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古.冬至有感。

文/李周省

岁月无情生命艳,
日月有意乾坤转。
易行人间引道明,
阳升阴退冬至安。

辛丑冬至日广东中山

生态养猪好

文/王建斌

桑林黑猪,桑林放养。
成年散养,绿色健康。
千阳山区,气候适宜。
当地环境,依山傍水。
享受生活,景色宜人。
位置环境,占据优势。
温度环境,适宜养殖。
乡村振兴,响应号召。
回归自然,生态环保。
周期时长,肉质紧实。
熬汤炖肉,香味扑鼻。
山泉饮水,纯粮喂食。
肉质鲜美,回味悠长。
绿桑林人,只做好肉。
吃的放心,送礼高端。
原料食材,层次把关。
馈赠佳品,人人皆宜。
单位福利,领导有面。
好吃不贵,年终大礼。
提前预订,合作共赢。

简约生活

文/何俊锋

日子在冬天的纯澈和简约里,氤氲着时光静谧的美。冬的清雅与娴静,一边清醒着思想,一边温婉着心情,让人心在寻求适合自己生活的自在里,感受着清欢自来的欣喜与纯粹。生活更迭和重复着新了又老的光阴,四季轮回的流年,于不知不觉间,褪去了生活原有的刻意喧嚣和潋滟妩媚,渐渐趋于顺其自然的淡泊和厚重丰盈,与时间一起将冗沉的负情绪清空,轻装自在地向阳而行,安享岁月清欢。

将生活的繁杂简约和纯粹化,让内心明了地行于万千风景中,赏朗月清风,行云淡风轻,踏实做事,简单做人,诗意自在地生活,充实着岁月,真实着自己。日子可以过得如行云流水一般重复,但心灵却不可一日处于无波动的麻木。慢煮时光,烹香文字,让有趣的灵魂和朴素的价值观,成为人间最美清欢的底色。岁月静好几许,光阴阅历几多,都是生活呈现出来的精彩。有热爱的自在,有发自内心的欢喜,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人生犹如可转可停的风车,逆风停滞,你会惊艳于风车的色彩和构造的简洁;顺风飞旋,你会惊讶于色彩在静动之间的融合,竟如此和谐。一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时刻要恪守,人心自在的前提是始终要站在良知的领地,你会发现,心有阳光,行于自律,方能安享岁月清欢。给平常的日子一份安然,给人生的繁复一种清醒,无论岁月曾寄予过生活什么厚望,只要人心懂得在自知自律中自在,岁月自会奖励和馈赠于你清欢自来。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一悼念诗人余光中先生

文/ 邓智华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认识你
还是在初中的课堂
带着这枚邮票
理想的梦儿
飞向了远方

背上远去的行囊
告别亲人 故乡
西出阳关的路上
任凭戈壁漠风吹打
却与边关冷月常伴
乡愁阿
这枚小小的邮票
似一叶方舟
带着思念地心儿
去了远方
载得动么
心灵的小鸟
正在动情地歌唱

后来,乡愁
这枚小小的邮票
就变成了
思恋、怀忆、忧伤
就成了
理想、奋斗、搏击的力量
读懂你
小小的邮票
那正是你
瞳孔里放射的太阳
而今,乡愁
这枚小小的邮票
穿越心灵
划破时空
横贯三江五岳四海
情系炎黄子孙心灵
乡愁阿
这枚小小的邮票
已经远去
而把乡愁的种子
播撒在游子的
心房

2017年12月16日于乾陵脚下

冬至遐思

文/王鹏云

岁月无声过,节气匆匆行,我们站在冬的转角处,挥别大雪后,喜迎冬至来。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天地阳气自此时回升,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要相聚庆贺。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展现着独具特色的节令习俗。今天,无论是饺子,汤圆,还是赤豆糯米饭,无论是酿酒,数九,还是搓丸祭祖先,都满溢着爱的味道和美好的期盼。 一句“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体现了这个节气的隆重感,一句“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又诉说着这个节气的仪式感。 无论是回家团聚的人还是千里之外的远行客,都别忘了端一碗冬至的饺子。于可亲的灯火下,亲朋围桌,把盏言欢,于异乡的奔波中,暂停脚步,细品温暖,让幸福的滋味在唇齿间蔓延。

