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谍战风云(一)陈少鹏/逆天密谋(长篇小说连载)

红色引擎,诠释党史;生与死的较量,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读起来不忍释卷;
江城轶事,演绎忠诚;智与力的博弈,起伏跌宕,精彩纷呈,细品中回味无穷。
武汉谍战风云
序 言
《武汉谍战风云》是一部以解密文史档案为基础,以武汉当年发生的事件为线索,围绕主题,展现国共秘战,还原历史风貌,传承红色文化的长篇小说。其内容具有猎奇性、可读性和观赏性。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派人进驻武汉,但一方在明处,为座上宾,是城市的接管者;一方在暗处,为地下客,是城市的潜伏者。原武汉日本陆军特务部部长福山太乙郎,仍不甘心灭亡,贮存了大量军备物资和黄金,妄图率武汉日伪军到鄂南幕阜山一带隐藏,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并暗中策划国共在接收武汉时火并,以便两边取利。后因时局变化,其阴谋计划破灭。
福山太乙郎将这批黄金匿藏在汉口法租界里。作为战犯被羁押前,他将匿藏地点告诉了汉口“植松康大药房”店长、日本海军特务部、“金百合行动”组织重要成员松下郁二郎,企图要他通过停靠在太古码头的英国商船,借道将黄金带回日本。
小说围绕福山太乙郎藏匿在汉口旧租界的巨额黄金为故事引线,由中共南方局地下党特工翁如彪等截获后,秘密押运到东北解放区,一路展开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暗中调查和生死搏杀。与中统、军统特务斗智斗勇、角力较量;与执行“金百合”计划的日本潜伏特务、浪人杀手及洪兴正义会、 民治建国会等反动会门组织的生死博弈,与东北悍匪、国民党驻军之间错综复杂的恐怖追杀。
有巷战、车战、遭遇战、秘密押运战、战得触目惊心,精彩纷纭;有智斗、拳斗、匪巢斗、捉对厮杀决斗,斗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传统武功,中国南拳对日本空手道,再现中华武术之精髓;现代战法,展开热兵器时代的激烈枪战、阵地阻击战;有美丽缠绵、哀婉凄凉的爱情故事;有伤感悲情的久别重逢、生死离别;还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铁汉柔情。
通过主体事件导入,作者不惜笔墨地描述主要人物翁氏兄弟这两个“湖北佬、九头鸟”的性格发展轨迹,刻画细腻逼真,使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不遗余力地打造他们从一个爱国热血青年,到后来成为具有血性的我党优秀地下特工和战斗指挥员的心路历程,突出表现和歌颂了以翁氏兄弟为首的一批机智、勇敢和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英雄群像。自始至终贯穿着一股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从不同视角,讲解和披露了武汉抗战、国共和谈、中原突围、32万日俘、日侨大遣返以及东北四平之战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各个方位,记述了武汉租界码头文化、妓院私窑的世俗风情、市井尘嚣;还原事件真相,窥探百年沧桑,诉说旧时妓女、码头工人心酸悲惨的血泪史,品尝“楚风汉味”文化的厚重,鞭挞了国民政府贪官污吏、社会邪恶势力及汉奸走狗的丑恶嘴脸。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其主题严肃,笔调幽默,涉足历史,小心考证,引据翔实;结构严谨,布局紧凑,一气呵成。写法上,掂量分寸,把握适度,不落俗套,自然巧妙地连接了诸多历史事件,读起来悬念迭起,令人不忍释卷,回味无穷。

(文史资料图片)
第一章 逆天密谋
逆天密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了《终战诏书》,并向世界广播:接受美、英、中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消息传来后,武汉三镇顿时一片沸腾,人们纷纷涌向街头,奔走相告。
武汉人民在日寇铁蹄蹂躏之下,经历了7年屈辱的沦陷生活,现在终于结束了。几天来,群众在自发地组织游行庆祝活动,欢呼抗战胜利,庆贺光复重生,感受这辉煌的历史瞬间。狂欢的激流涌向街头,雄壮的歌声环绕江城,喜庆的鞭炮对天鸣放,胜利的锣鼓响彻云霄......
