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学—雄鹰★铁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句话是霍去病说的,也的确这句话很符合霍去病的形象气质和功绩,霍去病一生四出塞外杀敌11万,最远一次追匈奴左贤王至狼居胥山,在山顶祭天史称:封狼居胥。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霍去病或者是同时期的人说的,而是西汉后期的陈汤说的,原话也不叫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汉武帝说起,汉武帝屡次北伐之后,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但是把匈奴的政治格局彻底打乱了,最夸张的时候,五单[chán yú]于并立几经兼并之后,便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北单于郅[zhì zhī]支和南单于呼韩邪[hū hán yé]。
呼韩邪打不过郅支,只好内附与汉朝娶了王昭君。郅支一看,汉朝支持呼韩邪,于是就有心与汉朝为敌,但是当初他和呼韩邪大战时,为了拉拢汉朝,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他想跟汉朝闹翻,就要先想办法把自己的儿子接回来,所以郅支就给汉元帝上书,表示自己愿意和呼韩邪一样内附,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把自己的儿子接回去。
汉元帝思想单纯,也没有讲条件,就直接把郅支的儿子给放了,还派一个以谷吉为首的使团护送他,结果郅支见到谷吉二话不说就把他杀了,然后一路西迁跑到了康居,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他一方面觉得这里山高路远,汉朝一定不会派大军前来。另一方面郅支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打不过由汉朝支持的呼韩邪,所以打算先经营西域。
当时汉朝朝廷也不知是咋想的,并没有进行官方的军事报复,只是不断的派人索要谷吉的尸身,已经死了一个谷吉了,还继续派人?
可是汉朝官方不想出兵,并不代表底下的官员不想出兵,郅支杀了汉朝使者在西域指手画脚呼风唤雨,有一个人就看不下去了,就是西域副校尉陈汤,别小看这个副校尉,他可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副司令兼省检察长。
陈汤觉得第一郅支蔑视汉朝,不杀不足以谢天下。
第二不能任由郅支在西域扩张,否则将来就是一个大威胁,而他的上司西域都护甘延寿,也赞同陈汤,不过甘延寿觉得有必要先请示一下朝廷。
结果陈汤不等请示,矫诏就集结了部队,然后拿剑逼着甘延寿同意出兵,于是四万大军从轮台出发,越过天山和葱岭,在今天的塔拉斯河上游找到了单于城,将郅支单于团团包围。
郅支没想到汉军这么勇猛,刚开始他是打算逃跑的,后来一想,跑可能是跑不掉了,而且汉军远道而来必不长久,于是就留下守城,等待康居的援军。
援军来是来了但没什么用,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汉军没多久就击退康居攻破城池,郅支也死于乱军之中被枭首悬挂。
战役结束之后,陈汤给汉元帝写了一篇表文,大意是说:郅支单于作恶多端,不杀不足以谢天下,所以我们把他枭首悬挂,让看到他头颅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明范强汉者虽远必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