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迁
耿志平(甘肃合水)
小县城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占了很大一部分,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显得落后不堪。市委领导经会议商榷,决定对各县城进行棚户区改造。年轻人欢呼雀跃,中老年人则喜忧参半。
一时间住在老房子的人就把拆迁当成了头等大事,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拆房子的话题。各县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平房、楼房、门面房、土坯房、窑洞、水泥院子、是否贴瓷砖、树等等地面附着物都有规定,可以给现款也可以以旧换新。

我们巷子里的人顿时炸开了锅,老张说:“咱们住的好好的,拆了住啥地方?”老李老婆说:“我不搬,他还一比一点五兑换,一比三我都不换。”王大姐说:“楼房倒好么,有暖气又干净,封闭严,我在这老房子早都住够了,冬天搭炉子把人能脏死,烟熏火燎的,我一天都不想住了。”老张说:“楼房把人屈圈的,咋有这平房好?”“你那老思想行不通了,观念太落后了,”王姐反驳道。后面又来了几个人,七嘴八舌,“我这三分地他没有一百万我就不给,”“搬到楼上对门都不来往,把人还急死哩,”“咱们一个巷子住了几十年,拆了一个还见不上一个了,有个啥事连人都找不见”……
年轻人多数早都买好了楼房,觉着拆不拆无所谓,有些等的用钱的盼不得马上拆了,拿几十万买车,老年人都说一时半会还没盖下新楼房,需要租房子,家里东西多的放哪里,想起搬家就发愁。
县上就成立了拆迁大队,从各单位调集一部分人来完成工作。划拨了好几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小队长带头每天开始做工作,讲政策。有些人还好说话,说别人能行他就能行,表示不给政府找麻烦,有些人则态度极为恶劣,骂骂咧咧,仿佛要拆自己的命根子一样。好多都持观望太多,看别人咋办。有一部分人则自以为聪明,在幕后当指挥,让别人出头争取利益最大化,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一两个月下来,路没少跑,没少听人唠叨,同意拆迁的人寥寥无几,工作进展缓慢。领导一看这样下去,哪一天才能完成任务,于是决定先拿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刀,不配合就停职。好多工作人员就签了协议,着手准备搬家。其他人则议论纷纷,还有说风凉话的,又有说人家是领导肯定给的钱多要么还那么快把协议签了,说法不一而足。他们其实敢怒不敢言,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再说都是在党委领导下工作,万一被处罚脸上无光。
有些人采取硬抗的态度,你给多少我就是不拆,工作组来一次碰一次钉子,也没少挨骂,是那种典型的泼妇,无论如何都做不通思想工作。有些提出无理要求,拆房子可以,必须给娃安排工作,这当然办不到。有些要求一个独院子换三套楼房,当然也行不通。

那些好不容易同意拆迁的人,在丈量面积时又有了问题,以前的老房子,两家一个隔墙,张说是他家的,李说是他家的,多年的邻居反而吵了起来。还有巷子的路,老住户说是他们当年花钱买的,没有新住户的份,新住户说是公有的,吵得不可开交……状况层出不穷,工作人员心烦不已,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软磨硬泡。政策讲不通了就用法律法规吓唬,很多人就害怕了,乖乖签了协议。但还是有极个别人油盐不进,实在没办法,棚改办起诉到法院,三个月后强制执行。
棚改办采取签协议一家拆一家,于是县城到处都是搬家的人,挖掘机弄起的尘土飞扬,路过的人以手掩鼻,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看着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毁于一旦,很多老人都舍不得,甚至落泪,过了一辈子突然没家了,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大范围拆迁,租房子成了头等大事,有房子的多数是附近农村的人家,一时洛阳纸贵,房子成了抢手货,那些房主则纷纷涨价,几乎到了一房难求的地步。县城临街的商铺实在不够用,很多人就搬到城外。房东喜笑颜开,租户则怨声载道,好在拆迁户有县上给出房租,觉着无所谓,那些领孩子念书的人则叫苦不迭,一个月很快就完了,又该交房租了。
很多人有了拆迁款就去市上买了房,甚至还有去西安买房的,几个县的人都往市上聚,有几个小区光我县就有四五百户人,强大的买房大军让开发商看到了商机,房价成了芝麻开花节节高,市里的人都骂是我县的人抬高了房价。县城人口则急剧下降,平时赶集拥挤的街道也不再拥挤了,显得空荡荡的,商户叫苦连天,说来个狼都没人赶。
那些等的兑换楼房的人则盼星星盼月亮,眼看原来的地方盖起了高楼,脸上又出现了笑容,祈盼能分个好楼层。

好多人家里一下拿到几百万拆迁款,除了买楼房,就换了车,不多久县城里的宝马车、奥迪、路虎、丰田霸道、奔驰等豪车在大街小巷行驶。而一部分人则拿钱去赌博,老祖宗给留的家业没几天就土崩瓦解,亲戚朋友就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城市改造是社会发现的必然,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同样的道理。只是以前端碗串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的邻居一年也见不到几次了,只要他们都安康就好。如今的县城,高楼林立,商业繁华,真的是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影子了,不免让人怀念以前的老房子和多年的老邻居,以及开门迎客的那份热情和亲如一家的感情。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