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漫步长安街(2)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漫步长安街之二
我们今天要从历史沿革这个角度,来说一说首都北京的长安街。
正如昨天所言,长安街是首都北京历史上有名的天街,早在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建都北京的之时,皇家就精心地在皇城的正前方安排了这样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说到长安街,我们也必须先说说天安门。北京的天安门,明朝称作承天门,是取真龙天子受命于天的意思。引申地说是皇城的大门,大门之外还有一道门厅,叫大明门。据有关资料介绍,其大门左右还各有一座门,左称长安左门,右称长安右门。在从长安左门到长安右门的这条横街,即是长安街。

长安街
那长安街为何叫长安街呢?实际上长安街是取其长治久安之意的。当初,长安街前,左右长廊庑殿,称千步廊,正中央有石板路,称为御道。不过这御道是不许常人步入的,只有皇帝的龙车凤辇,才允许通行御道。有关资料显示,通常情况下,大臣们受皇帝之召入宫,只能绕过御道进长安左门或长安右门,经长安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才是皇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到了清代,大明门改为大清门,承天门改为天安门,长安左门改为东长安门,长安右门改为西长安门。东长安门的位置,就在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80米处。西长安门的位置,就在今中山公园门前80米处。东长安门以东到东单,称为东长安街;西长安门以西到西单,称为西长安街。关于东西长安街,北京人理解的更透一些。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长安街曾有过改变名称的情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清王朝灭亡,人们出于对孙中山的热爱与拥戴,曾将天安门前的一段天街改名为中山路。以后,袁世凯窃据大元帅宝座,辟中南海为大元帅府,开中南海南门为新华门,新华门门前的西长安街,被改名为府前街,中南海西面的一条街,改为府右街。
当然不仅如此,在历史上,长安街还曾经有过消失了名称的时代。有关资料介绍说,那是日本侵华以后,东长安街被改名为东三座门街,西长安街被改名为西三座门街。三座门本是长安门的俗称,是因为长安门是三个门洞组成的庑顶式建筑。在当时出版的北京地图上,已经没有了东西长安街,而代之以东西三座门街。旧时的长安街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天安门两边,左祖右社。祖是太庙;社是社稷坛。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