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传媒投稿须知


我与桅弟“斗诗”乐
曾璞
(一)
桅弟是我师范同学育权兄的内弟,他在大学毕业后入伍,官至解放军马兰基地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从军时,他就是一位晓有名气的军旅作家。转业到地方后,供职于省经信厅,其诗文、篆刻、书画等更是誉享巴蜀。

我第一次见到桅弟时,在部队他已升为“团座”。回乡探亲时,他与姐夫育权兄来三台县城访友,下午约我在茶楼品茶。过去听育权兄说到过,他有一内弟在部队担任“团干”。在我的想像中,能到如此“官位”,年龄应该不小。当我见到桅弟时,才知他还三十不到,说话还有些年轻人的腼腆,言语也不是很多,一点看不到“团座”的样子,更看不到有一点儿年少得志的春风得意。
当我们来到酒店晚餐时,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至今还不能忘怀。记得那天天很热,我们刚在酒店坐下,空调的凉风,让人倍感轻爽。就在这时,育权兄说他的衣服忘在茶楼了,他正待起身去拿,桅弟见状,忙起身说他去拿。从桅弟果断的起身,迈步的铿锵,让我看到了他军人的风采,更看到了他对姐夫的敬重,对亲情的看重。
对桅弟文才的了解,是他转业到地方之后。记得我写了一首反映古镇西平的诗,发在当时还很少见到的一个平台上。在留言栏里,一个署名“二木”的人,写了一首点评诗。我读后,感觉这个“二木”不仅有文采,而且从诗的内容看,对西平的风土人情还很了解,我想这人一定是西平人或在西平工作生活过多年。我努力在记忆里搜索,都没有想出这个“二木”是谁。于是,我打电话问已在西平初中任校长的育权兄。没有想到,巧了!育权兄说这“二木”就是他的内弟李桅。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二木”之名源自桅弟姓名两字皆有“木”,同时也隐喻着“二木成林”啊!正在我感叹桅弟之才时,育权兄告诉我,桅弟在部队时,就喜舞文弄墨,就是一名军旅作家,就已出版有多本诗词、散文集。听了育权兄的话,我感叹道:这真的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啊!为此,我委托育权兄将我的三本诗集转赠桅弟。桅弟读后,给我发来留言:
兄莫言,诗文灿;赋更好,书已三;再努力,著不断;多作品,无深浅;人与事,有情感;翘梓州,盖东川。
收到桅弟给我的赞誉诗时,我已退居二线,有了赋闲一身轻之感,于是写道:
桅弟夸赞我汗颜,
诗有三本皆俗言。
归隐山林人清净,
无事缠身心不烦。
时隔不久,桅弟又以我的诗集“明心牧笛”书名为藏头,给我题了一首诗:
明净若水真情露,
心有灵犀华章出。
牧归田园好放歌,
笛声悠远凯江路。
读了桅弟的赠诗,感其文才,我以“李桅高才”为藏头,写道:
李树花开枝凝露,
桅旗风卷画景出。
高曲众和唱新歌,
才兼文武闯远路。
一日,桅弟在马兰基地从军的战友力军、继超等来蓉,他们俱为当年从军时的文胆,三杯酒下肚,怀想旧事,情同手足。念及现状,别情难表。感十年军旅,酒后诗性发,一吐方为快。桅弟将一杯酒饮下后,吟道:
侯封正在行伍中,
立马可待行如风。
军人本色谁不识?
醉卧西川亦英雄。
战友力军见桅弟饮下后,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桅弟感此,提着酒瓶,为力军斟满酒后,随口吟了一首藏有“力军”两字的诗:
侯爵已如愿,
力行谈笑间。
军人本色在,
欢迎常来川。
已有醉意的战友继超,这时以手击桌,依《我们是八十年代新一辈》曲唱吟道:“马兰战友们,今天来相会。昨天的戈壁滩,多次梦中回。住帐蓬,喝苦水,还有大风吹,行军路上欢歌笑语飞。啊!亲爱的战友们,事业的光荣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艰苦奋斗的那一辈!……”
继超深情并茂的歌声,让人顿生感慨,我为军人的奉献和血性而感动,赋诗一首:
军中文胆相聚,
尽抒英雄豪气。
巴蜀举杯醉卧,
血性梦里犹记。
朝看马兰花开,
夜宿西北戈壁。
铸剑傲啸强虏,
慑敌我有利器。
桅弟转业到地方的十年里,先后多次赴西康的甘孜、雅安,挂职州局副局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援藏区扶贫,抗地震救灾,赴浙大攻硕。在我的眼里,他应该是志得意满,春风十里。没想到他在回顾十年地方奔波史时,还感己无为,怨力无遇,对此,他以“还蓉十年感怀”为题填了两首词:
《山坡羊》
零六年回,脸土头灰;好在已然故乡归;心累累,身赘赘……
悄然江南湖山醉,忽然家国天已坠;去,西康颓,还,蜀都废。
《水仙子》
西涉流沙十五年,而今还蓉又十年;西康四载赴国难,不想圆梦西湖畔,闲书三册藏名山;送二老上山,有至亲身边,惜此生福田。
读了桅弟的词,我感受到了一个有十五年军旅生涯的军人,对地方工作的些许无奈。对于桅弟的感叹,我没有苟同,也没有附和,而是以词《离亭燕》对其劝慰:
桅弟蜀都十年,军人风采依然。福泽西康众藏民,誉传蜀水巴山。功成名已就,书写人生灿烂。
攻硕浙大充电,杭州西湖梦圆。著书立说话兴废,皆是建瓴之言。至忠也至孝,何叹灰头土脸?
桅弟读了我的劝慰词作,磨墨挥笔,写下一幅“曾为璞石今美玉”的题字赠我,看到飞龙走凤的字画,我以此题字为诗的开头句,吟道:
曾为璞石今美玉,
玉不雕琢不成器。
藏在深山无人识,
肉眼览尽皆是泥。
志砺子孙正家风,
钩抛江湖钓野鱼。
悠然品茗田园乐,
风卷云舒随我意。
桅弟读后留言:阅璞兄诗,回想五十人生,五味杂泛,且和一阕:
人到五十未觉老,
苦乐失得自不少。
而今身在古蚕陵,
脱贫重建未敢骄。
看了桅弟的感怀诗,我步其韵唱和道:
胸怀壮心莫言老,
团座五十尚年少。
才驰巴山誉康区,
文盖蜀水故里骄。

