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2月30日,是原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组建52周年纪念日。这是一支在太阳转身的地方一一云南秘境临沧生活战斗了16年的英雄部队,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被精简整编撤销。16年,烽火不熄,战斗不止。曾参加援老抗美、自卫还击和老山防御三次作战,涌现出无数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16年,官兵同心,茁壮成长。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在军队和地方工作的杰出人才;16年,军民一家,鱼水情深。为临沧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与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日月如梭,时光流逝。虽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已经谈忘了那场战争,谈忘了在那场战争中献出鲜活生命的英雄烈士,但在我们众多战友们的心里,却久久难以忘怀;在秘境临沧各族人民的心中,却还记忆犹新。根据原部队广大干战的愿望,在迎接“第二个100年"也就是2022年元旦之际,我们把32师16年间所抒写的一系列辉煌事迹整理编辑出来,为的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勿忘军人本色,鼓舞战友斗志,续写辉煌人生。
在此,编辑将32师在老山防御作战期间,由94团宣传股长邹荣禄、昆明军区宣传部文化干事蔡朝东作词,师宣传科干事雷呜作曲、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唱响军内外的歌曲《我爱老山兰》作为主题歌曲奉献给广大战友和读者。
由于史料详实,事例真实,篇幅较长达五万字之多,我们分为三期连载,如有遗漏敬请在"评论区"留言提供正确依据,以便补充更正。本平台属关爱南疆英烈公益网,纯属免费刊发有益于传播红色基因,加强国防教育之平台,若本文对你有纪念价值,也请赞赏转发传播红色军史正能量!
《和平树下》总编辑:艾宗升
2021.12.31
大家都感到此一行收获不小,尤其是临沧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很多战友发自肺腑地感叹:临沧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变得让人都认不出来了。你看那六横八竖的街道,宽得与大城市的街道一样漂亮;西河旁边的玉龙湖,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游人云集,热闹非凡。谁把西河水通过过滤后流入玉龙湖,再让它从瀑布飞旋的出口流进南汀河,一池波光鳞鳞的湖水,映衬出旗山倒影,让临沧城装点得象一位美丽的窈窕少女。原部队营门口不远的那条南汀河,过去河床很高,河堤很差,一下大雨河水就溢出河道,淹到大营门口,把公路两旁的稻田变成一片汪洋。为此,三十二师部队和地方政府时常组织抢修维修。可你看现在,河床已经沉下去很深,而且修了三面光。河堤两边用大理石筑起不同色彩的栏杆,河堤两岸地面上裁种了花草树木,进行了绿化。这里的河水是流经清水河与下游缅甸的薩尔温江汇合后再流入印度洋。河水清了,河道整洁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条约10公里长的河堤,完全成了供游人玩耍的靓丽风景线。临沧一一大美临沧,世界佤乡,你怎不让人魂牵梦绕啊!
临沧是亚洲的微电影基地,2016年11月6日,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节在临沧市临翔区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嘉宾、电影工作者和40多名知名艺术家共600多人齐聚临沧,共同感受亚洲微电影艺术节8年来的一路芳华,体现“秘境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的魅力。自从2013年微电影落地临沧以来,每年一度的微电影艺术节,参赛作品从首届的1700多部增长到本届的5000多部,大美临沧也成长为亚洲一座微电影之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临沧南汀河东岸不到一公里处,便是原三十二师的大营门。从大营门口往两边各约600米右右,在塑直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孔明山上,在加上东北面的一大块和西北面的一大块,总共加起来1000余亩地盘便是军队的营房。其地形就象一个凸起的凸字倒横在那里,面顶尖处正好是大营门口。据说这座营区是1952年时,按照前苏联军营的图纸略加修改修成的。