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和儿子。女儿乖巧,儿子憨实。他们都喜欢读书。儿子喜欢汽车和科技类的,女儿喜欢文学和幻想类的。他们读了许许多多的童书:淘气包马小跳、草房子、第七条猎狗、狼王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豪夫童话、王尔德童话、凡尔纳、福尔摩斯、疯了桂宝等;还有不少杂志:幼儿智力画刊、儿童文学、飞碟探索、我们爱科学等。
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是七零后,那时候一切都很匮乏,当然包括书了。我的“童书”就是母亲讲给我的“合水民间故事”,它们丰富多彩,充满着想象和趣味,滋养了我的童年,它们就是我的“儿童文学”。

前年,我在旧书摊上淘得了《合水民间故事》上下册,儿子非常喜欢,看了整整一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我翻了一下目录,里面居然有母亲给我讲的几个故事在里面。其中有一篇叫《牛娃和狗娃》的,很是精彩,但是没有母亲讲得详细,今天我就趁此机会,把它介绍给朋友吧。当然只能是梗概了。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叫牛娃,他每天都在村后的山上去放牛。一天,他看到一只青蛇和一只白蛇在“叨仗”,就用手中的赶羊鞭拨开了他们。随后,他看到青蛇上了山,白蛇进了碧绿的玉米地。
第二天,放羊中间,他突然感到瞌睡难忍,就躺在草地上美滋滋地睡着了。睡梦中,他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儿给他托梦,说:青人青马请你去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去;白人白马叫你去的时候,你就跟上去。他给你什么,你都不要要,只要他墙上的一枝花。
不久,一切应验。他就跟上白人白马去了,来人客客气气,让他坐在轿子里,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四合院,高门大户的,很是气派!牛娃看得出了神。一个白胡子出来迎他,把他迎进屋里去。屋子里金碧辉煌,果然,在炕墙的对面墙上,镶嵌铜镜的地方,他发现了一枝娇艳欲滴的花。牛娃漾在幸福里。就好像来到了王母娘娘的后宫。饭毕,老人给他满斗金、满斗银,他都不要,只要墙上那一枝花。老人似乎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把花儿给了他。
出了四合院,他边走边欣赏着那花儿。奇怪的是,才一会儿工夫,花儿就蔫了。他丧气地把花儿扔了。可是,他就是不死心,当他走出远远的一段路的时候,后头看那花儿,发现:它又娇艳欲滴,美得让人心疼!他不再丢了,顺利地把它带回了家。
他哪有家呀!他的家就是牛窑。窑前的院子里的棚子里,就是他的牛。那朵花他把它别在自己的炕墙上,成了他朝夕相对的“朋友”。
有一天,他放牛时,突然想吃一顿猪肉暖锅了,记得自己吃的最近的一次猪肉暖锅还是母亲在世的时候啊!
真是心想事成啊!他回到牛窑,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盘子,盘子里就有一猪肉暖锅,热气腾腾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个干干净净。
人总是很贪心的。接下来的一天,他又想吃臊子面了。非独猪肉暖锅,臊子面也是陇东名吃啊!
回到牛窑,一大海碗臊子面正放在桌上,腾腾热气呢!
管他呢,吃掉它!他想。
到了第三天,他就有想法了。是谁呢?是谁这样对我这样子好呢!难道是亲娘在冥冥中顾惜他吗?于是,他就在放牛的中途,偷偷地溜了回来,回到他的牛窑所在的院子里。透过门缝,他看到了,看到了!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帮他做饭呀!

下面的情节自然很曲折,姑娘再也不会回到花上去,她做了牛娃的媳妇儿。
牛娃有个美丽的妻子的事儿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遍了整个村子,连城里的县太爷都知道了。县太爷垂涎于牛娃媳妇的美色,无机可乘,禁不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想:有了!他要牛娃把自己故意弄混的几十石糜子谷子豆子等一一挑拣出来。这可急坏了牛娃。牛娃媳妇说:甭怕,你到集市上买一些褙子回来吧。牛娃买回来褙子,牛娃媳妇铰了许许多多的小鸟,漫天一撒,千万个小鸟飞了起来,开始分拣粮食颗粒。不大工夫,难题解决。县官无奈,只好作罢。
后娘的嫉妒心上来了,他可有一个狗娃呢,还没有媳妇儿呢!他就给牛娃出难题了。你能耐大,好么,就在十亩地上挖了一个大涝巴吧。
他善良美丽智慧的妻子说:不要怕,这不是小菜一碟么!你就拿着䦆头到十亩地中间挖一䦆头,然后睡觉就行。
他醒来,十亩地的大涝巴成了,工程质量好极了!
以后,后娘让他在涝巴中灌水、烧开,他都用类似方法化解了困难。
后娘急了,就让他跳下去。媳妇儿说:你放心大胆地跳。他跳下去,不大工夫,就上来了,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带回来了满斗金满斗银。
后娘艳羡了,就让自己的狗娃跳。结果,淹坏了,尸首漂了上来。她还以为是金银带多了呢!就说:我娃带多了,我帮你吧。想不到一个趔趄栽倒了水中,上不来了。
类似故事,听了好多。买小人书,也是想象类的,长发妹、金色铃铛等,是我喜欢的。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好的儿童文学必然少不了想象和趣味,如果只有知识和说教,儿童文学休矣!
《牛娃和狗娃》它好在哪里?就好在想象和趣味性上。除此而外,情节的曲折性也得有。
好的儿童文学一方面是遥望星空的,另一方面也应是脚踏实地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接地气。
接什么“地气”,就是要符合儿童心理。儿童的心理特点有两点: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求知欲。

因此上,有了想象和趣味,儿童文学就立住了脚。就会成为世代留传的儿童读物!
作者简介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