用邓公晚年的话来讲,富起来之后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
我在这里说这些,就是要提醒今天与会的同志们和没与会的同志们,熟识的同志们和海内素昧平生的同志们:文化问题的严峻形势,是从主席到邓公,所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共识。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主席,我由衷地希望,所有将主席深深藏在心中的同志,能深切体察主席暮年的悲情,深刻认识主席临终的遗憾,能将主席未竟的事业承担起来,为文化的革新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因为,最好的纪念,就是帮助逝者实现心愿。
吴康荣先生(中)的毛体书法。
四会市下㘵村有一位吴老先生,52年前创作了一幅毛主席画像,致今仍悬挂在村委会大会议室内,经过半个世纪,历久弥新。这种对领袖的深切怀念,对信仰的永恒坚守,无不令人感慨和动容!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吴老先生,感谢吴老先生将主席的仪容和风采铭记如新,我也想特别感谢下㘵村,感谢下㘵村将主席的思想和精神珍藏五十年,让我更加深切认识到下㘵村这份坚守的不易,下㘵村这份信念的难能可贵。
我希望所有把主席珍藏在心中的同志们,能够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态度,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希望所有把主席珍藏在心中的同志们,至少把心和下㘵村紧紧地靠在一起。迈向新时代的伟大时刻,我们不能让下㘵村孤独地坚守。
最后,我希望这种对伟人的纪念活动能一直搞下去,每年都要搞,一直搞到所有中国人都能认识到它的伟大现实意义为止,一直搞到全国人民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主席放在心中为止。
人民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本文入编时有增删)
吴康荣先生(中)创作的毛主席画像和毛体书法。
本文作者李梦痴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