进大营门左右各有一条公路通向营区背后山脚,正对大营门口约200米处是大礼堂,大礼堂背后拾级台阶而上是操场,共有8个灯光球场,再上一个台阶就是机关丁字形的办公所在地。部队所在营区往两边延伸,这里就是师机关、直属连队、后勤分队、师医院和直属通信营、工兵营、高炮营的营区,可容纳2000多人的居住和学习训练场所。这里的营区已经70年了,它经过不同年代、不同部队、不同方式的整修,现在变得十分壮观美丽漂亮,更接近和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七十年代,这里是青一色的砖瓦平房,除大礼堂有附二楼,开会放电影供家属小孩座外,没有一栋房子是有二层的。一个连队基本要住五、六栋平房。可而今不一样了,一个连队一栋三、四层的楼房就够了。那时官宾们自己动手洗的衣服要凉在栽好的木桩铁线上,一遇雨天很长时间都干不了。现在每个连队有洗衣机洗衣房和烘烤间,马上洗马上烘干就可立即穿上,学习训练都是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人的文化素质要求也高,对打赢未来战争要求也十分严格。现在这里是云南75集团军的某合成旅。这次原三十二师战友在临沧举行战友联谊活动,进到营区学习参观,受到了部队新一代官兵的热烈欢迎,让我们众多走出军营的老兵看到了这支部队的崭新面貌。
根据中央军委1969年11月14日命令,于1969年11月25日,以毛泽东主席《井冈山斗争》发表41周年为纪念,在滇西大理组建了陆军第十一军。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和“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1969年12月30日,以毛泽东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表21周年为纪念,在云南边陲重镇临沧组建了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机关直属队,主要由原边防民族第一支队和五十四军及其它单位调来的干部和部队组成,驻临沧师部大院。1970年1月5日,以毛泽东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39周年为纪念,分别在双江县组建了步兵第94团、在耿马县组建了步兵第95团(随后移防到保山)、在临沧县慱尚镇组建了步兵第96团、在保山昌宁县组建了师炮兵团。
步兵第94团:是以原边防民族一支队的一营、二营和三营组建的。边防民族一支队除一部分组建师机关直属队外,其余的都编配在94团。而边防民族一支1964年7月1日组建时,是由十三军38师113团3营、39师117团1营以及其它部队抽调组成的。一支队的二营,是1965年8月,由支队直属82炮兵连和1营、3营抽调部分单位组成的。这些部队的一些英雄模范连队,是一分为二,留一半在原部队,抽一半到支队,并把上级授予的荣誉称号带了过来。如被太岳纵队授予“铁的九连”称号的9连、“猛虎七连”称号的7连,被西南军区授予“模范党支部”称号的8连。可见三营的三个连队都曾被授过光荣称号。
步兵第95团:是由原边防13团抽调组成的。该团长期驻守在边防第一线,执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任务。其前身系由云南省军区独立第4营和蒙自军分区、保山军分区各1个连以及藏族3连、4连、8连,于1958年3月8日在丽江组建的边防13团。1959年5月移防碧江县(今怒江州府六库所在地),1969年5月移防勐腊县。
在碧江驻防整十年,涌现出全军闻名的”独龙江一连”和”钢铁哨所丫口排”。1983年任三十二师政委的李正贤(本文作者),当年就曾在“钢铁风雪丫口排”工作。
独龙山条件十分艰苦,大雪封山半年之久,指战员们的家信和报纸要半年后才能看到。若有危情,要通过电台才与上级联络请示。独龙江一连一名战士患了急性阑尾炎,由于缺医少药,通过电台上报后,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指示空军直升机送医送药。可时间就是生命,药到了,这名战士也病故了……
该团“独龙江一连”连长李世全被选为第九届党代表,光荣的出席了196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副连长阮苦加泽和卢文学被上级授予一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工作队员。1967年,团高机连在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中,配合高炮630团对空作战30余次,完成作战任务比较突出,连队和两个排还有10个班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77名干战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该团在三十二师编程内5年多,各项任务完成也很出色,前面提到的优秀工作队员阮苦加泽,1974年从连长任上被破格提为该团副团长。1975年5月20日,根据军委和昆明军区命令,95团改编为陆军第十一军炮兵团,从保山调入大理邓川驻防。
