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人玉姐
文/尉迟英子

在含饴弄孙的年岁,她遇见了古琴。
学琴一年半,她参加弘琴杯全国古琴大赛,获西北赛区成年组铜奖。
她有何秘密武器,这么短时间能学有所成,得到真传,以致脱颖而出?
因近年与古琴的亲近,当听说了她的神奇表现,便很想亲眼见一见她。
但初时听说她很忙,便按捺住想往,耐心地等待机会。
而坐等是渺茫的。冬雪都坐化了,也无人知晓我莲的心事。
转眼已暮春,再等下去,花儿都要谢了。我问起知情人,知情人立时推了她的微信,我即刻看到了她仙袂飘飘的美照。她对我署名玉姐,一下子打破了那堵因陌生而隔膜的墙。
不日,我便应邀造访了她华美精致的家,见到了美丽耀目的她。
来自新疆伊犁的玉姐,高挑贵气,一见便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即便是秋岁之年,依然可见她肤白唇红,美目含情。典型的西域基因,让她有着难以掩藏的吸引力。
1
怎么会落户长安?
虎哥的根在这里,退休了,自然跟着虎哥回家了。
亲戚朋友、几十年的社会关系都在新疆,怎么能断离、放得下呢?
老人已是暮年,想回来,叶落归根嘛,也为尊重满足老人的心愿。我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想明白了我就会做决定,决定的事我就马上付诸行动。我相信自己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果决敢为、雷厉风行的玉姐。

玉姐所说的老人,是虎哥的父亲,玉姐的公公。虎哥去新疆当兵20多年,转业后留到当地工作,之后将已近70岁的老父亲从陕西接到了新疆一起生活。一晃二十多年过去,老父亲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喊着要回来。玉姐给老人承诺,一退休,马上就回。之后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就带着老人回来了。
20多年?那是怎样难耐的岁月?需要怎样的坚忍和宽量。
虎哥身在异乡,当父亲上了年纪,他没有把老人推给兄弟姐妹们,而主动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作为县上的主要领导,其责任和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而玉姐从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调职县文化馆,又调任县文化局、科技局,也一直是重任在肩。以她对事业的热爱投入,专业求精,及凡事追求品质、争先创优的心性,在组织大型文化汇演及经常性文化活动中屡获佳绩的背后,工作的琐细、繁忙和压力亦可想而知。
那么,照顾老人的任务谁来承担?
回答是:两人共同承担。
难以想象,一个是堂堂的县级主管,在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回家却即刻回归为侍奉老迈父亲的普通儿子。一个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部门主管,在人前能弹擅唱、组织有方,那么美丽优雅,回到家,却秒变为煎炒烹炸、洗洗涮涮的贤良儿媳。
那不是清风明月的一日三餐,不是静待花开的一年半载,那是事无巨细、漫漫无期的二十多年。
尤其是事业顶峰的最后几年,老人身体衰微,行动不能自理,都是玉姐亲自为老人换洗按摩,跟老人唠嗑,替老人宽心。她完全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来精心照料。遇到老人犯糊涂不配合时,她也会一是一、二是二地给老人摆事实、讲道理,直到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听从她的安排,才皆大欢喜收场。
在老人八十八岁时,玉姐和虎哥先后办理了退休手续,毫不迟疑地收拾了行囊,带着老人荣归故里了。三年后,老人91岁上仙逝,他们将老人养老送终,并完成了老人的心愿,魂归长安。
2
送走了老的,又开始照看小的。
玉姐跟虎哥也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了。每天早上接了小孙子来,玉姐做饭,虎哥陪孙子玩。饭后,结伴出去走走。虎哥爱摄影,拍人,拍景,拍很多美照。单这样相伴着行走,就很美好。而他们,还有各自坚守的爱好。
在这套三居室的单元房内,他们特辟出一个空间来,精心布置成了工作室。
阳台间属于虎哥的地盘。虎哥书画俱佳,亦工雕刻。阳台上赫然陈列着一尊高七八十公分的菩萨坐像根雕,其相超凡,其态安然,令人望而起敬,堪称珍品。仔细端详,便看得出那坐像隐隐透着玉姐的神韵,其中必定隐含着虎哥的深情与用心。
内室是玉姐的王国。一侧是某国际品牌塑形衣的展柜,对了,她是此塑形衣优秀的全球代理。另一侧便是她的中式抚琴天地。
我们终于回到了古琴。
玉姐给它辟出一方宽展的地坛,给了它至高的礼遇。一列以荷韵为基调的“天地人和”水墨画屏风作为背景墙,营造出一处清雅之所。居室当间,她心爱的古琴就安卧在屏风前那床古风典雅的琴架上,静待那个唤醒它的人。

