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 奶 奶
段广亭(甘肃)

农村有句老话说:搅家不贤,终招祸端。人一生居家处世,心性要明,处事糊涂,会安宁平静,获得幸福。我有个老姑奶奶,应该说是搅家不闲,现在八十多岁,生活的很惜惶!记述她有点不礼貌之嫌,但从她这里可以使很多人品味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姑奶奶个头不高,微胖,听说她不识字,生性混帐,有些懒惰。姑奶奶结婚时家里很穷,老太爷为了换点口粮把她嫁给一个有粮食的家庭,换了一点粮食。年轻时姑奶奶有的是力气,干啥都行,但她身子懒惰,生产队参加完劳动回到家便闲呆着啥也不去干,做饭,烧炕,喂鸡喂狗,洗涮卫生全由老婆婆去做。姑爷那时就多次催她自觉干点家务,跟老婆婆学点厨艺,一来替换老人,二来自己也可以学点理家本事。她跟姑爷吵翻了脸,蛮横不讲理。姑爷生性寡言少语,面对她的蛮横气的说:“不和你粘了,有你后悔的时候!"还真是这样,姑爷从此以后也不说姑奶奶了,劳动完没事了他就与别的邻居说闲话,下象棋。家里姑奶奶反而霸道了,把个患白内障的老婆婆骂的呦三喝四,啥家务活都推给老婆婆,折腾的老婆婆有时气喘的咳嗽不出声来。姑奶奶喜欢说闲话和串门子,这家出来那家进去,说风说雨,胡编乱造,有时闲话惹出一些是非,使左邻右舍对她生厌。六七十年代姑爷在生产队当副队长,那时政治运动,生产劳动都紧促火烈,小小生产队长也令人害怕,惹不起。社员心里明白,弄不好招来批判,或者派工给你派重活,挣少工分。队长的权利也使姑奶奶得意张狂了几年,她每天出去上工溜来溜去,有些人干活慢了或者说话有点怨气,她也指骂。为此,姑爷也骂过她几次,说她狗咬老鼠多管闲事,她不听劝说还是蛮横吵闹。姑爷是非分明,当生产副队长时根本不听姑奶奶说三道四和拨弄是非,多次骂姑奶奶在家是搅家不闲,在劳动场合是搅群不安。咋说,她也不改。山水易改,本性难改,她的蛮横摊给谁也说不清理不顺。都三个儿女了,她把经管娃的事推给老婆婆,自己得闲就是串门说闲话……不久,老婆婆病重殁了!这下可好,姑奶奶在家干家务没有了头绪,做一顿饭都吵骂着叫姑爷帮忙。姑爷也只好认命,烧炕,做饭,经管孩子。本来可以改变了,但姑奶奶不串门不说闲话似乎心里难受,稍得空就串门生是非。妇道人家无才便是德,可她做不到,姑爷年龄越老也对她越忍气吞声地容让,她也随年龄越老还越蛮横坏毛病不改。后来女儿出嫁,儿子成家,姑奶奶闲话多,平时女儿亲儿媳远,闲言来闲话去,弄的家庭极不和睦,被分家了!这家一分,她和姑爷俩过日子,年岁都老了,干啥都不方便,老两口的风雨雷电成了家常事。一次姑爷和她一齐步行几十里,找回家的我,姑爷说:“现在各开门另当家,你姑奶奶一天还操闲心说儿媳骂孙子打孙子,又说儿媳子和别人说话了,弄的人家两口子吵架,寻的闹的我也不的安稳。你是娘家人,你给评评理!"不待我发言,姑奶奶就当面耍横了:“儿是我生的,我说了骂了咋的了?我还不敢说了?媳子闲的和人说闲话,我管的不对了?孙子是我孙子,她旁人家女孩凭啥打骂?我管了说了谁把我杀了去!"就这说法,清官难断家务事,如何说服她呢?再说,姑奶奶毕竟是隔代亲戚,我这娘家侄孙说她一来不礼貌,二来也有点闲事管的太宽,如果父母健在,说道说道她还管用。姑爷一听她当着我面理足气足,又容让:“啥都不说了,我错了。今当你娘家侄孙面,让娘家人评理谁对谁错去吧!"

不久姑爷因胃癌去世了,她孤零零一人生活,儿子儿媳都嫌她是非多,不想要她合家来。她一个人每天吃两顿饭后还是乐此不疲的串门子说闲话。人老耳聋,听三说四,惹的众人都嫌,见了她不是躲就是拉张长脸。儿子儿媳家里地里活路多忙她也不去帮忙,显得很生分。家道不和祸事多,儿子车祸,女儿塌方压死,一连串的家庭天灾人祸接踵发生,别人都感到害怕伤悲,她却关关都过也显无奈和平淡。我都惊讶她这种心态心铁如石,还在心里产生一种愤恨,七八年时间没有去过她家里,也不想见到她的面。面对晚年凄凉,我以为姑奶奶能沉稳老炼点,岂知她仍然与一些无事生非的老娘们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东打听西打问,继续闲话是非,继续串门东家出西家入,烦人……
唉!姑奶奶………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定远文学》编委、特约作家,《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在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