三十二师95团改编为十一军炮兵团后,上级又将昆明军区独立3团,改编为三十二师95团(俗称新95团)。独立3团的前身为山东军区警备第7团,成立于1949年1月。在随后的历次征战中,该团经过十余次的整编改编,直到1969年5月,才从德宏州的潞西县遮放,移防西双版纳州景洪县,于同年7月更改为云南省军区独立第3团,随后又改为昆明军区独立第3团。该团在我国边防线上驻扎20多年时间,驻防德宏时负责陇川、瑞丽、畹町、潞西以及龙陵5个县的国境守卫任务,在我军历史上勘称“老边防”。由于驻防线长,条件艰苦,有很多边防哨卡不通公路,所有的给养都是靠人背马驮运到哨卡。很多新兵到了边防哨卡,一蹲就是几年,根本没有去过其它地方。所以就有当了三、五年边防兵,别说见团长,就连营长都没见过。
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有防就需要有我们的边防一代接一代军人的固守。这个团10多年的边防守卫中,不仅要遇到这样那样许许多多的困难和艰险,还会遇到与国民党残匪敌特作殊死的战斗。1966年国庆节前夜的“邦达战斗”,一举歼灭一股经过特殊训练后,从泰缅边境前来偷袭我边防的蒋军残部,打死打伤蒋残匪军多人。此次战斗震惊境内外,给境外敌人造成很大的威慑,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步兵第96团:她的前身为云南省军区警卫团。警卫团的前身是15军43师129团。1952年1月,129团改为云南省边防局直属公安团,同年5月改为西南军区公安32团;1954年7月,改为西南军区公安5团,1956年1月,改为公安57团;1958年1月改为内卫1团,1959年3月改为云南省军区警卫团。这支团队在昆明驻防18年,主要承担省委、市委、省市政府机关、省军区机关、昆明机场、邮电通讯、省第一监狱、第二监狱等重要设施的执勤警卫,迎接外国国家元首及外宾朋友来昆的安全警戒防务和礼仪仪仗队任务。该团2连为仪仗队,曾接受过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元帅的检阅。迎接外国来访的国家领导人有: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阿尔巴尼亚主席霍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总理崔庸建、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总理范文同、缅甸国防军事委员会主席吴耐温、缅甸总理吴努以及印度尼西亚空军总参谋长等,并接受了各国来访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成功地完成了警戒仪仗任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三十二师最后一任师长刘玉尊,当年就曾任警卫团仪仗二连连长。他身材魁梧,英俊挺拔,1.83米身高,军事全能优秀,率领仪仗连完成任务样样都是顶呱呱,在和平时期就多次立功受奖。
陆军第三十二师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师长:史桂先 姚永富 廖锡龙 刘玉尊
政委:张清洲 曲明耀 李合松
李正贤 刘先诚
副师长:狄义勇 宋福堂 郑壬林
姚永富 秦德旺 黄克忠
李子厚 孙克昌 吴顺兴
李建勋 郭金有 刘玉尊
蒙进喜 王德武 黎德富
副政委:李生杰 张德富 方一川
王泽忠 刘书文 吉成祥
田望恒 袁 明 李正贤
刘先诚 田兴明
司令部参谋长:秦德旺 黄克忠 李子厚
罗 林 王德武 杨子谦
副参谋长:马兴元 黄克忠 张兰舵
张保文 夏汉松 尹廷俊
王永长 周桂书 孙学成
肖金山 孙生田 张登祥
王树基 蒙进喜 李友孝
何锡发 刘东升 高凤鸣
政治部主任:方一川 田望恒 喻忠桂
刘智浚 田兴明
副主任:李树景 杨廷美 陈绍武 姚正清
岳 武 刘统文 石德俭 郑建西
曹志远 陈永彦 李清存 孔令义
葛代祥 周其祥
后勤部部长:张朝进 邵政 闵章同 蹇广臻
政委:徐正廷 陈武志 张忠明 靳自立
徐本敬 郑宝聚
副部长:董胜林 尹廷俊 张树聪 周桂书
刘允瀚 许光华 杨栓柱 马振洲
和绍洲 吴金玉 卢清林 冯伯华
副政委:周莲荣 李 芝 蒋洪德
尹升皋 杨发贵
副科长:彭国凡 李再华 张遂富 黄东文
陈代明 赵晓才
通信科科长:朱仕林 王建功 吴世春
贺传信
军务科科长:王瑞涛 李有孝 何锡发
徐厚凯
副科长:李建友 何锡发 赖华秋 廖祥云
徐承来
炮兵科科长:张树聪 巫帆影 李作义
骆际谦 雷世才
机要科科长:李兴帮 尹升皋
唐坤富 向学武
直工科科长:方文安 刘宗福 张宝顺
黄正旺
管理科科长:刘家生 李显明 曹保成
黄正旺 植茂德
组织科科长:刘贵福 徐本敬 陈汉光
杨必芳
副科长:范春岳 徐本敬 李正贤 何世亮
干部科科长:孔繁岳 王平均 周其祥
方继贵
宣传科科长:陈沐和 刘树仁 朱良俊
兰代银 罗际明 杨统时
副科长:曹佩如 李元铎 李永久
司祖铭 兰代银 王忠煜 杨统时
秘书科科长:梁承龙 陈宝栋 赵之松
亚福映 罗 坚
战勤科科长:杨宗山 向贵忠 和建忠
宋汝鹏
副科长:刘天才 陈鸣新 刘家高
李明忠 李尤才
卫生科科长:吴金玉 宋子卿
