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双顶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被人奉为至高无上,那便是“爱”。也就因为爱,玫瑰成为花卉中最受人欢迎的一类而风靡世界,成了情人节中最受人追宠的礼物。可情人节上男人们捧上的未必是真正的玫瑰,这倒不是男人有意为之,而是事出有因。
玫瑰、月季、蔷薇三种花卉都律属于蔷薇科植物类,就一般人而言是难以分得十分清楚的,尤以玫瑰与月季区分为难,通常分辨两者一般以香与不香、刺多与刺少为简单之法,香浓而刺多者为玫瑰,香少而刺疏者为月季,可这两者都有少数品种并不以此为分,偏要拥有对方之个性,所以还是会误人的。但有点可为常人所掌握,这就是玫瑰花娇而不耐伤,一旦被剪下马上就会萎蔫,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是可赏不可摘,让人爱而能赏却不能拥有。而月季是花大而鲜艳,剪下之后保鲜长,可保存数天或数周,是既可赏又可摘、既可送又可拥有,于是便成了男女之间所馈赠之花,只是有意或无意地行用了“玫瑰”之名,这真是委屈了月季而成名了玫瑰。所以说天下不公平之事是多得去,连植物也不能逃过。
其实,月季的委屈只在中国。在西方,月季、玫瑰、蔷薇只有一个名叫“rose”,翻译过来就是玫瑰了。西方想较真区别开来也做不到,原来在16世纪前,欧洲只有玫瑰和蔷薇,花小且颜色单调。200多年前,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有一种叫月季的花,花朵大,颜色艳丽而多彩,于是从中国引入了红茶香、黄茶香、朱红、月月红等品种月季花,与自己的玫瑰和蔷薇反复杂交,定向选育,育成了许多婀娜多姿的杂交新品种而风行世界,是彻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玫瑰就成了唯一的名字,想分也分不开。而西方的情人节是改革开放后,才大张旗鼓地来到中国,于是情人节上送玫瑰也普遍为国人所接受。但我们送的应是月季之实、“玫瑰”之名。不过这没关系,这本来就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人眼里月季即玫瑰,用意一点未错。
说到玫瑰的魅力,其受宠程度在西方更胜于中国,这恐怕与西方有关玫瑰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以及基督教传播相关。说是古希腊爱神阿佛洛狄忒最爱玫瑰,所以在她的头、脚或勃子上都装饰着玫瑰,有人说,在阿佛洛狄忒被杀的情人阿多尼斯流出的血池中长出了一株玫瑰花。总之,玫瑰与爱神有了关联,就成了爱的象征被人们所接受,于是魅力四射,有了说不尽的爱的故事。原产于中国北部、朝鲜、日本、俄罗si等北半球温带地区的玫瑰,就这样被打上了深深的古希腊的烙印,有了广泛的种植,这可以从考古发现的古希腊的建筑装饰、铸造的钱币和克里特岛的壁画中,寻得有以玫瑰花做主题的雕刻及绘画作证。

玫瑰的风行,还与基督教传播有关,仅一个情人节就够证明的了。在基督教的神话中,说基督死亡的地方,生长出了玫瑰花丛,于是玫瑰成了基督徒的圣物。到了中世纪,基督徒将玫瑰的五片花瓣与基督的五处伤口联系在一起。后来,又将玫瑰与圣母玛利亚联系在一起,并最终被采纳为基督教殉道者鲜血的象征。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贵族阶层为维护其统治,残暴地镇压民众和基督徒,教徒瓦伦丁,就在此时被捕入狱。他在狱中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而相互爱慕,但最终还是在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死。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下了一封长长的遗书,以表明自己的无罪和光明磊落,更表达了对她的深深眷恋。为了记念他,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希望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玫瑰花就这样因瓦伦丁的殉道象征,更加大了它的魅力而广为流传,成为情人节上爱的使者而倍受欢迎。
玫瑰花在中国虽稍逊色于西方,但也是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只是热烈程度差异而已。网上资料说,玫瑰花是地道的中国本地生,大约5000前就有了种植,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据《西京杂记》中说:汉武帝的乐游园中就栽有“玫瑰树”,有“乐游园自生玫瑰树”记载。到唐时,明确定名为“玫瑰”的就开始出现在诗的作品之中了,白居易的《咏芍药》诗中就有“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之句。南宋的杨万里在《红玫瑰》诗中对玫瑰与月季和蔷薇有了具体的区分与描述:“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可见那时的玫瑰已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

玫瑰为直立灌木丛生,高可达2米,主干茎粗壮,但小枝可直立可弯曲,有针刺和腺毛。花是丰富多彩,有紫红色、粉红色、桃色、黄色、白色等,除少数品种外,一般一年只开一次,一枝也只开一朵,香味浓。它的象征意义太多,大多为褒义,如爱、荣誉、信仰、美丽、热情、智慧、奉献、永恒等;也有贬义,如阴谋、淫荡等,中性有同情、悲伤、多愁等,唐诗人唐彦谦《玫瑰》就表达了这种之意:“麝柱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玫瑰的花语更因颜色和朵数不同而有着相异的内涵,如红玫象征爱情与浪漫,黄玫象征友谊,白玫象征纯真与纯洁等,一朵表一见钟情,两朵表深切的爱,三朵表我爱你等等,凡送几朵都有说辞,核心就是一个爱字,让玫瑰因爱而多情,拥有无限的魅力。
我与玫瑰的关系本不密切,既不爱它也不送它,无非一个赏字了事。可如今退休后不时在网上推送点拙作,有了点“粉丝”,竟不知不觉中与虚拟中的它,有了朝夕相处,成了多事之秋。这只因手机中的“玫瑰”太好用了,凡是对网上有关联的女性文友,有了赞美、祝愿、感谢之时,就不知觉伸手点上它送上,虽毫无邪念之意,但也会被人疑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落入暖昧之嫌。谁让玫瑰送上几朵都逃脱不了爱的主题呢!这真是玫瑰爱的魅力无处不在呀,虚拟空间竟也有了爱的张扬。但愿所有在网上收到我的“玫瑰”的女性朋友,都能如愿在爱的海洋中尽情享受自己爱的阳光,像玫瑰一样,越是光照越娇美,越是光照越香浓!

玫瑰之爱的魅力也由此被我写入《爱的作答》诗中:
当我们睁眼看世界时
爱是什么
爱是昼夜无眠的辛劳
更是磅礴欲出的希望
给予的却是
无休无止的哭闹
呀呀学语的企盼
当我们心手相牵时
爱是什么
爱是天地合的婚誓
更是奋斗不息的凉白开
看到的就是
奔跑的背影
挥洒的汗水
当我们行将老去时
爱是什么
爱是夕阳青山的柔美
更是晚霞满天的壮观
余下的依旧是
晚年的风彩
落日的余辉
当我们驾鹤西去时
爱是什么
爱是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
留下的终是
遍地的玫瑰
献给有爱的所有人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五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