(二)
一日,桅弟叫我为家乡写一歌词,我写好后发给了他。他将其发在微信上,并附言:乡贤璞兄与余渊源甚深,一日戏语,兄竟为真。今发来其所作家乡歌词一首。璞兄早年以文才而入公门,而有功名。即便若是,亦笔耕不辍。兄善诗词,曾作人口方面歌词而获全国大奖,后入省作协。近闻家乡将撤县建市,不由感慨:“曾璞歌词乡味长,郪国其实本辉煌。东川早与西川齐,梓州建市变凤凰?”有感于桅弟称吾乡贤,依其诗意,感叹人生,以诗答之:
桅弟谬赞兄长贤,
贫家出身柴门寒。
起早牧牛为糊口,
贪黑编织度童年。
儿时苦辛君莫笑,
我砺心志无怨言。
喜看春色满西蜀,
三台今日胜东川。
桅弟读后,很快回道:
昨日贫寒今日官,
世间万物因果缘。
为兄桃李满天下,
闲暇诗词写新篇。
读了桅弟的赞誉诗,我感叹道:
七品方为芝麻官,
愚兄最多算个员。
今日早已隐山林,
诗词纵横结善缘。
桅弟高中时的学妹“五月看雪”,为县医保部门副职,看了我俩用诗一问一答,感叹自己不会舞文弄墨,无法以诗唱和于其中。对此,我用诗对桅弟及其学妹调侃道:
学妹学长皆人杰,
何须舞文又弄墨。
学妹为民解疾难,
学长卫国洒热血。
凯歌是桅弟的老乡,也是一位乡情很浓的老板诗人。在三台的众多成功人士中,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口皆碑。一日,凯歌在朋友圈晒出《相思梦》一诗,这首诗情味浓浓,我读后为这位老板诗人的文采赞叹不已,遂赋诗赞道:
似词似诗味道同,
真情尽在字句中。
老板挥毫写愁绪,
热血沸腾笑花丛。
无情非为大丈夫,
有緣最是相思浓。
劈波江湖恋故地,
驰浪云海醉飞鸿。