尹柱良 朱绍坤
团 长:肖金山 蒙进喜 罗应国
陈尔宽 胡志明(代) 何益广
政 委:孙学成 乐朝阳 袁 明
钟大宽 任国培 张保顺 尹佃喜
副团长:郝世杰 王春山 罗朝坤
闵章同 宋明贵 李相春 王正清
艾六元 毕文承 刘小全
副政委:李章洪 徐宝珠 乐朝阳
普开贵 任国培 龙来然
马福家 徐在明 王宗煜
参谋长:王春山 余立松 蒙进喜
赖华秋 何益广 兰天富
副参谋长:郭山成 余雨来 王树基
王正清 杨郁文 李友孝
雷世才 马用海
主 任:乐朝阳 任国培 保晓德
徐在明 禹 兵
副主任:景凤年 马学斌 杨家云
保晓德 徐在明 唐国清 薛登昌
后勤处长:周家政 李保良 潘正荣
黄湘明 钟贵勤 李 荣
后勤副处长:李保良 潘正荣 黄湘明
李 荣
团 长:吴顺兴 张登祥 宋明贵
孙辅刚 陈现武
政 委:吉成祥 石德俭 吴明奇
刘智浚 周其祥 葛代祥
副团长:龙兴歧 杨茂荣 张经津
张兰生 韩王相 胡东生 宋俊三
韩德富 明家光 孙辅刚 谢云德
副政委:宋振法 韩位东 陈武志 石德俭
刘镇安 康文友 吴明奇 鲁茂忠
周绍华 赵文壁 李成洲 何时亮
参谋长:杨茂荣 胡东生 宋俊三
孙继先 左树文 班有为
副参谋长:孙继先 朱家华 赵晓才 杨显刚
主 任:刘统文 王家彬 康文友 周绍华
李正贤 刘智浚 何时亮 李澄贤
后勤处长:李尤泽 鲁明钦
朱绍昆 朱玉祖
副团长:王永长 申虎群 张元臣
李世金 阮苦甲泽
副政委:姚正卿 娄正高 袁鹤立
程兴礼 黄学泉 魏文堂
团 长:王景清 孙胜田 刘玉尊
王德武 张青元 徐光辉
政 委:郑建西 曹志远 徐宝珠
张忠明 李清存 李正贤 李国智
副团长:薛世英 马凤山 马文书 赵旺海
张玉春 洪友才 田庆安 罗应国
陈兴建 王德武 戚德顺 张青元
徐光辉 罗延林
副政委:吴富贵 李正华 曹志远 罗启明
王建华 庄荣海 徐世尧 方文安
黄福康 李国智 于兴国 于道泉
参谋长:马凤山 范天资 刘玉尊
唐忠贵 徐光辉 罗延林 杜昌明
副参谋长:范天资 田庆安 赵庆忠
袁明建 李绍甫 罗延林 卢绍文
主 任:罗启明 唐先明 徐世尧 李长新
陈汉光 段昌俊 杜文斌 王德勤
副主任:朱良俊 胡建忠 谭昌明 杨守模
段昌俊 杜文斌 高应赤
后勤处长:李宝良 朱尔高 朱明尧
时志勤 冯伯华 周启义 胡佑龙
后勤副处长:朱尔高 朱明尧 周启文
时志勤 吴发忠
团 长:李建勋 王林京 钱宗显
傅体贤 杨玉新 鞠绍强
副团长:张俊忠 孟献金 王林京
钱宗显 李明乾 胡子金 张庭国
副政委:陈振华 魏成林 李玉华
李自德 孔令义 顾学明
于兴国 郭方荣
参谋长:王林京 彭桂一 张体富
鞠绍强 郭茂新
副参谋长:任超弼 马尚忠 饶 伟
明承光 张继忠 廖珍全 郭茂新
主 任:魏成林 孔令义 肖成斌
杨发贵 宋立文 郭方荣 高应赤
副主任:李景和 字焕彩 杨茂枝
杨发贵 郭方荣 李东合
后勤处长:田永祥 李行勤 胡福伦
张友伦 董保洪
后勤副处长:刘希文 方有良 胡福伦
张友伦 董保洪
32师退伍到地方工作升任副省级领导的有:
解 洪: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关工委主任。
转业在地方后任职厅级干部的有:刘学斌、杜光辉、侯正茂、杨茂芝、葛代祥、朱黎明、张水长、宋黎明、杨守模、蒋光达、陈道通、晋文立、王心才、蒋洪德、欧之德、先燕明、熊正明、杨国顺、王元生、刘树生、杨建国、周建业、刘晋、李昂、邓可兴、吴体忠、杨光宗、杨俊东、张松、陈尔宽、毕蒙、陈德进、李斌、王鲁、米均建、王雄亮、段昌俊、王和平、肖代成、邹云禄、邱宗政、鞠绍強、赵晓才、徐天绿、王学昌、马贤林、赵学林、刘希文、于道全、汪丙文……等(排名不分先后)。
在部队任团级职务和在地方任县(处)级职务的有1000人以上。
从事国企和民企经营的董事长、总经理及高管有:张水长、曹俊辉、周庆渝、苏向锋、陈彪、郭茂新、毕文承、张建昆、毕作义、黄新民、刘少明、董久锡、郑宣明、杨立德、莫晓宇、胡玉亭、赵宏、李明生、董学金、罗捍平、苏宠惠、肖学成、尹柱良、张治栋、陈宗治、严为富、徐国明、杨自兰、李荣、周继荣、吴辉武、吴日先、董洪笙、潘胜华、熊冲开、巴吉勇、王乃慎、刘昌伦、蒋京湘、黃河、苏桂、周锡敏、邹云生、马华、兰金生、张学明、白万明、杨永华、吴俊福、蒋重华、陈永发、张凤起、罗朝品、黄国龙、潘正荣、曾庆富、潘国庚、李琳、张凤起、胡波、张清华、罗永兴、陈国恩、张安钊、张国才、刘晏、刘晓攻、刘志斌、林日升、王永康、吴文强、吴辉武、吴先仪、吴志和、吴昌建、吴猛生、李光相、许小川、胡清德、李爱民、杨遂玉、纳顺才、张丽蓉、赵昆、代玉荣、杨自荣、杨自平……等等(排名先国企后民企),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1978年11月和1983年8月,三十二师在龙陵县黄草埧和南涧县宝华乡分别组织和参加的两次实兵实弹演习,使部队的实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两次演习规模都比较大,而且,龙陵演习离1979年2月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不到1个月,准确地说部队是在演习尚未正式结束时,就紧急拉回营区,接着紧急战前扩编后,就分梯次开赴红河蒙自集结。