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诗掬英
汪凤岭
袁慰亭(1859–1916)
采药入名山,愧余非健步。
良医不可求,莫使庸夫误。
行人跛而登,曾惹齐宫笑。
扶病乐观鱼,渔翁莫相诮。
昨夜听春雨,披蓑踏翠台。
人来花已谢,借问为谁开?
落花窗外舞,疑是雪飞时。
刚欲呼童扫,风来去不知。
以上四首五绝,皆为袁项城被逼离开清廷到河南老家养病的赋闲诗,细看似多有不平自嘲,大帅生平为国驻朝鲜与日本争斗,走的是李鸿章洋务革新救国之道,争取时间抗衡列强,但是永远斗不过朝野正义帮,输了甲午大战以后,国家元气大伤,但是坚决在山东清剿义和团,得罪“向世界宣战”的官家,呼应“东南自保”,开创警察和陆军等等新型国家机器,在小站武堂练兵,这是晚清过渡现代时期的一个伟大民族主义者,他以和平方式结束封建王朝,居功至伟。共和以后的这位容庵、洗心亭主人,内外交困,忙于应付,妻妾成群,教子失责,偏信宵小,倒退称帝,一命呜乎,导致战乱。
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
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
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
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归来”想到了陶渊明,想起了军马倥偬的老朋友。三十年奋斗到了半亩自耕。“雕倦”是一时感慨忍受,倒也养眼怡人。“觉浅”而问,道义何在?有大任于斯,求诸天下之意。
池上吟成一倚栏,
老梅晴雪不知寒。
年年了却和羹事,
自向山厨检食单。

“和羹”典故双用,梅有盐酸之香可以调味,人臣事君理政,如今放下自得,有山有水,晴雪之间,赏梅而获野味,人之极乐也。从诗法而言,用典无痕,寓意真切,转接流动,借景用情,是当事人、足令知情者叫绝。
百年心事总悠悠,
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
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磬石,
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
烟蓑雨笠一渔舟。

当时其兄弟二人乡中舟上合影,发表《东方》杂志,息政赋闲,警醒天下。“野老胸中、钓翁眼底”则是闪烁其志,“思量天下、叹息神州”有暗示外族统治已久,腐朽之极,感慨中华进入割据混乱时刻,而自己无能为力置身事外,曲尽不平之心,傍上了失意的东坡。
曾来此地作劳人,
满目林泉气象新。
墙外太行横若障,
门前洹水喜为邻。
风烟万里苍茫绕,
波浪千层激荡频。
寄语长安诸旧侣,
素衣早浣帝京尘。

毕竟不是还乡赏菊之人,从“太行”、“洹水”,联想“风烟万里、波浪千层”,据称当时袁府人来客往,兵马潜行,有电报信息系统,有专人通报朝廷动静,袁大帅被人强迫养病,反而做实分廷抗礼,所以“劳人”竟然敢于振臂一呼:朝中汉臣,认清大势,洁身自重与满清切割的时候快到了。
连天雨雪玉兰开,
琼树瑶林掩翠苔。
数点飞鸿迷处所,
一行猎马疾归来。
袁安踪迹流风渺,
裴度心期忍事灰。
二月春寒花信晚,
且随野鹤去寻梅。

开言充满喜悦雨雪开春的生气,“数点飞鸿”、“一行猎马”,实在有英雄际会、指点江山、奔走不息之气慨。用典度己:名人之后,朝堂之尊,兼示为人为臣之本份。东汉袁汉卧雪有赞,而今世不期;晚唐裴度忠心不改,而并无待见。末联暗指还没到时候,暂且等待。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这是一首中国传统小诗达到非常高度的范例,有人说是从冦准的《咏华山》模仿而来,实在大谬,冦只是牙牙学语的童音而已。传统诗的敦厚内敛、情景深化最终还是回到“诗言志”的根本评判标准。不动声色,观察已久,四句各有一个形容词,像一个互有关联的刻度,极具动态的深化比较,每一句由此及彼,缓缓推出,要的就是豁然开朗,精神升华。诗词长河中,好的绝句很多,不写诗的李清照有一首铿锵深刻的五绝,而袁项城的这一首足可成为典范。
作者简介:
汪凤岭(大凡),上海诗词学会顾问,温哥华枫华诗社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艺术家免面试移民加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