在武昌珞珈山日军华中派遣军中原司令部外的广场上(原武汉大学校园内),悬绑在两棵树上的电喇叭,正播放着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鬼子们排列成队形,静静地听着。他们个个耷拉着脑袋,木讷的脸上神情呆滞,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天皇的“玉音”。其实,日军士兵厌战情绪一直笼罩在整个战争的硝烟中。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之后,日本军营里就发生过多次哗变。有三千余人被抓,有的被枪毙,有的被遣送回国。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在他们心头蒙上了阴影。
然而,广场上有几个日军军官依然未减嚣张的气焰,他们突然跑到队列前面大声咆哮:“我们没有战败,我们拒绝投降!”说着拿起枪架上的三八大盖朝天就是一阵乱放。有几十个日本士兵则望着东方长跪不起,并伏地痛哭;还有3名军官在歇斯底里地厉叫声中,当场切腹自杀......
8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对日寇最后一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大反攻。中原新四军第五师根据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受降第一号命令,向华中地区日军第六方面军发出通牒,限期缴械投降,并集中主力进入信阳、武汉一线,由李先念担任司令员的新四军第五师,已对武汉形成合围之势。五师第三军分区和十五旅开进襄南,在江陵、监利、潜江一带建立了以洪湖为中心的襄南抗日根据地。随后,又以一部进击荆门,出入当阳,开辟了“江枝宜”地区根据地;五师江南挺进支队渡江南进至洞庭湖滨,开辟了以石首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蒋介石在日军尚未真正接受投降之前,就命令解放区抗日军队应原地驻防待命,不许解放区抗日军队向敌伪“擅自行动”。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国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攻;日军还接到命令,要他们收复新近丢失或被迫交给共产党军队的地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遵循这一命令展开了进攻行动。日本投降的当晚,蒋介石密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以四个军的兵力向武汉挺进,分别进驻宜昌、沙市等地,沿途解除日军武装,并乘机合围中原新四军,使新四军五师处于敌、伪、顽三角夹击的险恶环境之中。
8月17日,汉口黎黄陂路五花宾馆。这家作为日伪高官的招待所,一批武汉日伪军政要员、特务、汉奸头目们正聚集在3号楼会议室秘密开会,日军陆军特务部部长福山太乙郎主持了会议,他的随从携带照相机,坐等在门外。
天花板下的三叶电扇,有气无力地旋转着。尽管天气十分燥热,一干人汗流浃背,但仍然穿戴整齐地围坐在桌前。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弥漫着阴沉忧郁的气氛。
福山太乙郎说:“今天和大家开会,是关系到皇军和各位中国将军、及部属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我们仍将本着‘共存共荣’的信念,和大家共同讨论今后的应变方法。”
他呷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我们日本帝国虽然宣布终战了,但是我们武汉皇军并没有战败,还保存着5万余人的武装力量,在座各位统领的部队,也有8万余人,如果联合起来,我们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大。今天,我向大家宣布,现在我们手中还贮藏着足够的军费,都是黄金白银硬通货;还贮藏着足够5年以上、可供10万人使用的兵器、装备和粮秣给养;如果就地自力生产,还可作更长久的打算。我提出,把双方的力量集合起来,开入鄂南幕阜山区长期隐蔽,保存实力,共同行动。我已作了详细部署,请大放心。只要善于应付,我们的力量不但不会削弱,而且还会发展壮大。今天和大家开会,就是要求各位同意与我们合作,并共同行动。”
福山太乙郎的讲话,并没有触动这些日伪军官们,会场上鸦雀无声。
几天来,武汉《大楚报》社社长胡兰成,伪湖北省合作总社社长杨伟昌等人上蹿下跳、活动频繁。胡兰成曾与福山太乙郎和伪军陆军第14军军长邹平凡多次私下密谈,力劝他们拒降。胡兰成的说法正合日方心意,但邹平凡仍犹豫不决。在福山太乙郎讲完话后,胡兰成立刻打破了会上沉默,又作了进一步鼓动。
胡兰成说:“ 日军虽宣布投降,但国共中原逐鹿,必然狼烟再起,其结果,要么一方胜出,要么两败俱伤。如果我们提一支劲旅,置于纷争之外,必受两边青睐,左右逢源,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后我们这一宝押在哪边,哪边都会增添份量。”
这个曾官拜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的胡兰成,见大家没吭声,俨然以“绍兴师爷”的口吻继续说道:“我们先下一步闲棋,集合全部兵马,拉到鄂南的幕阜山隐蔽,以图东山再起;再根据形势的发展,我们或出兵占领荆襄之地,或出兵取西川;如成功,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成三足鼎立之态势。如其不然,则可偏安一隅、静观待变、坐山观虎斗。”
有人说:“国共双方,哪方势力都比我们强大。任何一方来袭,我们都会一败涂地!”
