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
▓ 祝诚|主编
【写在前面】原镇江高专校长祝诚教授最近领衔为镇江酒海社区写了一本类似社区志的书《我们的家园 酒海街社区——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城市有史志,城区一级也多有“地方志”,但具体到一个街区,能出一本志书,哪有那么多内容可写呢?镇江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悠久,祝诚教授说,有得写,小编略略看了一下,真正的“物华天宝地,地灵人杰居”,有得看。先发个目录,大家浏览一下,后面会选发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名人诗词等,希望你能喜欢。
酒海街社区赞
吾邑镇江,雄峙江南。一水横陈,襟吴带楚;群山拱卫,控南拒北。江河交汇,经贸繁荣,人文荟萃,民风淳正。千古江山,满眼风光,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酒海街社区,位于城东范公桥南、虎踞桥北,隶属京口区正东路街道。东自梦溪路,西至南门大街,南起古运河,北达正东路。区内有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常住居民二千六百余户,户口一万一千多人。
社区所在地酒海街,乃镇江千年古街,曾为城内“六街三市”之一。酒海街其名,始见于宋•卢宪《嘉定镇江志》。盖因宋代酒为官营,官府在此建有“酒海酒库”,故名此耳。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有云:“京口出酒,号名‘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埒于曲阿。”故有“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之赞誉,因而人以酒聚,地以酒名。兼之美酒当佐佳肴,镇江名产之肴肉,即为酒海人家所创制。民间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闻香而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从此镇江肴肉、百花美酒声名远播。
遥想当年,漕渠(关河)上下:通济桥、范公桥(清风桥)、网巾桥、千秋桥、渌水桥(高桥)、拖板桥、嘉定桥、太平桥、程公桥、玉带桥、登仙桥、虹桥,十余座桥跨河而建;漕河两岸:屏风街、上河街、下河街、东河边(范公桥河边)、酒海街,四面诸街隔河相望。酒楼茶馆,鳞次栉比,店铺民居,比肩而立,来往商贾,摩肩接踵。河中船舶,穿梭往来,或运江西粮米,或运淮南茶盐,或运两浙布帛,或运荆湖金铁,一派“舳舻传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的繁盛景象。
如此物华天宝地,定然地灵人杰居。回眸千载,英才辈出;八方宾朋,往来如织。刘裕在此诞生,气吞万里创帝业;范公在此造桥,先忧后乐树清风;沈括在此著述,《梦溪笔谈》成坐标;苏颂在此科研,创制水运天文钟;陈相在此治第,留下“三不得”遗踪;人们在此创造,奉献美酒与佳肴;历史在此沉思,人生当何去何从?
正是:
物换星移,历经沧桑,
人间正道,改革开放。
迎新时代,学新思想,
创新成就,谱新华章。
社区繁荣,百业兴旺,
政府斥资,全民建创:
文明社区,道德崇尚,
核心价值,老幼同倡;
绿色社区,节能减放,
环境优雅,花树成行;
和谐社区,身心舒畅,
守望相助,酒海荣光。
猗欤盛哉,全民小康,
此乐何极,共筑梦想。
戊戌仲秋 祝诚撰文
酒海街社区居委会立
酒海街社区社情概述
1、名称由来
“酒海”之名,最早见于宋代卢宪的《嘉定镇江志》卷十二“宫室”条。此街本来是沿漕渠(关河)而建,街上酒家临河而立。这样既便于买卖,又便于运输。宋代酒为官营,于此建有“酒海酒库”,故称此街为酒海街。与此酒海街隔漕渠(关河)相望,便是著名古街“下河街”(今称下河头)。
2、历史沿革
现今之社区,1976年之前系有酒海街、花巷、庙巷、棒棰营四个居委会,后则合为酒海街、花巷、棒棰营三个居委会,而今即合而为一“酒海街社区”。所辖区域,东自梦溪路,西至南门大街,南起古运河,北达正东路,社区面积0.3平方公里。现属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系中心社区。
社区范围示意图
酒海街社区原面积只有400㎡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随着社区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服务对象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已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着力推进酒海街中心社区建设。新建的酒海街中心社区位于南门大街178号,交通便捷,周边服务设施齐全(见上图:酒海街社区15分钟生活圈导向图)服务半径将辐射到贺家弄社区和江科大社区。中心社区面积为1200㎡,共两层,一楼设有:综合服务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会议室等。二楼设有:党群活动中心和居民生活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设置党建展示厅和党群活动室;居民生活服务中心设置少儿活动室、棋牌室、文化长廊、舞蹈房、多功能厅等。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中心将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真正做到设施功能的集中发挥。
未完,待续。下辑请看:酒海街社区历史名人
主编祝诚
祝诚,江苏省镇江市人。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囯古代文学教授。曾任镇江师专副校长、镇江高专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曾获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撰有《茅山抗战胜利纪念碑碑文》《镇江宝塔山学子亭记》并勒石,编撰有《竟陵派锺惺谭元春选集》《元人镇江小令赏析》等。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