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黄土高原上的316万亩天然大氧吧——向世人在叙说 "
作者:张振华
朗诵:大梅

古道丝绸之路,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脚下有一颗罕见的璀璨明珠在闪烁,那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张掖生态绿洲——城郊芦苇湿地。
这片万亩芦苇,生长在张掖护城河东北方向。每当盛夏来临时,芦苇长势茂盛,苇密挺拔美丽,很受张掖人民的欢迎。它不仅能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人的关注,而且还吸引了许许多多人类的同伴飞天(泛指:鸟类)在这里迀徙、繁洐、传生后代。
芦苇湿地,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片欢声笑语。鸟在唱、人在游,众多的飞天往返在天地之间,叽叽喳喳在狂欢着。它们在这里生活的非常愉快,宁静,安全,无人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湿地的芦苇为它们遮风挡雨、抵御风寒酷暑。
鸟类品种有: 灰斑鸠、苍鹭,水鹨、红隼鱼鸥等十几种各种鸟类,长期迀徙此地。它们互相和平共处,互相交流。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表达联络着自己同类的感情。在林子里常常会听到各种小鸟,一会儿在高歌,一会儿在低叫,一会儿在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来来往往非常频繁。叫声婉转动听回荡在蓝天白云,回荡在美丽的自然界。仿佛它们正在开展一场热烈的家庭事务的讨论,争论着什么异常激烈,七嘴八舌,你一言,它一句非常热闹。

一窝又一窝的鸟蛋,大小不一,但都是一个模式椭圆形的。若鸟妈妈看管松懈,常常会发生躲在一旁窥探的乌鸦、悄悄地偷去改善生活去了。这是人与自然,鸟与自然生态链平衡发展的必然规律。3万亩城区芦苇,就是3万亩天然空气净化制造大氧吧,在城市发挥着大气浴的特异的功能。
3万亩氧吧,决定着城区优美天然风景,一半芦苇一半城,一半古迹一池苇的佳话。芦苇有着吐故纳新的功能。可将空气中混浊的气体进行吸收、分解、酿造释放出清新氧气,充实补充这片广袤的地域,从而改善了张掖人民的空气生活质量,也更有助于促进一切植被的生长。由此可见,改造规划,造就316万亩芦苇大氧吧,确是一个英明决策之举啊!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跨世纪工程呀!316万亩芦苇大氧吧制造厂,再加几十年来的植树造林,防风治沙,一举改变了过去气候干燥,风天黄地,尘土飞扬,灰头土脸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张掖人民,能充分呼吸到无污染,无混浊,并俱有高氧,纯净,清新,温润的空气。难怪四海游客来张掖旅游連連夸奖张掖姑娘变美了,城市也变的非常漂亮干净了。
时光在流失,社会在进步,更使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流金的岁月里,某年的夏天,那场罕见的大雨,天空乌云密布,黑云席卷了整个空域,大雨很快地占领了村子。可记得,农夫当年躲雨的芦苇小屋,如今依旧孤零零地蜷卧在芦苇丛中。也许它遥遥无期地等待着主人的到来,当面倾叙一番这片芦苇的沧桑及寒凉苦楚吧。

芦苇生长在这里是有建制的,但是纪律不严,队伍松懈,站队混乱,前后左右不分。但是它们数量大,少则一个营,多则一个师,一个军,一个整编混成军团,一直延伸到芦苇天际的深遂……
是啊!张掖著名诗人,罗家伦见此地此景奋笔疾书写下了精句佳话:
绿荫丛外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美言诗篇。
还有那历经沧桑岁月的断臂古老的黄河水車,也数不清有多少个寒来暑往在高声纳喊着,(泛指:风吹水車发出的声响)它依旧在湿地深处与大氧吧(芦苇池)相互守望,不弃不离,始终如一,守候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塞内沃土。

可记得,芦苇在生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天气变换无常,它从不惧怕大风无情的撕惊,或暴雨淋打,还是残雪僵冻。它宁可身躯干枯,也决不会弯腰求生,仍挺胸昂首站在原地寸步不移。它能坚守,有耐力,排除一切冷落与寂寞,守卫着这块湿地佳园,一直等候着尊贵的能工巧匠,编织师们前来收割。编织成炕席,铺在农舍的火炕上。既保温,又防潮,从而又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生活服务。或编织成蒿蒹铺在农村房顶椽子上,为勤劳的种粮人遮风挡雨。
它任受大自然的认何残酷摧残,也绝无怨言,始终用自己干枯的身躯抵御一切、来自于各方面的危险,为人类造福。
芦苇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一种植物。每到端午临近时、神州举国大地家家户户,包括旅居飘洋过海的外国华人,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争先恐后地用青青的新鲜苇叶包粽子,生炉子,咕嘟咕嘟煮粽子。那煮粽子的呻吟声、散发的清香四溢,味美可口。人们用吃粽子,包粽子的方式,来祭拜我们古代文化先驱、爱国诗人屈原,来寄托我们的哀思。

