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有一句话打动我的心,那就是她的三岁女儿圆圆在打针时说的一句话:“哭也一样疼”。这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很苦很累很难,却时常遭到不公和非议。于是,有不少老师就开始抱怨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生源、教育生态、社会等。我们抱怨了好多年,教育没有多少改变,而孩子们却是越来越难教。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孩子快乐成长,让老师健康幸福。忽视任何一方都是对教育目标的背离,都是不人道的。
我们知道,社会大环境是很难改变的,或者说它的改变是要有一个 漫长的过程的,与其我们坐等教育向好,倒不如我们先改变自己,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尽管很难,但如果我们有一颗“ 愚公”一样的坚定的心,“太行”“王屋”二山,就有移除的可能。可不是吗?“愚公”的诚心不是感动“上帝”了么?而我们的“上帝”是谁呢?是学生,是家长,是学校领导,是社会,如果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何愁不能改变现状呢?哪怕是一点点改变,对整个教育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更何况如果有更多人觉醒,有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其中,吹响改变的号角,那么我们希望的曙光就指日可待了。
连中国老师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巨人。教育是一个唤醒生命的过程。如果孩子们觉醒了,学习主动了,那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容易得多。
尹建莉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玉” 。而我们的老师就是“雕玉人”。 试想,一块玉料到了我们手里,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提高琢玉的技能,接受挑战呢,还是不断抱怨,无所作为呢?很显然是前者。
再想,如果这块玉遇到的是一个拿着锄头的“农夫”,那么它的命运就堪忧;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拿着刻刀、技艺超群的“玉匠”,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一块美玉,价值不菲。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料”。 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我们理应对教育的难度有清醒的认识。世上没有容易干的事。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琢玉技能”才能做一个出色的“琢玉人”。所以说,停止抱怨吧,与其抱怨,不如以行动促其改变,因为“哭也一样疼”。


作者简介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