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水滴
近日,一首名为《卫辉》的歌曲在中原大地迅速蹿红。王福君?哪里人?男的?女的?写这么好,这么接地气?你问对人了,他是小水滴的文友、好朋友。我属于比较了解他的人儿。词作者王福君,男,汉族,河南卫辉人。二十多年前,我们就认识了。后来他远奔贵州经商,兼顾文学创作,持恒如今。

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爱,执着,深沉,刻骨,走心。可以说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他出版有乡村系列散文集《生命的颜色》。其作品与性格同频共振,在粗放与细腻之间,把握人物描写时,准确,生动,逼真。
我们都知道,一首完美的歌曲,作词,编曲,演唱,必须是彼此心领神会,意念合一,再深化升华的一次默契协作。
这几年,他劲笔锋转至歌词之创作,先后推出发行二十部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是干净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每部作品都源于普通人的本真情感,通过词语巧妙组合,升华主题,抒情内涵,他以散文诗朴素的文体结构,像是和普通人聊天的状态,音声和谐,娓娓道来,歌词中寻不到那些“爱呀爱,爱呀爱”来补充填空。
他的歌词里的爱情故事,都巧妙地隐喻在一种境界里。在语言平淡里深邃,在生活的真实中点化。
就那这首成功的《卫辉》歌曲来说,从农村最常见最普通的梧桐树开始回忆,“那年的春天梧桐树紫花开.......”这句歌词特别填加上一个很有深意的颜色字“紫”。词句就微妙灵动起来了。他在这首《卫辉》的歌词创作中,着实是下了真功夫的。通篇领悟出他对语言推敲后的精准和精妙布局后的神韵。在人物描写方面,那位乡村懵懂的少年,偷偷的学唱歌,来表达对居住城市里女同学的爱慕,没有站在对方面前海誓山盟的表演,一切都在表情和肢体动作完成内心世界的深情表述,基本没有语言对白,可以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想如果他没有深厚的文学基础,是很难把握这些惟妙惟肖,爱意满满,昼思暮念的心境活动的。尽管他在歌词里没有写他们两个人是同窗;读词人,听歌人却是明白的。一个偷偷学唱歌又害羞的乡村少年,一定是喜欢上了城市里的女同学,等待女同学,后再约上望京楼,把学唱会的歌,模仿成熟,唱给女同学听。
这里的再约,自然不是两个童年孩子第一次来望京楼。童年童趣,天真烂漫,画面感极强,让人内心共鸣,禁不住想笑。可见作者在这里巧妙的用”不知不觉“四个字,轻轻地划过去,却给人留下无限思绪的空间。

天空开始小雨飘下,男孩子有些慌张,而城市里生活的女同学,自然要比男孩子同学稳重。她微笑矜持,给慌张的男同学安慰和信心,“无所谓雨水淋湿了两个人的衣服”,此处无声胜有声。作者在这里的“无所谓”三个字转折,为下一句“雨水淋湿的是两个人的衣服”,给听众深情和震撼悄然提前做了铺垫。“下楼来你牵着我的手,告诉我,马市街上有个小饭铺,那里的包子要比别处多。”这里是女孩子同学牵着男孩子同学的手,隐喻着乡村男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城市里女孩子同学及思想是有一定差距的。
又是一年梧桐紫花开,三年或者是五年,男孩子已经是青年了,告别了已是青年的女同学,去外地创业:“分别时我对你故作深沉挥挥手,捋捋长发又模仿我很成熟”这个长句子的转换跳跃起伏,给歌手增加了大张大合,抑扬顿挫的空间,使整首歌曲又一次进入高潮,给听众又一次震撼和共鸣。捋一捋发际,这个动作使人又一次禁不住笑起来,还是不成熟的青年。
又是一年梧桐紫花开,都是成年人的男女,再没有了天真烂漫,再没有了幼稚。望京楼正在保护修缮,马市街上的小饭铺早已拆迁,物是人非。歌词重新回到童年的阴天,童年的雨,雨水飘下不停。这句“飘下不停”正是主人的心情一直在回忆曾经的美好里逗留,此刻,思绪万千。
一首好歌词词,和一首好诗歌一样,看起来只是一二字百的创作,却是要翻来覆去推与敲的。诗歌,歌词,歌和词是并列的。一首歌词没有诗的意境,就是一片堆砌着没有生命活力的汉字而已。

作为在创业打拼的卫辉人,王福君有意把卫辉古城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能够树立给外界形象的望京楼,作为歌词里不可动摇的中心,以及当年卫辉马市街很有特色的包子铺,一古一今,一物一食,对应平衡,灵动妙成,是作为词作者的他,对家乡卫辉的深情表述。
如今,一首《卫辉》歌曲,正在中原大地自然传唱,恰似又一张靓丽名片的影像生成,把卫辉悄然间介绍给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