不管我们行了多久,总有一种味道,可以慰风尘;不管我们走了多远,总有一种记忆,在魂绕梦牵。 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家与归途紧紧相连。感谢每个节日,让我们懂得了:细水长流的平凡日子最喜乐,沾了情味的人间烟火最温暖,身在旅途,莫忘来路,珍惜眼前! 白昼时光短,相思比夜长,一句冬至安康饱含祝福,一口冬至饺子无限思量。冬至以它特有的韵味和内涵,浸染着这尘世间的爱与暖,也让每个携梦而行的旅人,看清了归途,又多了期盼。

冬至已至,数九画梅,祝君顺遂,静待春归。在这片极寒里,已有了年的气息和春的积蓄,就把来路的烦恼苦痛全部清零,去拥抱一个崭新的开始。 在冬天的下半程,愿我们都能迎来长夜后的柳暗花明;在人生的下半程,愿我们都能与最好的自己欣然相逢!

冬至,吃一碗热蒸蒸的饺子

文/何俊锋

冬至是交九寒冷的伊始,三九三 冻破砖可不是传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热气騰腾的饺子是节日必备饭,。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而冬至吃饺子其实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的习俗。

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其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期,南阳郡涅的张仲景,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两岸,张仲景看到沿途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于是张仲景决心辞官为民行医。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这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祛寒娇耳汤”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所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渐渐的,饺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节日饭。

民间吃饺子有多种寓意,有的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包饺子时,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饺子的馅也有着美好寓意。芹菜馅的“芹”,代表“勤”,意为勤密源源不断,谓之勤财,是对远远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韭”代表“久”,意为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白菜馅,“白”代表“百”,意为对百样之财的祈福,亦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香菇馅,“菇”代表“鼓”,有饱鼓之意,表达了长辈对晚辈一种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油菜馅,“油”代表“有”,意为祝福你有财,更祝你有才。酸菜馅,“酸”代表“算”,钱多到要算上一个晚上该是多有钱呢。鱼肉馅,“鱼”代表“余”,意为祝你年年有余,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是财富,余留下来的是健康。牛肉馅,“牛”即牛气之意,祝愿天天逢牛市,更祝愿朋友身体健康,牛气十足。羊肉馅,“羊”代表“洋”,意为祝福你前途比海还广阔,祝你发洋财。大枣馅,“枣”代表“招”,意为招财进宝,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招气十足。野菜馅,“野”即野外,意为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
蔬菜馅,“蔬菜”即为素馅、菜馅,有接财纳福之意,谓之财神到了。
甜馅,“甜”代表“添”,有增加、增添之意,更与天才谐音,有添财的祝福意味。

我们吃的是饺子,过的是日子,活的是心情,经历的是岁月,成长的是内心的感悟,看淡的是得失,越活越明白,越活越释然,越活越坦荡,越活越放下,越活越觉得,来者都是匆匆客,珍惜人间温暖情,匆匆红尘一缕烟,留下真情万年传,万物皆抛悠悠云,真情融化三九寒。
人生流走的是光阴,记下的是我们的冬日情,几十载春秋弹指过,青丝白发皱纹添,而我们上学时候的冬至在学校大食堂吃着萝卜饺子,开心的场面历历在目,你把你的挟给她,他把他的挟给你,虽然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彼此都吃不饱,但彼此的友谊想着对方,暖在今天彼此的心里。

一念冬来,一念雪落,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冬至,深冬的问候,落了谁的心间,安了谁的温暖,天寒素手冷,要记得添衣保暖,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一年之末,最是想家时候,冬至日,给亲朋好友寄去问候,遥表一份牵念,道一声祝福,听一口乡音的温暖,感受饺子的温度,双耳不会被冬日咬断......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冬至,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