苇叶的药物作用:
治霍乱,呕逆,痈疽。清胃火,降肺热。健胃,消食,利尿排尿等功效。
芦苇花:
消热解毒,生津止渴,除烦止呕。
芦苇根:
可祛肺热,解除胃火,生津止渴,止呕利尿。也可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导致的烦热口渴,以及治疗咳嗽等症。所以,芦苇从生长过程到成熟,全是人类的宝中之宝。确是一种稀罕的物种啊。它一路成熟走来,贡献于人类,无怨无悔。用清香绿叶塑造了人类的自然景观,飘逸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繁华都市,及山村僻壤的,村村寨寨。

在人们的生活中,每当文人墨客奋笔疾书、吟诗作画时,总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纸张,但是芦苇可以用来造纸呀!但在芦苇的植株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用于制成现代上等办公用纸。芦苇纸,不仅硬度大,而且韧性好。既揉软,又耐用,耐磨,更不易破碎。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高质量,环保形的生活。对生活用水特别讲究。要求纯净,无污染,天然形。芦苇就有着这方面的净化水体的特异功能。它能对污水中的微生物及污水的混凝,可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吸收,分解,净化。也可以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钾以及一些其它物质,进行植物内部分解净化水质的功能。
每当冬醒初春,一声春雷鸣响,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冬眠的小虫,唤醒了一切冬眠的植被。小草个个忙伙着抖抖冬天压在身上的泥土,发出嫩嫩的绿芽。小树也在忙碌着脱掉自己身上的芽壳,露出了白色的芽坯。芦苇根当然也不甘示弱,也在从弱水污泥中,争先恐后地探出了尖尖的小头。高一个、矮一个、参差不齐。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在东张西望着湿地初春的模样。几天功夫、苇池,湿地星星点点立刻被水中的芽坯所攻陷整个湿地全境。

芦苇生长并不那么骄气,很好伺候。管理粗放、它从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这要有水和能生长的土壤污泥,均可满足它的要求。它的一切养分,源于湿地污泥之中索取。
芦苇用水、源自于张掖湿地东泉村,东泉水渠。阿薛水渠,庚名村水渠,黑河滩雪水等,由四大水系构成。
西北的初春是短暂的,天气回暖瞬速,芦苇也随着天气转暖也在加速生长。转眼间红五月来临了,芦苇经雨露滋润,地肥土暄,三阳开泰、枝繁叶茂。芦苇进入壮苗顶盛期,飞天也在频凡迀徙筑巢,小鱼也忙于四处寻游觅食充饥长大。小草也争着,抢着给大地释放芳香,炫耀着自己的实力并与群芳在争抢头功。
一望无际的美景,棵棵苇子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不给游人留有一丝插足之地。倘若一不小心就会踩踏到芦苇。
高高挺拔的芦苇生长是,一节苇叶一节杆,一节两叶奋发向上。犹如短剑直立、有宽有窄、清洁轻盈。美丽翠绿的苇叶,在微风的摇曳下,左右蹁跹,显得异常逍遥自在。
芦花毛茸茸的,细棉如絮。既美丽,又动人,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它虽没有樱花那样骄美,但它情有独钟,确是全身是宝,它有着无私奉献,令人记憶深刻。
兴趣源于喜悦。捧一簇苇花,紧紧贴着脸颊,揉揉的,痒痒的,真感到舒服美哒哒的。成熟的芦花像棉花糖。又像一支支集中在一齐的小伞,小舟悄然驶过,泛起了层层涟漪浪花,小舟左右摇幌,一股芦花突然撒开,星星点点飞向深空,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栈道蜿蜒曲折,从脚下一直延伸到更远的,更稠密的芦苇深处。虽然芦苇站在湿地不移位,不拘姿态,但随意舞弄。但平时,也无人袭扰,这是在节假日游人欢声笑语,一路走来惊动它,其余的时间都有飞天作陪。
清风翻柳浪,碧水涌诗情。两只野鸭比翼双飞,仿佛从天而降喜耍在水中,悠闲,悠闲地形影不离,很有诗情画意。也许是神话中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的化身在幽会吧。
是啊,真美呀,张掖湿地!它既是:农耕地茂,瓜果飘香之地。也是抬脚下塘,昂首见苇的天然奇葩之地。被游人堪称是:河西第一大,大美氧吧!
坚信,这片万亩大氧吧,在张掖人民的不懈努力改造之下,将成为古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最大,最美的璀璨明珠,将会吸引更多,更有诗情画意的五湖四海,华夏儿女前来观光、旅游、欣赏,渡假,居住。
注:塞内泛指:长城以内,称塞内。
2021年12月25月,于江南,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