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69):2021年第五十一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江岚点评:前两句皆背景,后两句才是现场。出场的只有一位看微信的留守老人、一树或一片桃花,一衰老、一明艳,对比强烈,意味深沉,令人叹息不已。张庆辉点评:前三句俱可,终觉“寂寞数桃花”结得不够圆融。
王海亮点评:再普通,也有一颗感恩知己的心。用语决绝,锋芒亦露。江合友点评:一时、一眼,三个一字,句法奇矫,而能流畅,并形成比较、递进两个层次,其中深意,亦足堪品味。
江岚点评:作者提出的问题估计短期内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作为中国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其解决的历程也必将是非常漫长的,唯其如此,才使人感慨万端。衣食一词颠倒不美。江合友点评:深切时病。有血肉之诗也,与风花雪月不同。
张庆辉点评:为四十年城市化背景下的凋敝乡村画像,转结沉痛,料共情者众。王海亮点评:岁月无情亦有情,空院荒草,触目成伤。守春风,留下心底最后一丝温暖。
江岚点评:前二句写景简洁,铺垫已足。后两句复借景言情,历历可见。读此真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注:老同学袁以星来访赠蝴蝶兰,顿使蓬屋生辉矣。《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江岚点评:此作生动处在首联 ,若反过来写便平淡无奇。
张庆辉点评:前二后二,生态、气度反差强烈,善抓典型细节,颇见拟人手段。尾句孤平。
张庆辉点评:前三淡极静极,尾以“一橹声填”,生机忽现。好。
张庆辉点评:前六状秋冬典型景象,兼有情味儿;尾联直抒胸臆,流于直白,意亦陈旧。
王海亮点评: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花鸟泉林,鲜活生动。“石让泉舂苔有浥,树经霜洗叶无尘”,生出尘之念。尾联天鼓林涛,声响巨大,活力彰显。江合友点评:岁暮庭院之景,布置匀当。用词有经营,前二句残、尽,寒、深,同向对举。后二句空、喧,一、避,反向映衬。便得句法转折之妙趣。又能出之以自然,深隐斧凿之迹,故成清新可诵之篇。
江合友点评:咏物佳篇。物态与人情交织,句句不离红叶,句句不离相思,清新隽永。
江合友点评:蚝乡冬景,岭南风致,写来如画。末句尤佳。
江合友点评:前二句写景,想像奇特,下笔便出人意表,用拟人格写大锦山,山之美,人之爱,皆在其中。后二句转入议论,翻出新意,先指出此山并非名胜,末句一转,只要有佳处,即惹人留情,出之以哲思,呼应前二句写景。可谓三到:景到,情到,思到。
江合友点评:咏物佳作也。比喻新颖,边城拟时间刻度,三根剑喻时、分、秒指针,令人印象深刻。
江合友点评:从生活中来,故鲜活可掬。对句工稳,铺陈留守妇月夜生活场景,如在目前。末二句写相思,切中留守之寂寞,与首二句呼应,章法亦颇用心。
凤凰花下重相见,闲觅春魂,细检啼痕,不觉残红落满身。流光刮尽朝云梦,目送香尘,还举金樽,笑说当年汝是神。江合友点评:一段故事隐在其中,故叙写动人。末句尤佳。
伊走西风里,风吹白发翻。犹如老苇在冬滩。应叹秋霜似染、换青颜。红烛初迎日,乌云正出川。风前爱看理青烟。别问何时如许、转头间。江合友点评:上阕以冬滩老苇形容风中白发,生动。下阕末句,以“别问”领起,“何时如许”,“转头间”,问答皆在其中,自然写出,绝去雕饰,句法绝妙。惟上阕“风”字两用,下阕再用“风前”,不免重复,可酌。
本期嘉宾简介
江岚 1968年生,河南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论硕士,曾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旧体诗选集《饮河集》《相映集——六人诗词选》等。
张庆辉 1970年生,重庆云阳人,定居云南昆明,《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王海亮 河北人,字韬庵,网名海天一。子曰诗社、封龙诗社、半亩塘诗社成员,《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获2015年《诗刊》年度青年诗词奖。
江合友 号白石簃主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明清词谱史》《白石簃词稿》《宋代文学概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