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1991期

森严话【民俗】十八篇(七)
——话说“寒食节”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清明”前的一二日。古代寒食节这天要禁烟火,且只能吃冷食。“寒食节”源自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中途饿晕,随行介了推见状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煮食为公子充饥,公子因此得救。十九年后,公子继位当上国君----晋文公。此后文公励精图治,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名君。文公继位封赏时却忘了当年救他的功臣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利禄,便带着母亲去了绵山隐居。晋文公闻讯后,深感内疚,便亲自带人去绵山请介子推出山封赏。可介子推就是不出来,于是文公即命人火烧绵山,意欲逼介出山受封。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双双被山火烧死在绵山的一棵老柳树之下。文公见状,很是悲伤。为感念介子推的忠诚之志,遂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将介子推的蒙难之日定为“寒食节”,严禁烟火,要求人们必须吃冷食。
“寒食节”前后有吃清明果、青精饭、寒食粥、润菜饼、馓子、青团等传统食物的习俗。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讲,春季气候多变,却又雨频风燥,湿气重,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温,养护脾胃、助阳散热。对此唐代诗人白居易专门就“寒食节”写下诗句《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节”绵延两千余年,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节日。“寒食节“因与“清明节”较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该节多已和“清明节”合而为一了。
2021.12.1.整理编写

作者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国辉书画院秘书长。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吥咻、懂你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主播:懂你、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竹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小小
渤海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