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劝农》诗之五
宋•苏轼
天不假易,
亦不汝匮。
春无遗勤,
秋有厚冀。
云举雨决,
妇姑毕至。
我良孝爱,
袒跣何愧。
苏东坡借古代的典故和箴言来讲解天道之理。“天不假易”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的一段记载,言楚国一个叫莫敖的将军临战之时态度高傲轻慢,一位名叫邓曼的女子劝诫国君说,见到莫敖时告诉他“天之不假易也”,意思是说,天不会帮助慢易之人的。后来,莫敖果然战败。那么,这则关于战争的记载,与劝农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当时海南的黎族人认识不到趋农致富的重要意义,已经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即使面对物资匮乏,连老人们都没有米粮吃的局面,他们也无所谓,用现在的俗话说,就是整天“吊儿郎当”的。苏东坡感到黎族人的这种对待农业的轻慢态度,对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用这种典故来开导他们。

“亦不汝匮”化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本是楚国的国君告诫人们的一则箴言,意思是说,能够保证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根本在于勤劳,如果能够辛勤劳动,你们的生活资用就不会匮乏。这则箴言被陶渊明的《劝农》诗所引用。现在,苏东坡和陶时又顺手拈来,用以告诉黎族人天道酬勤的道理。陶渊明在引用此箴言之后,接着说“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如果春耕开始就贪图安逸,秋天则无收获,那么到一年将尽、春节来临之时,你还有什么希望过上温饱美好的日子呢?苏东坡则正过来说,如果春耕时节能够不遗余力,辛勤劳动,那么秋天丰收就有希望了。“云举雨决,妇姑毕至”,是讲在关键的时候,比如正在收割之时,天突然下雨,那么连妇女也要赶来帮忙。老先生说到这里,也许略作停顿,接着补充道,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你们仅仅懂得辛勤劳动还不够,重要的是你们在劳动过程中同时要形成美好的道德风气,比如对自己的老人要孝顺,对别人的老人要敬爱,等等。果然能够形成孝悌之道,那么即使袒露臂膀、赤裸双脚,那又有什么可惭愧的呢?我们知道,生活在热带海岛的黎族人,衣着简短,常常赤脚而行,与岭北汉文化中的衣冠礼仪不相符合。苏东坡正是针对于这种情况,其意在于告诉人们,真正的礼仪不在外表。如此细心地开导他们,可见老先生用心之苦。
书法作品:
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坡书院名誉院长,苏东坡祖籍纪念馆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