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碎片》
走进徽州文明(1)
文/牧夫
编辑制作演播/慧觉

四月的徽州,是穿羊毛衫的季節,一早一晚山間的風也有些咬人,在厚澱澱的文化的炙烤下,我還是時而大汗淋漓。陪同我的張凤中、李猛二位先生問我,爲什麽老是出汗? 我不知怎麽回答。在給他們留下一個謎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一個感情回味的空間。在他們的熱情陪同下我到了西遞、宏村、老街、棠樾牌坊群……要去的地方太多了。這裹的村落、屋宇、古樹、碑刻,宣紙、歙硯、胡筆、徽墨,畫梁雕棟、對聯匾額、祠堂寺廟、亭臺樓榭……極力地張揚着徽州的表象文化。厚重的徽州文明沉澱,使我激動不已。

但是令徽州難堪的是,一九七九年的七月,一位老人在徽州的黄山考察,作爲游山的回報,送給了黄山一份厚重的大禮--游山後的一句話,就使徽州這個带有着强烈地域文化情感色彩的字眼,從中國的地圖上消失了。根據那位偉人的旨意,一個以山得名的城市--“黄山市”出現在了新出版的地圖册上和報紙官方的語言文字中。数百年的地理人文情感鏈条突然的断裂,使我們的文化情感跌入了深谷,更使我們對徽州文明有了一種抹不去的文化情結。
那麽,就讓我們走進徽州文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