师机关和部分直属分队,是1979年的年三十上午从驻地临沧出发,那一年的春节,所属部队没有一个是在驻地过,不是在急行军的路上,就是在前线的备战下过的。龙陵演习一共分四个阶段:第一是开进,所有部队按预定路线向集结地岀发,途中进行了不同情况的设置,主要是检验各部队是否拉得动,走得好;第二是驻训,也就是到达各自集结地后,按照演习中的科目,一个一个地进行演练,尤其抓好单兵进攻战术技术,反复进行练习;第三是实战演练,按军导演组事前设置的演习课题,进行实战推演。很多情况又是临时设置出来的,而且和图上作业变化相当大,部队随时都处于频繁调动之中,磨练基层连队的适应能力;第四是实弹射击,真枪实弹按照既定目标,干净彻底地歼灭敌人,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在实兵实弹射击中不出一点差错,不伤及任何一件物品和一个人员。这次演习,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机关的肯定和嘉奖,为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昆明军区后勤部在我师95团驻地保山707举行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后勤保障实兵实装演习,军区、军、师三级领导高度重视,副军长卫三常亲临督导,师后勤部蹇部长、吴金玉副部长一线导演,95团全体干战从实战出发,出色完成演习任务。《解放军报》、《后勤》《国防战士》大篇幅刊登了报道,总后勤部、军区后勤部对此次接近实战的后方勤务保障给予充分肯定。
在做好平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战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把思想问题解决在战斗打响之前。用党中央和上级的作战方针、指示和命令,统一全师指战员的认识,保证部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和有力的拳头。二是抓好对战争性质的教育,明白为什么要战,为谁而战。我们进行的是反霸权、反扩张、反侵略的战争,真理在我们一边,正义在我们一边,我们是为支援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而战,是为保卫共和国的神圣领土而战,是为保卫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而战。三是弄清我方有利条件,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我军通过多年的建设,在军事训练、人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供给、卫勤保障等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很多连队都有光荣传统,又有很多战斗骨干和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组织指挥,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四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各连党支部和党员带头写决心书、请战书和血书,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五是搞好战时宣传鼓动,开展立功受奖活动。在历次作战中,各级宣传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墙报、黑板报、战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鼓动工作,大力宣传临战训练和作战中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起到了鼓舞士气,人人争当杀敌立功的作用。
在老山防御作战中,大力开展战地文化活动,举办战地板报,战士小报,战场文艺演出,搞得非常活跃。由我师创作的战地歌曲《我爱老山兰》,就是诞生在炮火硝烟中的一支鼓舞士气的优秀歌曲。
文化体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团有在编的电影队、电影组,师和各团都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和篮球队。
1970年8月,师宣传队排演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全剧,饰演郭建光的邓明俊、沙奶奶的蔡玉蓉、刁德一的李玉川、胡传魁的张维义、谢栓柱和程书记的贾云生以及十八棵青松的其它演员,都是原部队的现役军人,只有演阿庆嫂的是上海插队双江临时入伍的知青董少华。当年12月参加昆明军区组织的样板戏调演,在8个师级单位演出的样板戏全剧中获得一致好评。调演结朿后又在滇西各部队和地方进行巡回演出20场,深受部队干战和地方群众的欢迎。
