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忆事 》
文/无花果(陈利球)
编辑制作演播/慧觉
一
小时侯孤独的我最喜欢外婆的乡下
虽然没见过外婆那里有舅舅、姨妈
满山白白的糖棘花,结出带刺的果
栀子花炒出来又香又脆
满山的茶子树花蕊很甜,油儿喷香
母亲约大姨妈带着我们姊妹下乡去
大舅来接我们,挑的是箩筐
一头挑着买来的东西一头是孩儿的座驾
我与表姐争座位,撅着嘴不肯多走路
母亲吓唬:“听,好吃怪婆!”
我吓得不敢啃声,只怨路太长老也走不到家
嫁出去的姨妈离外婆家四五十里
住的地方像个小葫芦
一口水塘守着村口
姨妈家的房很大,屋里有天井,屋檐翘起鸟头兽角
我问母亲“我们家的房怎么不大?”
“农村搞土改,分的地主的家”
最奇的是姨爹拿杆铳独自进山去
回来提一只山鸡,有红有绿和乌黑发亮的羽毛
大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夸姨爹枪法好
我却不高兴,那么漂亮的鸡怎么不喂养它
幸得姨爹给我一份礼物让我欢喜若狂
那是一根长长的羽毛,十分漂亮
只有唱戏的女将头上才插着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更多的故事
小村所属的镇有乾隆“一宿”的传说
附近的地方曾是朱皇帝杀人的地方
改天换地“一宿河”变为“易俗河”
“杀人桥”变为“双影桥”绿树成荫清溪环绕
“好吃怪婆”是布谷鸟的声音“好种布谷”
它呼唤着乡亲把禾种布好,获取丰收
二
母亲没文化,口头给我留下一些老事
外婆的老屋在银塘,它浇灌几百亩大田,养育一大片村庄
那里的何家祠堂出过很多名人烈士能工巧匠
我的哥哥从小在祠堂学校启蒙,后来考取军工技校
毕业成为开发大西北的优秀一员
几十年在那里奉献青春年华
那年长沙城被攻破日本鬼子肆掠而下,路过银塘烧杀抢掠
妇女被奸淫房屋被火烧,哭喊声使地动山摇
母亲拖着哥哥,带着姐姐随着人流而逃
姐姐被冲散,母亲急得发狂
不甘受侮辱,母亲奋不顾身跳进水塘
哥哥哭喊,子弹飙飞
倔强的妈妈终于躲过一场灾殃
鬼子的暴行激起愤怒的乡民
当夜两俱日军的尸体横陈野外
没有组织,没有武器,大仇无法报完
不知名的勇士也令鬼子惊慌万状
姐姐诉说的经过让人心惊胆战
她躲进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位老人
她刚被老人推进楼板的角落
鬼子哇拉哇拉进了门,刺刀捅得楼板咚咚地响
姐姐战战兢兢似被宰杀的羔羊
是老人奋力向外跑,使得姐姐保了安宁
“一辈子记得老人家,可不知到哪去找寻”
母亲总念叨新社会好
姐姐说再不要躲兵是最大的幸福
亲家公是土改积极分子
姨爹报名参了军
姨妈是积极生产的能手
敬老、持家,学文化,带大五个孩子

三
不知不觉村子的人比以前多了许多
可山上的树木却越来越少
积肥薅草皮塘基都变得窄了
晴时一脚灰,雨时一脚泥
姨妈为灶里的柴火费心伤神
那年我不用上课去了姨妈家
每天能干活的都去了田里
我带着不到两岁的弟弟献忠
日落帮弟弟洗澡,将篾席擦净
将水缸挑满,和弟弟倚门眺望
姨妈感激不尽,“这些天我在享福了”
我不知什么时候姨妈才不要那么累
这里的工价和城郊不差那么多
姨妈说:“只要人不懒,好日子总会到来”
四
那年大弟树兴被派到海南参加杂交选种育苗
三季种植的海南,科学的实验开阔了他的眼界
他带回的消息鼓舞了乡民的信心
树兴从小心灵手巧,他刻苦钻研,善于学习
木工手艺名传乡里,徒弟带了一大批
有人劝他抓住时机建队伍办建材店
快速攒钱致富发家当第一
他笑着摇头“农民种田该当第一”
他农忙作田,闲时做工两不误
贤妻贴心合力,小家日渐丰盈
弟弟妹妹都有好手艺也同哥哥一样努力
村民赶超憋足了劲头,不甘平庸地奋起
山林被承包养护还有了自身的权益
养成群鸡鸭喂肥猪包鱼塘更不在话下
荒山秃岭绿了,糖棘花、栀子花开遍山野
女人戴起了金耳环,家家楼房新建起
致富又思发展路,侄儿们带头筑塘基拓宽道
摩托车进出村里便捷快速
小村更加热气腾腾
姨妈的脸上露出笑颜
要我陪母亲来乡下走走
五
大姨妈在侄儿的山林里安了“家”母亲更思念乡下
终于在她行走了96年之后,
也来到这里和大姨妈比邻而居
我的魂更被钉住在这片山村
年复一年山村像电影闪出一个又一个镜头
我的行程由25公分的鞋码变成摩托车轮
庚子鼠属的前一年我陪着90岁的老姐去乡下
侄儿的小车飞快地驶进家院
姨妈已离去,姨爹和弟妹们热情款待了我们
老姐眯着带泪的眼睛叹息
“日子好了,上一辈人却一个个走了”
上辈人一个个走了不曾带去一草一木,
他们的脚印却深深印在这片土地
山水有着他们的影子
一个山村是一部电影,一卷画,一本书
永远没有尽头,没有结尾,只有
我们不断地延续,不断地书写
那进了清华的学子,那喊着摘星星的稚童
那海外的游子,远方打工的乡邻
你们是怎样念记着这里
我仿佛听到天空里的声音:
让我们永远看到你们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