凯歌看了我的赞诗,晒出一张夕阳落山时的风光照,并附诗一首:
朝看东流水,
暮看日西垂。
沐在夕阳中,
谁与我同醉?
桅弟读了凯歌的诗,步其韵写下感言:
日过府南水,
诗书画印垂?
夕阳共朝晖?
戒酒不再醉!
……
凯歌与桅弟同饮凯江水长大,他据桅弟的特点,吟道:
同饮凯江水,
诗书画印垂。
夕阳共朝晖,
千杯不会醉。
桅弟据凯歌家乡狮王临近通济、团结两大水库,唱和道:
通济团结水,
乡情万古垂。
南海观世音,
白马识途醉。
……
凯歌读后,发了几个抱拳的图像,他知道桅弟也是一位乡情浓浓的汉子,于是略带试探地回道:
绵甜凯江水,
可曾诱你归?
西平观音场,
保你有作为!
诗里的观音场是西平镇的旧称,桅弟深感离乡久远,身居蜀都,难展手脚,返回故土,更难作为,感叹道:
草帽河有水,
离家长难归。
蜀都霾疫甚,
故里又何为?
我见桅弟与凯歌聊得很欢,针对桅弟的诗意,唱和道:
朱真庙堂高,
团座独风骚。
蜀都虽有雾,
云开君傲笑。

在我的朋友中,大家对凯歌赞誉有嘉,虽然我与他仅有一次电话交流,从来未曾谋过面,但对他的处事为人,我还是很敬佩,于是情不自禁吟道:
凯歌唱凯水,
故里盼荣归。
雄狮称王处,
君有大作为。
凯歌看了我的赞诗,很自谦地回道:
凯歌话凯江,
只因是家乡。
离家三十年,
愧对观音场。
读后,我见凯歌如此谦虚,遂步其韵唱和道:
财源达三江,
富贵不忘乡。
善行三十年,
誉满观音场。
桅弟读了我的诗,依其意,步其韵,嵌入我的家乡“古井”、我和儿子的工作单位“卫生”“成飞”等,吟道:
古井山也高,
恰是颂诗骚。
卫生自健康,
璞兄成飞笑。
依凯歌的诗意,桅弟又写下唱和诗一首:
凯歌颂大江,
离家更思乡。
英名天下传,
何妨观音场?
对桅弟的赞誉,我回复道:
古井泉已枯,
哪敢比蜀都。
桅弟文武才,
纵马驰远途。
桅弟知道我已处江湖之远,目前已无事一身轻,可尽享天伦之乐,他写道:
古井泉喷涌,
激情蜀都风。
天伦乐无边,
能不作郪颂?
诗里的郪是古郪国代称,为今三台所辖,桅弟要表达的是希望我多写点颂扬家乡三台的作品,以寄他对故土的思念。对此,我回复道:
郪颂情最深,
尽在凯歌声。
桅灯逐夜色,
浪高心不惊。
桅弟看了我的回复,发了几个咖啡图像后,出了“璞兄颂声不竭……”一上联,见此,我答道:“桅弟才情奔涌!”并在后面加了几个大拇指图像。

(三)
有一次,我看了“尚孝道,爱父母”主题演讲视频后,写下“母爱柔情似水,父爱厚重如山,真情感人肺腑,亲情最难割舍,慈善无敌天下”的感言。桅弟读后,结合自己的家世,写下点评:“母亲是佛是菩萨,老父若牛若山大。涪水支流凯江边,四世同堂有我家。”读了桅弟的感言,我结合他的微名“蔷薇花开”和出生地“朱君庙”等,以诗答之:
欲问蔷薇为谁开?
却道母爱深似海。
国妖无忠多灾殃,
子孙有孝少悲哀。
厚德博学路宽矣,
慈怀积善心快哉。
朱君庙堂虽僻远,
但育文武栋梁才。
一天早晨,窗外的鸟鸣声把我吵醒,我打开手机,看到桅弟发在微信上的一条消息:“昨夜十时,姐夫喜添外孙,体重六斤二,取乳名跃跃。”遂向育权兄打电话表示祝贺,育权兄的喜悦之情溢于言中。联想到昨夜我梦一雄鸡引吭高歌,感此欣然命笔,写诗以表祝贺:
夜梦雄鸡鸣,
闻友喜添孙。
体重六斤二,
跃跃作乳名。
天天向上长,
健康又聪明。
幸福溢于言,
最怜父母心。
我将此诗发给桅弟,他很快回复道:
感谢璞兄写贺诗,
姐夫读后乐滋滋。
喜闻君媳亦怀孕,
即颂老哥添孙子。
府河今日涨秋水,
涪江明朝尽春姿。
跃跃健康又聪明,
外公取名焕艾棋。
育全兄女婿姓傅,我感到取名为傅焕艾棋不好懂,于是也以诗回道:
名字当由舅爷取,
舅爷才名驰万里。
好名可砺后辈志,
傅焕艾棋难解意。
作为舅爷的桅弟,很谦逊地回道:
舅爷枉活四十载,
璞玉浑金有真才。
外公取名寓深意,
小孙天天好运来。
时隔不久就是中秋节,桅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喜讯,他又喜添一侄孙,为此,我写下一诗贺之:
八月桂花遍芬芳,
喜事连台人丁旺。
恭祝又添一孙女,
盛世李家好运长。
桅弟的大女儿是位才女,在桅弟妻子生下次女时,桅弟晒出大女儿祝福小妹妹语:“明珠入拿,皋月又增辉。”我表示祝福后,紧紧跟帖道:“桅弟添喜,彩凤再栖梧。”

