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昔日的笔记,有这样一段话:“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家乡豫南,是很重视冬至的。少年时光,听爷爷讲,冬至前一天叫小至或小冬,当天叫长至或大冬,后一天叫至后。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一天。冬至后,白昼一天天长起来,黑夜一天天短下去。寒冷渐渐收敛,阳气渐渐升起。
从冬至当日,即进入数九寒天。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寒气才会彻底褪尽。春深日暖,还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冬考验。如九九消寒迎春聊:"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秀。”
冬至,最讲究的是在吃食上。自古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家乡豫南冬至这天要吃饺子,我走过全国各地,其习俗大至相同。
我特别难忘的是,每逢冬至那日天极其寒冷,几乎是呵气成冰,地上积雪过膝,河里冰层深厚。母亲常常念叨“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过去的人们普遍贫穷,一般人家吃饺子,没有什么讲究。一年到头来能吃上一顿白面肉馅饺子,就是一次奢侈地改善生活了。家中常用来包饺子的蔬菜一般就是大白菜,一点不像现在,即使是在冬天里,也能吃到时令蔬菜。
冬至那天,父亲总是起个大早,去集上割来一斤猪肉。母亲先把白菜叶切碎,放进一个盆里,撒上一把盐,用手搅拌一番,然后双手捧起那些白菜叶使劲握着,挤去水分,使它们成为菜团,又把父亲刚买回来的猪肉剁碎,把剥好葱姜切碎,然后掺在一起剁成泥状,放进馅子盆里,再放入油盐,用筷子搅拌均匀,饺子馅就准备好了。母亲拌的馅总是不咸不淡,不干不稀,油亮通透,色鲜味香。冬至的饺子,已印象在我少年的心中。
杜甫说:“天事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传又来。”人们活在年年而至的冬至中,尽人事,观天事。尽人事,辛苦劳累都在其中。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家里,日日发生着不同的世事。
翻开老黄历上的冬至,上面写着“诸事不宜。”这样的时日,适合围炉取暖,美食养胃。当然了,这里的诸事不宜,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绪稳定,就是最好的养生。冬至这日,我好想回到小山村,围炉夜话,共叙冬季之情。
过了冬至,白天慢慢变长。旧年的冬,有雪花飞舞。我开始数九,一笔一划每天抄一诗词,写一篇蝇头字。偶然间,写一篇关于山村的系列散文,抒发一下自己的寂寞情允。雪什么时候来,春天什时候来,我一直在等待。 冬至前后,我窝居家中。读书,写字,用文字打发寂寞,思念一个小村。生生不息古老节气,与我相遇,一年又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