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丹阳奇谈丹阳的铁匠祖师爷,居然是位哲学家
丹阳奇谈丹阳的铁匠祖师爷,居然是位哲学家
精华热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手工打铁和铁匠了,偶而有之,也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或旅游表演的形式存在。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铁匠还有很多。
民国时期,丹阳城内和街镇均有铁匠铺,乡间有众多走门串巷的铁匠担。铁匠内部的行规较多。如炉子要支在店堂的左前方,干活时不喊人,不准空敲砧顶,不准坐砧子。收工后所有工具都要摆整齐,不准别人乱动,还忌妇女早晨向铁匠借锤用或修理剪刀。铁匠还有“人不亲艺亲”的行俗,不相识的外来同行到铁匠铺时,开始不能说话,待打铁时拿起锤,帮着打两、三锤,表示来投亲访友,打完“一火”放下工具才能交谈;外地铁匠若到本地支炉,须事先征得当地同行的允许,否则将被打走;无论相:识不相识的同行人,只准本人拿自己的产品请人看,求指教,不准随便拿别人的产品看。铁匠若和木瓦匠一齐干活,吃饭时铁匠毫不客气坐上席。但铁匠坐上席时必须不洗手,不洗脸,若洗了脸和手,其他匠人是不允许他坐上席的。
铁匠不能随便收徒弟。收徒弟的人,必须在品行上有带徒弟的资格,在技术上有本领。否则,同行人反对他,认为他收徒弟是误人子弟。收徒弟有一套俗规,要立“关书”,要有保人,要有仪式。满师后,还要为师傅干一年,这叫“送师傅一年”(也有送师傅半年、三个月的)。离师傅独立开业,师傅要送一套生产工具。徒弟开业叫“支炉”,要请师祖、师傅、师叔吃谢师酒。
打铁是重活,又是个技术活。想学这门手艺。学徒分作门里、门外出身,门里出身指的是近亲子弟或自幼跟着师傅学徒,他们吃住在师傅家,如家里人一般。门外徒弟则只跟着师傅学手艺,出门做活,报出师傅的名字即可。门里徒弟学手艺,三年为期,第一年做杂活,担水、劈柴、洗碗刷锅,如佣人一样;第二年学生为拉风箱,抡大锤掌钳子;第三年就成了师傅的助手,有时替师傅干半天,师傅拿着个小铲子,指到哪儿徒弟打到哪儿。这样在师傅的指点下学成出师。郑州铁匠的规矩,徒弟出师后还要跟着师傅再干一年,这叫“报答师恩”,这一年说是不拿工钱,但师傅也会适当给徒弟一些报酬,毕竟不同于学徒期。四年后,徒弟要离开师傅另立炉子了,师傅送给他一套打铁用的工具,算是心意。徒弟逢年过节会来看望师傅,也借此向师傅讨教。师傅过世,徒弟腰缠麻绳,头戴孝帽,如儿子一般,为师傅送终。
铁匠的祖师爷是老君。老君叫李耳,春秋时代的人。是哲学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关于老君与铁匠的传说,有许多版本,其一是:老君在他娘肚子里12年,他想出来,就天天问他娘,天长严实了没有?他娘说,还没呢。天天问,天天问,问得他娘实在不耐烦了,就说,长严实了。于是他从他娘的肋扇上蹦出来,一看,天的东南角还没有长严实,就挖了一块冰将天补严实啦。天算是严实了,他做啥呢?老君在人间看了一遍,发现人们还用石器犁地,用石刀割麦,累死累活也填不饱肚子。他就想了主意,教人打铁吧。打铁没有工具呀?老君就用嘴当风箱,手当钳子,膝盖当砧子,叮叮当当,一下打了三年。三年后,他的徒弟来了,徒弟哪有用手当钳子的本领,于是,老君就给他做了一套工具。从此,老君是铁匠的祖师爷,就成了世世代代匠人信服的事实。郑州的铁匠敬老君的形式很独特,除了初一、十五在老君牌位前烧香外,八月十五和大年三十的晚饭前,匠人提块肉,放在打铁的炉子上面烤烤,说,徒弟给祖师爷上供了,求爷保佑,炉火旺盛,生意兴隆。
还有一种说法,说铁匠与道士是师兄弟,铁匠是师兄,道士是师弟,所以,道士化缘到铁匠铺,要主动向师兄问好,铁匠予以热情接待。道士若不守此规,铁匠则罚道士跪于炉前认错;若道士不认错,铁匠可以用钳子、铁铲打道士,甚至将火炉翻过来套在道士头上,俗叫“戴纱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