“如果国军来袭,我们可联合中共之力还击;如果共军来袭,我们可联合国军之力还击,让双方都不敢正视!” 胡兰成说道。
“如果双方同时来袭,那我们岂不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双方同时来袭,我们照样可顺应一方,‘假道灭虢,虞可联虢共对晋也!’”胡兰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对答如流。
“我们可与一方通和,借势立威,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杨伟昌说道。
有人说:“与弱势通和,我们同中共结怨太深,迟早会被他们吞并;与强势通和,蒋介石并看不起我们这点人马。”
胡兰成说:“当年刘备从荆州率兵入川,前后不过6万余人,却能自成气候,建成西川霸业。而今我们拥有陆军8万余人,加上日军约5万余人,计13万余人兵力,而且装备粮秣充足,比当年刘备入川兵力多一倍不止。我们如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伺机而动,先取西南半壁江山是大有可为的。”
这些拥兵自重的日伪军头目们低着头,谁都不敢轻易表态,会议又陷入沉默。
这时,福山太乙郎站起来,声色俱厉地说道:“刚才胡次长说得非常好。现在时间紧迫,不容迟疑,各位赞成还是不赞成?”会场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
这帮军界要员、特务、汉奸头目们,看到自己的主子虽已宣布投降,还要进行垂死挣扎,但武汉各部队驻防区域,现在仍处在日军的控制之下,他们既惶恐不安,又不敢反抗,谁还敢说个不字。
会场上各人心怀鬼胎,有的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有的仍旧沉默不语。这帮汉奸内心空虚,彷徨不定;有见风转舵的,他们只要得到幸存,‘有奶就是娘’。也有随波逐流的,有的早已对自己的退路作了打算,倘若势头不对,就外出避避风头、逃之夭夭。
福山太乙郎紧接着说道:“赞成合作的请举起手来!”至此,大家虽然嘀咕了半天,现在还是乖乖地举起手来。福山又高声叫喊道:“举了手的不要放下来!”福山太乙郎即令随从拿出照相讥,调好焦距和镜头,对会场人员连拍了数张照片。接着,又拿出一个簿子,要众人亲笔签上自己的名字之后,福山太乙郎的脸上才露出狡黠的笑容。时至中午,福山太乙郎宣布休会,一干人纷纷各自离去。

逆天密谋(二)
两天前,在得知《天皇终战诏书》后,福山太乙郎曾找邹平凡和胡兰成进行密谈,后来又与驻汉日伪军头目一起制定了一项绝密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日军通过秘密渠道,分别与前来接收武汉的新四军五师和国民党六战区重庆军接触,同时承诺向对方投降,并确定进驻武汉的路线与时间。其间,如新四军部队接近武汉时,日伪军换上国民党重庆军军装,在半路袭击新四军部队;反之,如重庆军部队接近武汉时,日伪军换上新四军军装在半路袭击重庆军部队,从而故意制造国共两党的部队在接收武汉时,发生武装冲突、相互倾轧的假象,促使中国内战爆发,以形成“鹤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态势。日军想借此冲突,切断伪军后路,让他们两头都不能进入,乘机拉伪军入伙,共同开入鄂南幕阜山区,以便长期隐蔽,保存实力,等待时局变化,再伺机而动。
下午,由福山太乙郎继续主持会议。他站在会议桌正中央对众人说道:“上午的会开得很好,各位都同意了与我们皇军共同行动,我们的司令长官冈部直三郎也表示满意。现在我要向各位重复一遍,上午大家承诺的话算不算数,大家是真心实意,还是表面敷衍,要求大家再次表明态度。”
时任伪军第十二师师长张启璜站起来说道:“一言为定,照你们的办。”众人也连声附和地说:“照办、照办。”福山太乙郎马上高兴地说:“好极了!好极了!各位继续开会吧,我马上去落实筹办军费,以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福山太乙郎嘱咐14军军长邹平凡组织大家继续开会,并作好统一部署 共同行动的准备, 说完之后就乘车离去。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杨伟昌说:“目前我们先按福山部长说的去办,再静观后变。”日伪陆军第13军军长李宝琏说道:“到幕阜山打游击,如果蒋介石来打,日本人能调得动新四军吗?就是我们投靠了新四军,不但没有好果子吃,还会遭到人亡部散;不如直接拥戴蒋介石。”有人附和道:“是啊,蒋介石、汪精卫政权和日本人都是一条心反共的,有可能 会对我们网开一面、不究既往,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都焦急地等待着伪军军权在握的会议临时牵头人邹平凡表态。
