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微小说)
耿志平(甘肃合水)

李师傅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太好,97年企业改制,许多同事都下岗了,因他是技术工,手艺好,就被留了下来。
每月的工资3000多块,老婆去一家超市里打工补贴家用,日子虽不富裕,但比那些两口子都下岗的好一些,看着以前的同事每天愁眉不展,他心中倒有几分庆幸和安慰。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有一天中午,李师傅下班回家在路上走,车喇叭一声接着一声从身后传来,他以为挡了人家的路,就往路边靠了靠,但是喇叭声还是响个不停。他好奇地转过头,只见一个微胖的男人从车窗探出了头问他:“李师傅下班了吗?”他一看原来是厂里那个叫刘军的小胖子,那年第一批下岗就有他,“嗯,你买车了?”他很是意外地问道。
“李师父上车,我带你一程”小胖子很热情地说。
“不了,我还是走着吧,再说也不远了。”
“哎!你还跟我客气,见外了吧?”
他不好意思再推脱,只好上了车。
“你小子混的不错嘛,车都买上了,”李师傅闻到浓重的香味,看着豪华的车内装饰说道。
“待那破单位吃苦受累,结果还不要老子了,我出来跑了几年生意,楼房也买了,这部车二三十万元呢。”小胖子不无得意地说道。

李师傅感觉脊背热乎乎的,手心、头上都出了汗。
“不错不错,有出息”他漫不经心地应承着。
回到家,老婆还没下班,他自己做了饭,看着破旧的房子,一切东西都是那么的碍眼,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不敢给老婆说刘军买车的事。
过了几天,领导出嫁女儿,以前好多同事都来了,个个穿的光鲜靓丽,只有他从单位直接来,穿着工作服。酒席上自然是客套一番,当然也少不了显摆的主。酒足饭饱,一个个都驾车或搭便车走了,只有他骑着自己骑了20多年的永久自行车在后面赶路。
那天喝了几杯,有点晕,下午就没去上班,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同事一张张熟悉的脸,和那一辆辆轿车总在眼前晃悠,刺的眼睛疼。
老婆回来,他没敢说同事的情况,就说自己骑车太累,想去考驾照,买辆车回老家看父母和岳父母方便,老婆早都想有一辆自己的车了,就点头同意了。
李师傅利用公休和下班时间,花了三个月,拿到了那个小本子,于是买车就提上了日程。
买三四万元的开不出去,买一二十万元的又囊中羞涩,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和老婆商量了一个礼拜,终于决定买一辆吉利—金刚,国产品牌,质量靠得住。
多年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个大家伙,心里还蛮开心和有成就感的。老婆再也不唠叨回娘家要提上大包小包去坐班车了。
只是车牌号不好挂,自己去了几趟交警队,排了长长的队伍,每次抽到的号不是911就是110或者250,要么就是444,777,474,747,147,他最忌讳4和7,还不要说4和7连在一起的,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一天亲戚来串门,看到无车牌就问咋回事,他就如实说了情况,亲戚一拍大腿“这事包在我身上,包你满意!”李师傅赶紧给发烟,倒茶。
几天后,亲戚打电话让取车牌,他兴高采烈地去,心想肯定是518或者008之类的,没想到后三位是458,看到4,他愣了一下,后面有58,还是从小到大蛮好的,李师傅一脸笑容,千恩万谢。
老婆下班回家看到车上的牌子,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脑子让驴踢了吗?谁家人车牌挂458?458,不是死我吧么?这么晦气,你还花了一条好烟钱………”
李师傅这才意识到458谐音的确是死我吧,太不吉利,叫苦不迭。去交警队咨询,能不能换个车牌?工作人员告诉他,除非你把这车卖了,过户。新车转手卖就少一两万元,他只好悻悻而回,每天听老婆骂天骂地。
李师傅每天开着车出入,仿佛有无数嘲笑的眼睛射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