一个初冬,时逢儿子休假,说要自驾去甘孜州石棉县,走人迹罕至的“甘凉林道”去凉山州冕宁县。征求我的意见去不去,我与妻子商量,决定带着孙儿一起去。当到了石棉县时,儿子说这里的烧烤很有名。我们沿着大渡河岸的街道,徒步去寻找环境好点的店家。一边走,一边拍了一张跨河大桥及几张石棉标志建筑发给桅弟。我知道他曾在这里挂职过县委常委,于是附言道:“团座还记得这里吗?”他很快回道:“我当时在山区时,还没有这种桥。山区的景致都差不多”并附上一个表示“尴尬”的图像。
次日上午九时,我们驱车进入“甘凉林道”,我将昨晚上拍的几张围着木炭火、吃着烧烤的图片和《夜食石棉烧烤》一诗发给了桅弟。桅弟很快以“见璞兄夜宿棉城品烧烤即次其韵”为题,赋诗一首:
贡嘎山麓街,
璞兄夜宿来。
乘兴品烧烤,
快意添木柴。
红军过河了,
翼王呜呼哉。
彝藏汉一家,
武侯上台阶。
我正欣赏其答诗,感叹桅弟才思敏捷时,桅弟又发来“过瓦斯沟兼寄炉城兄弟”一诗:
当年来炉城,
建州六十年。
而今已七秩,
回首跑马山。
折多关内外,
乐至人平安。
甘孜圣洁地,
木格错不染。
读到桅弟发来的这诗时,我们已进入贡嘎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观眼前景,思藏汉情,步韵作答:
今朝出棉城,
桅弟忆当年。
云遮千岭树,
车越万重山。
藏汉血同源,
冷暖心共安。
此地最圣洁,
外敌不可染。
我们到达冕宁的次日晨,桅弟发来《退休感怀》一诗:
一生短暂常勤奋,
岁月峥嵘未蹉跎。
公正处事工作顺,
诚恳待人收获多。
杏坛劳作四十载,
桃李芬芳三千棵。
从此退身享天伦,
而今伏枥自安乐。

读完此诗,我正疑惑时,桅弟发来了附言:“姐夫杨哥去年要退休时,让我给他写首诗。我刚上初中时,杨哥给我们上过一节课。在他与我姐耍朋友时,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我还说过杨哥好矮哦!但老母亲看人很准。杨哥成为我姐夫后,于我们两家人都有大恩爱,于其弟子同事朋友有大感情。故给杨哥的诗,开了个头后,迟疑快一年了,也未竟矣!今日早上,杨哥发此诗给我,说是在璞兄退居二线时写的感怀诗的基础上所改。对此,余甚羞愧,汗颜至极矣!”
桅弟的诗文读后,感其郎舅情深,敬育权兄功成,针对桅弟说姐夫好矮对其调侃道:
莫嫌姐夫个子矮,
一生俭勤不戳拐。
忠于职守忠于家,
妻贤女孝孙成才。
求诗年余难成句,
不饮灵感会迟来。
劝君举杯学你祖,
斗酒吟得百花开。
因桅弟与诗仙李白同姓,所以诗里戏称李白为桅弟之“祖”。桅弟读后,吟道:
伟人个子矮,
改开拨正拐。
姊丈忠国家,
璞兄有诗才。
我向炉关去,
君到越西来。
再攀贡嘎山,
可赏格桑开。
从诗里知道桅弟正在去炉关的路上,为他敏捷的才思和诗书画上的成就,我赞道:
思维敏捷数桅弟,
诗书画界写奇迹。
画中有诗诗有画,
出口句句皆妙语。
(2021年11月6日于三台)



文中图片及视频素材由作者提供,屿上日光后期制作合成。


曾璞
曾璞,三台县人,大学文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传媒、中华作家原创文学协会优秀作家。出版有诗集《明心诗草》《明心牧笛》《明心琴韵》及长篇历史小说《药市祖师传奇》,创作的歌曲《告诉爸妈一句话》荣获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创作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奖励。




屿上音乐(收徒)
屿上音乐·电脑壁纸·第一辑·Windows 11 原生壁纸

中华原创文学协会
歌曲《把根留住》


《子归城》,不可不读的小说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一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二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三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