邹平凡先在座椅上沉思着,后离开座位,在桌前来回踱着方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我们求得自保的万全之策,就是要静观其变,我们先应承着,自身不能乱;对大家提出投靠蒋介石,我也表示赞同。”
邹平凡继续说道:“为了使大家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最近福山部长强行在中央储备银行汉口分行,秘密提取了一批黄金和银元以补充我们军需,据说这还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守备军13军、14军有了钱,自身力量会更加强大,到时候可见机行事。”
在五花宾馆开会期间,蒋介石已派密使已联系过汪伪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黄大中。黄大中来到宾馆向邹平凡提议:用武汉各界人士名义,向蒋介石发出致敬电。邹平凡原本也有此意,经当场征得大家同意后,致敬电在武汉各报头版头条刊出。
报纸发出当天,福山拿着报纸怒气冲冲地来到五花宾馆,他叫众人坐到会议桌前,指着报纸拍桌大声吼道:“你们出尔反尔、这是搞的什么名堂?你们当面答应和我们‘皇军’共同行动,背后搞鬼,这么快就投靠了蒋介石,不行、不行!”福山太乙郎气呼呼地把会议桌猛力抬起一掀,顿时茶杯、水瓶、烟缸撒落一地。
福山太乙郎突然飞奔而去,在场的人惊慌失措,预感到大祸临头,不少人怕福山再来下毒手,接二连三地溜之大吉。事实上,这些丧心病狂、甘心投敌的民族败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但在漫长岁月中,也饱受日寇的压制或凌辱,感到落入万丈深渊而不能自拔。今天眼看到日本人大势已去,国家复兴有望,不免强盗有悔心。因此,对福山一手策划的这场阴谋;除胡兰成等少数极端亲日份子外,即使举过手,签了名,但并没有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和认同。
日本天皇裕仁下诏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侵华日军都在做出拒绝受降的行动。消息传到东京后,裕仁天皇立即派遣皇室贵族“秩父宫”急忙由东京来华,向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各地司令官宣达了天皇投降意旨,要求中国驻军不得拒投。至此,武汉地区日军企图拒绝投降结合伪军流窜鄂南幕阜山区作长期隐蔽打游击的阴谋彻底破灭。
胡兰成、杨伟昌等人贼心不死,又鼓动邹平凡等人成立一个临时军事机构,定名为“武汉治安联军总部”,以维护武汉地面治安。8月下旬,蒋介石派特使、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马本全从重庆赶到汉口,对邹平凡发给委任状,授予他“武汉守备军总指挥兼新编第21军中将军长”,行使武汉地区治安控制权;但随着孙蔚如率领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到来后,即下令邹平凡限期率部撤出武汉市区,并集中在汉阳蔡甸地区听候改编。于是,邹平凡这个武汉守备军总指挥兼新编第21军军长连同他的所部昙花一现,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
胡兰成自恃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策,想当兴周八百年之姜尚,启汉四百年之张良”,岂知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大势所趋,仅十几天功夫,日伪军就被分化瓦解,他想做“狗头军师”的美梦也被碾得粉碎。正所谓“胡密谋,事难成”,不得不从居住地汉阳暗渡汉水,出逃江浙,亡命天涯,隐姓埋名,并躲过了多次缉奸追捕,又从香港辗转到日本、台湾,最后客死日本,这是后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