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后排左边第四位为习仲勋爱人齐心,后排左第五排习仲勋,后排右边第一位沈兆兰
1936年12月2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女战士,1951年2月随第47军入朝,先后担任141师文化教员、师文工队宣传员,参加了著名的老秃山战斗,1954年9月回国。先后担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惠阳地区文化局、深圳市政府接待办干部等职,在迎宾馆负责人职位上离休。
为了抓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如今,她进校园走社区,讲好革命传统故事奉献余热,她,就是沈兆兰,我们的沈阿姨。
沈阿姨说,看了《长津湖》电影,心里感受很多,我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当我看到志愿军战士出生入死,英勇作战,我就想起了当年在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我的那些同甘共苦的战友们不顾生死,一直往前冲的那种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沈阿姨说,我是1951年2月从湖南湘西女子中学跟随47军入朝的,那年,我才14岁就参加47军141师的文工队,一直在师部做文化教员,教战友们识字学文化,到了1953年初,我才作为文工队正式队员,而且有幸被选派去朝鲜西海岸老秃山阵地参加宣传工作,当时我们文工队一共去了5位同志,指导员带队,两个男同志,2个女同志。
我们去前沿阵地的时候,一路上遭遇美军飞机连续多次跟踪轰炸,多个道路被美军封锁,为了及时赶到前线慰问战友们,我们5名文工团战友想尽了一切办法,那是拼了命的,当时我们就想,要么被美军炮弹炸死,没命就没命了,我们几个是抓住炮弹和机枪封锁空隙,不顾命的跑,终于通过了美军封锁线。
我们到了423团老秃山战斗部队后,马不停蹄的做宣传鼓动工作;传达师首长对战友们的希望和鼓励。战友们看到文工队的同志来了,格外精神,格外高兴,当时,我们就给他们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打快板,战友们备受鼓舞,杀敌激情高涨。
1953年3月8日,我参加了423团和422团一部攻打老秃山无名高地的战斗。
老秃山无名高地地理位置显著,非常重要,为了夺取该高地,参战部队需要提前一天夜里赶到指定位置秘密潜伏起来,当时还有一个战友在中途休息时,太困睡着了,等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才发现这个战友不见了,后来通过其他部队,在战斗打响前赶到了连队。
为了防止敌人飞机,造成人员伤亡,白天,部队都是潜伏在山上的洞里。白天虽然都躲在洞里,但大家又不敢睡。朝鲜的冬天非常寒冷,零下几十度,大雪封山,白雪皑皑,晚上我们才开始行动。
沈阿姨深有感触地说,晚上行军黑灯瞎火,人还特别困,边走边瞌睡,在朝鲜那几年,我就没有睡过一次安稳的觉,正儿八经吃过一餐热饭,部队走到哪里,我们文工队就跟到哪里。平时饿了,我们就到自己的背的米袋里抓一把炒米塞进嘴里,水壶里的水根本不够喝,我们就在路边抓几把雪塞进水壶里,等雪融化了,我们才喝,晚上行军我们都是跟着感觉走,一个挨一个的。 我们当年的作战任务,主要是为歼灭美军有生力量,所以我们加大了作战力量,发动了几场战役,目的是打掉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器张气焰,为板门店中美谈判赢得更多的谈判筹码。
老秃山战役是47军入朝以来,一次比较大的战役,位于朝鲜西海岸。
为了防止美军炮火覆盖,减少人员伤亡,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在离美军阵地很近的地方,趁着黑夜,挖屯兵洞,几乎把整座山挖空,然后作战部队连夜驻扎在屯兵洞里等待作战命令。那是1953年的3月8日一早,天刚蒙蒙亮,部队接到歼灭老秃山美军的作战命令,战斗打响前,为了鼓动战友们勇敢杀敌,报效祖国,我们文工队还有一个光荣任务,就是给每个出征战友戴红花,还给他们背的枪和手榴弹、爆破筒上绑上一个大红花,在每个人红色绶带上也系上一朵大红花。目的就是,代表师首长,鼓舞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希望战士们好好战斗,为我们这次战斗取得更大胜利,夺下老秃山,打倒美帝国主义。
通过我们的鼓励,战士们斗志昂扬,士气鼓舞。作战命令一下,战士们蜂拥般的冲出屯兵洞,向老秃山无名高地勇猛冲锋……当时,战斗非常激烈,天上美军飞机不停丟炸弹下来、地上又有美军的炮火全覆盖,炮火连天,枪炮声响彻云霄,当年我们武器装备也不行,原苏联支持的转盘机关枪和三八大盖步枪,还有就是爆破筒,人家美军飞机大炮,但是我们的战士非常勇敢,不怕死,一个劲地往前冲。
美军在山上布置了许多火力点,还有一道铁丝网,挡住了冲锋的战士,有一个战友叫腾建国的,看到战友们受阻,他不顾自己中弹受伤,从地上爬起来就立即扑倒在铁丝网上,为战友们搭起了一座人体天桥,让后面的战友从他身体上踩过去,后来又有几名受伤的战友二话不说,奋勇当先直接扑倒在铁丝网上,经过两天多的激烈争夺,战士们终于拿下了山头。
当年,老秃山战斗出了好几个战斗英雄。当时我们文工队有两位男同志跟随战友们在冲锋的路上做宣传鼓动工作,声情并茂鼓励啊,唱歌啊,打快板,用激励的宣传方式鼓动战友们冲锋陷阵,倒下一片,接着又冲上去一群,同时,山上传来为战友报仇的呼喊声,战士们的战斗意志更加坚决了,整个老秃山喊声杀声一片。
我们两位女同志在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在屯兵洞里迎接战友们凯旋归来。这时候,我看到战友们那么不要命的往山上冲,我的心一直揪着,也为战友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战斗打响不一会儿,就有伤员被抬下来,接着陆陆续续回来很多伤员。 说到这里,沈阿姨眼角上闪动着几滴泪花。
她动情地说,实际上,战友们回到屯兵洞里,我的心里就特别特别的难受了,因为我看到他们凯旋回来了,战友们的状况就没有先前那么开心了,没有那么精神了,因为许多战友都是负伤被抬回来的,有的没有腿,有的没有手,当时我就流泪了,控制不住,哭的很伤心。我就想,出征前大家有说有笑,好好的一个小伙子,十八九二十来岁的,现在回来了却都成伤员了,甚至牺牲了,那年,我还不到16岁,老秃山战斗非常惨烈,到处堆满了缺胳膊少腿的尸体,看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友,我就忍不住,我为那些牺牲的战友疼惜、惋惜,他们为了祖国,一点都不顾及生命,拼命往前冲,所以,很多负伤的战友就来安慰我说,你别再哭了,沈同志,我们是为国争光,是应该的,我们没有什么痛苦,我们反而很高兴,虽然我们负了伤,我们无怨无悔,这是我们对祖国应该尽的一份责任,等我们回后方养好了伤,我们还要回到朝鲜继续战斗,吸取教训,更加机智的更加有力的打击美帝国主义。
