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地坛公园(2)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地坛公园之二
(接昨天)不仅如此,我们还了解到,近几年,北京的地坛公园按照生态园林与精致园林的规划建设思路,先后投资千万余元,对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对一些不良景观进行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砖路面,柏树成行,绿草茵茵的新景点。据不完全统计,地坛公园的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多达80棵。
优越的地理位置,高覆盖率的绿化面积,加上园区的不断更新改造与发展,地坛公园越来越被广大游人所接受和认可。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开展了适合广大游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成为了广大游人休憩、游览、娱乐的园林文化旅游胜地。可以这样说,地坛公园越来越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地坛公园
那么,地坛公园的娱乐活动主要都有些什么呢?比较突出的是“祭地表演”。
关于祭地礼仪,实际是随着历史的深化,内容的不断增加与扩充,从而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据介绍,明清两朝之时的祭地形式尤为隆重。每逢农历夏至或国有大事,当朝皇帝都要亲至地坛拜祭,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那么如今开展类似的活动情况如何呢?,按照清代乾隆时期的祭拜程序,他们编排了“仿清祭地表演”形式。游客们看到“皇帝”及“文武百官”三拜九叩,仪仗队威武庄重的恢宏场面,也同样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不已的!
叙述到这里,人们不仅要问:地坛在古代的作用是怎样的呢?
对此,笔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获悉地坛主要用于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据了解,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比较浓厚,可以说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祇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另外有关资料显示,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