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恢宏雄伟的庄严中拥抱世界一一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圣玛丽大教堂
南成
广州第二中学八六届校友庞京住在澳洲悉尼,每天都会经过玛丽教堂。她被这座巍峨辉煌、庄严宏伟的建筑所吸引,拍了不少作品。12月16日,我在广州二中澳洲校友群中发了一个介绍广州二中校友、原晨曦文学社徐小兵一首诗歌的都市头条,这首诗如下:
“云霞颂
徐小兵
繁花烂漫艳阳天,
靓影清歌小桥前。
疑是飞花临降处,
拨云散雾现红嫣。
满树繁花迷醉客,
唐诗宋韵赞春弦。"
优美而宽广的描写,激发了庞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告诉我今年是悉尼圣玛丽大教堂建成二百周年,并发上不少她拍摄的教堂照片,我不禁被其精巧的拍摄、画面的恢宏气势所吸引,心想,我去过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罗马的不少教堂,觉得圣玛丽大教室的华美巍峨尤为引人,待疫情好转,应去参观膽仰,开开眼界。
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于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Sydney)市学院(College Street)与阿尔伯特王子路的街角处,也就是在海德公园(Hyde Park)的对面。圣玛丽大教堂建于悉尼第一个天主教堂的旧址,是悉尼天主教社区的精神家园。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
圣玛丽大教堂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v神父正式来到澳大利亚是在1820年,因此圣玛丽大教堂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
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毁于大火。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大教堂是由当地的砂岩建成,长107米,中殿24.3米宽,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为74.6米。教堂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深具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圣玛丽教堂气势雄伟恢宏,内部庄严肃穆。教堂地下墓穴的马洛哥神父地板图案,是以创世纪为主题的,由彩色的碎石镶嵌而成,因手工十分精巧而闻名世界。圣玛丽大教堂不仅是过去文明智慧的宝贵遗产,也是现代城市、国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玛丽大教堂内部可以免费自由参观,游人们一进入教堂,立刻就会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
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悠久的、在自然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人类文明,有着融天地于万物、汇精神与物质于一体的无与伦比的美,我在巴黎圣母院壁画辉煌的走廊中走过时,就想起了光孝寺庄严的大雄宝殿,又想起了西藏布达拉宫大殿两旁成千上万的佛灯,佛灯辉映着教堂的烛光,如果你冥思苦想而有所顿悟,你就是领会到美的玄机,心而纯静而善良,意志会坚韧不拔而勇敢,于是,我们的灵魂化作了光明,与天地同在。(本文照片由广州二中八六届校友庞京提供,致谢丿

赵南成简介:
记者、诗人、作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关工委副主任,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组织。曾任广州日报政法科教部副主任、广州日报文学副刋部副主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检组副组长,挂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后任广州日报出版中心副主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老人报总编辑等。两次被评为全国老年报优秀总编辑。2021年荣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散文诗人"称号。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由广州出社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于2019出主编了(与人合作)由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策划、收录了中国南方113位诗人诗作的《南方优秀诗选》(团结出版社出版)。两次被中国老年报业协会评为优秀总编辑。有三篇评论获中国老年报年会好新闻一等奖,一篇评论获广州好新闻一等奖。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授予的“优秀散文诗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