为配合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宣传队排演了刺杀舞《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当一把长3.2米、宽1.1米的金光闪闪的大刀展现在舞台时,观众无不为之振动。为配合千里野营大拉练,排演了快板书《这样训练好》;为配合粉碎“四人帮”,排演了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由从东川入伍的女兵魏兴芬饰演江青,从形体和舞台形象大家都说演得非常像,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1年,总政文化部组织了部分单位的业余文艺调演,师里创作并由张建忠、张学忠、马惠恩表演的小话剧《挖掩体》,在北京调演中获一等奖,同时由刘景伦创作演出的土良独奏《景颇战士赞家乡》,和周仁人等表演的民族歌舞《佤山风情》也获得优秀奖,当年11月总政治部通知师里派专人到北京开会领奖。
三十二师篮球队,是一支来自澜沧江畔的神勇黑马,号称“打遍滇西无对手”。这支队伍虽然只有10多人,但都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有成都的王和平,四川体委青年队的鲁永平、吕光仕、肖代成,上海体院篮球系大学生于长安,重庆的李庆生、刘长文、兰会清,唐山的许福忠、于焕成,山东的仇振国、康建斌、初嘉明,黄建贵,贵阳的郭茂新、朱相军、董保山,大理的董保汉,还有从一支队过来的教练卢彪等。那个年代各部队都在想方设法从地方挖掘打篮球的人才,因为没有特招指标,要把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穿上军装,组成师里的篮球队实属不易。师里的领导,尤其是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方一川首长,不知绞尽了多少脑汁,才让这支队伍发展壮大。其中,最后一任三十二师师长的刘玉尊,当初为加强篮球队的领导,就从96团的营长位上调任师篮球队的队长。师篮球队通过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位队员的艰苦努力,在参加昆明军区和十一军以及地方举行的各种比赛中,都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1977年5月,参加昆明军区篮球运动会夺得冠军,同年8月代表昆明军区参加全军在武汉赛区四项球类运动会,又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被师里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1974年9月,临沧班洪地区发生疟疾大流行,师后勤迅速组成抗疟疾医疗队和两个连队抢救队赶赴现场,经过20多天的治疗和抢救,使群众全部恢复了健康。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潞西一带连续两次发生7.9级强烈地震,师迅速派出95团和96团连夜开赴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后勤部门及时派出医疗队到现场开展救治。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抗震救灾中,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群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好事,受到军区的通报表彰,一大批连队和个人立功受奖。
凡在临沧当过兵的都知道,结石病是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因为那里的水固体含量达5%以上,大肠杆菌超标达50倍以上,而且还有一定的放射性。为此,师党委决心要解决师大院广大干战、职工家属的安全饮水问题。师长政委亲自率队上山找水源,在距20多公里大雪山深处,找到一处非常好的山泉水。党委即时研究筹集资金,把引水工程的任务交给后勤部组织实施。很快,由司令部勘察绘制了线路,政治部协调地方政府村社相关问题,后勤部组织财力、材料、设备和施工队伍,不到三个月时间,一股清泉水就从大山深处流到营区。当营区的每个水龙头流出清澈的泉水时,整个军营的人们心里都乐开了花。有诗云:清清泉水山涧响,流进军营放声唱;一曲欢歌颂雄师,忱戈待旦铸辉煌。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由于她诞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世界格局、特殊的冷战环境和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从成立之日起,就赋予了特殊而又神圣的使命,成就一段史诗般的光荣战史!
(待续未完)
《和平树下》提示:请继续阅读《秘境雄师 功昭南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