当时我就想,人家都成这个样子了,还说出这么豪迈的话。还有的战士说,朝鲜战役,湖南兵最勇敢,不怕天不怕地,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那里有战斗就有湖南兵,他们带头猛打猛冲,不怕死,还有的伤员说,我们对不起祖国和党组织,我们这么早就负伤了,撤离战场,不能继续战斗,心里有点难受,我一听到这里就很感动,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尤其是看到电影《长津湖》我就想起老秃山战斗的场景跟电影一模一样,激烈惨烈。还有战友偷偷劝我,你别再哭了,你再哭负伤的战友更难受。后来我就不哭了,擦干眼泪决心好好照顾伤员,把他们服务好,让他们更舒服一点,我就唱歌给他们听,讲故事,讲笑话,让大家没有心理负担,好好养伤。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两个文工队的男战友在前沿阵地上也负了伤,被抬了下来,当我看到这两个文工队的战友那痛苦的表情时,我又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又哭了起来。队友是腰部中弹,不能躺下,只能坐着,见他非常痛苦的样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晚上我就坐在他旁边,让他靠在我的背上,整整靠了一晚上,我都没有合眼,现在这个战友生活在长沙,我们一直还有来往。战斗打了两天多终于歼灭了老秃山上的美军,战斗结束后,我们还在屯兵洞里服侍伤员,美军不甘失败,又派飞机来轰炸,我们那个屯兵洞有5个洞口,结果被美机全都炸塌了,把所有人埋在里面,点的蜡烛也全灭了,洞内漆黑一团。其中有一个洞口很快被战友们挖开了一个口子,这时候,我就听有人在喊,大家不要急,别慌,稳住稳住,先救文工队受伤的同志出去,我们文工队的同志也互相谦让,战友们,你们有任务,你们先出去,他们不听,互相谦让,最后还是让文工队的伤员先爬了出去。
我们终于爬出了屯兵洞,大家松了一口气,都还活着。这时候,我们发现身上很脏,脸上也很脏,几天都没有洗漱更谈不上洗澡,而且身上还长了非常多的虱子,大家称虱子为“光荣虫”。于是,大家互相帮忙捉“虱子”,你帮我捉我帮你捉,充分体现了战友情。接着大家又把潮湿的衣服拿出来凉晒,这时候,美军飞机又来轰炸了,结果,我们的衣服被炸得“片甲不留”,什么都没有了。
沈阿姨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我感到非常光荣,因为我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战友英勇杀敌不畏惧强敌那种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而且作为一名志愿军女战士,我能亲临前沿阵地参加战斗,感到无限荣光。当年我们并没有别的什么想法,既然来到了朝鲜,为了保家卫国,再苦再难再累,都要往前冲,当年,选派我们5个人上前线,是组织信任我们,相信我们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作为我个人来说,要珍惜,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
我认为,我为战友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做的,也是值得做的。我把参加抗美援朝,参加老秃山战斗作为我一生的骄傲。我们当年的战友情,越是苦和累的活,大家都是抢着去干,当年的战友感情非常纯洁,互相照顾,男同志主动干重活、背女同志过河,女同志主动帮男同志洗衣服。
1954年9月,沈阿姨是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车,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怀抱,而且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采访即将结束,沈阿姨动情地说,虽然朝鲜战争已过去71年了,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抗美援朝经历,也永远忘不掉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我永远怀念他们,我有幸活了下来,今年我已经85岁了。
摄像剪辑:刘爱平
文字编辑:刘爱平
视频监制:风采
出品单位:深圳市印象鹏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背景:
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作战。两度开赴一线作战,都是在开城附近的西线,1951年五次战役后,第47军奉命在开城附近担负防守任务,阻击北上的美军,天德山保卫战打响后,最终迫使美军停止进攻,使战线稳定下来。
1953年,第47军再次在西线接防,这次是向若干美军驻守无名高地发动进攻,以老秃山战斗最为有名。同年12 月,第47军奉命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在整训期间,涌现出舍身救儿童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1952年11 月,第47 军奉命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志愿军第39 军防务。涌现出郝志新、阎成恩、马一钧、李太林、陈启瑶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1953 年4 月,第47 军奉命撤至谷山、松田洞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同年6 月,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区,接替西海岸防务。1954 年9 月16 日,第47 军从朝鲜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