3
她,走向它,轻轻坐下。高绾的发髻,黑真丝禅意长裙,墨绿的玉镯玉佩,光洁莹润的肤色,深邃明亮的眼眸,都与那琴合契。
她凝神聚气,双手缓缓抬起,再轻轻落下,从容安稳,气定神闲。乐音就从指尖弹跳出来,或嘈切如珠玉,或叮咚如流泉,或奔泻如瀑布,或沉静如平湖。那鲜活的流动的乐音在眼前淙淙流淌,直流到心里去。她的双手与琴弦的交变,勾、挑、抹、踢、摘、轮,托、按、抓、滑等,不再是抽象的动词命名,而变得具体可感。
你若闭目聆听,便错过了眼眸的领受,若只动用了耳目,便错过了心念的接应,必得眼耳身心一体,才不会削减视听的体验。
而我何其幸,此刻,就我一个听众,玉姐只为我一个人演奏,一次完美的展演。我放逸在她营造的幻境里,让自己放空再放空,随着她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节律游走着,穿行着,飘飞着,乐享着。
而玉姐,面对我这唯一的观众,像面对一场正式演出一样,从着装,到妆容,都一丝不苟,从仪态,到台风,都恭谨而庄重。弹出的每一个音都精准而到位,没有一丝懈怠敷衍。让我莫名地感动。
琴音渐歇,玉姐的手指划过最后一个尾音,双手轻轻按下,平放在琴弦上,完成了一曲《流水》。于我,曾听过数次不同琴风的《流水》,而这次最为感动。
玉姐说,每一次练习她都会认真对待。每每学习新曲子,她都要一个音一个音反复弹,选取那个最入耳入心的弹法。
她要求自己每天练两个小时琴。起初早晨练,一会家人叫,一会孙子闹,时时被中断。后来她选择每天夜里,家人休息后,她才把自己关进琴房开始练,每每忘情忘我地弹到凌晨一点,家人已习惯在她低沉萦回的琴声中安睡了。
这半间琴室,就是她日日怡情养心之所。但有闲,她便隐逸其间,安享着独处的快乐,常常忘了岁月几何。
4
说起学琴的缘起,玉姐说,那是回长安那年端午节,她和虎哥去少陵塬畔淳风文化窑洞艺术村,参加长安作协组织的端午诗会。诗会上,虎哥摄影,她独唱了一首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赢得全场喝彩。而她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古琴演奏才着实令她激动震撼。
至今,那个画面还一直清晰地定格在她脑海里。
一位英气勃勃的年轻琴人身着中式衣衫缓步走上台,静笃地坐在古拙的琴前,目光平和,神情安泰,举止从容。乐音从他指尖下流出,醇和清雅,恬淡绵长,一声一声都落在了她心间,她感觉心里畅意得像被清风拂过。
她从小就在音乐的滋养中长大,但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妙音,就像漫步于脚下舒缓起伏的塬坡上,踏实而安稳,又像穿行于南面绵延不尽的山峦间,放逸而旷达。
她觉得这才是直抵内心的音乐。她静静地聆赏着,希望这琴声一直这样绵延下去……
琴声消隐,她忙上前去迎向演奏者,发出由衷的赞叹,当即表示要拜师学琴,并记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这位演奏者便是著名青年古琴演奏家刘子博先生。从此,玉姐就跟着刘老师的古琴社开始学习古琴。

学琴之路是艰辛的。玉姐在长安,刘老师在北关大明宫,每次需要地铁倒公交辗转一两个小时才能抵达,来回一趟要耗时四五个小时。每周一次,寒来暑往,阴晴雨雪,路途中的艰辛玉姐体尝得太多了。而三年来,玉姐却从未缺过一次课。
为了不负每次的长途跋涉,对于每次老师教授的内容,玉姐都提前练习,基于从小优秀的音乐素养,玉姐领悟得很快,每次上课学习效率便很高。这样,别人需要三五节课学完的东西,玉姐一两节课就掌握了。

当2019年举办弘琴杯全国古琴大赛活动时,老师力荐玉姐参赛。刚刚学琴一年半的玉姐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精心准备,技艺上精益求精。加之她多年历练出的处变不惊的定力,甚至越盛大的场面,越能激发起她超凡的状态。再者,她上佳的形象和气质也会给她加分。
她做到了稳定甚至超常发挥,其综合素质和完美表现让她在那次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西北地区铜奖的优异成绩。
5
玉姐说,遇见古琴是长安赐予她的生命大礼。从此,她栖身于长安,身有所依,心亦有所寄,她真正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这样或可以安于当下了吧?
玉姐说,她会珍惜这份生命的厚待,她要再学习,再积淀,再考验、锻炼自己。
今夏还有一次全国赛,她已报名参加。看得出她信心满满,让我们预祝她载誉归来。
2021.4.
补记:
2021年5月30日,玉姐(李新玉)众望所归,荣获第三届弘琴杯古琴艺术展演陕西选区成人组金奖!继而,玉姐又向全国古琴大赛进军了!让我们拭目以待,预祝玉姐再获佳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尉迟英子,中国电力作协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长安作协理事。《陕西诗歌》《长安文学》编委。
朗诵者简介:

贞礼,文景诗歌会主播、碑林路人读书会导读老师、读睡诗社首席主播、人民作家、都市头条特约主播、形象代言人,忠实书院形象代言人、木兰书院阅读会秘书长、史飞翔读书会诵读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