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地瓜香
文/孟昭金
“烤地瓜、新鲜的烤地瓜,又香又甜的烤地瓜”。
刚刚走出宾馆,一阵吆喝声由远及近。顺声望去,只见在街道的北面有一个流动的烤地瓜摊。摊主是一位中年大叔,高高的个头,四方脸,带着一副眼镜,身着一件白色大褂,胳膊上带着黑色套袖。给人第一感觉干净利落。
由于急着外出,没有来得及吃早餐,便和同事急匆匆地走出宾馆。可就这卖地瓜的吆喝声和飘来的阵阵地瓜香味,诱发了我的饥肠咕咕。
“我们买两块烤地瓜吃吧,即解馋又不耽误事!怎样?”,我用胳膊碰了碰身边的同事说到。
“好的、好的,我也正有此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烤地瓜了,一直想吃,就是没时间买,今天的机会难得,买块烤地瓜过过瘾”。同事说着话,随我向地瓜摊的方向走去。
地瓜摊是一个用玻璃笼罩起来的专用便利小车,并不是日常在大街上看到的那种大铁桶烤地瓜样式。精致的烤箱内正在烘烤着地瓜,透过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橙橙的烤地瓜不时的向外浸渍着地瓜油。看来,扑鼻而来的烤地瓜香味,就是从这里面飘散出来的。此时,烤箱外面的托盘上已经摆放着七八块烤好的地瓜,微黄焦红的外皮上有几道裂纹,大的裂纹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橙黄色的瓜瓤。
看见的一瞬间,一种食欲感油然而生。摊主用包装袋帮我们包好,又递给每人一个一次性的小勺子。香喷喷的烤地瓜,捧在手里热乎乎的、软软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轻轻撕开地瓜的外皮,金黄色的地瓜瓤立马呈现在眼前,轻轻挖一小勺,放在嘴里,甜甜糯糯的地瓜肉只用舌头轻轻一抿,果肉就碎了,慢慢下咽爽滑软糯,那种软软的,甜丝丝的味道,犹如享用一种稀有的山珍海味。
十一月的北方,天气已经变冷,第一趟班车虽然开启了空调,刚上车车内还是冷飕飕的。
坐在车上,我们很快吃掉了手里的烤地瓜。热乎乎的地瓜,给全身充满了一股热流,好像车内突然暖和了起来。看着包装袋里的地瓜皮,口齿之间还留存着地瓜的余香,心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蓦然间,脑海中突然涌动出那丝丝缕缕与地瓜相连的故事,虽在流逝岁月中时间久远,脑海中仍然记忆犹新。

我的老家属于半山区,记得八九十年代,地瓜是农家一日三餐的主食,它可以做粥、做煎饼、做黑面馒头、做凉粉;可以煮着吃、生着吃、烤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粉丝、粉条、粉皮和酿酒,用途广泛,它是那个年代我们农家赖以生存的食粮。
到了每年的秋季末,则是地瓜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地瓜,形状各异,有纺锥形的、有瘦长形的、又椭圆形的。因种植的品种不同有红皮白瓤的、有黄皮黄瓤的、有红皮紫瓤的、还有红皮红瓤的,种植最多的应该属于红皮白瓤的高产地瓜了。刚刚刨出来的地瓜颜色鲜红,经短时的风吹日晒,外皮很快会变成淡红褐色。
搓掉地瓜外皮上的泥巴,用手轻轻一掰,“啪”的一声脆响,乳白色的汁水瞬间顺着地瓜的断面就渗涌了出来,用舌尖轻轻舔一下,冰冰凉凉的汁水带着丝丝的甜味。咬一口,甜甜的、脆脆的,咀嚼时会有一股汁液凉凉的顺着食道向下流,那种感觉爽快而惬意。
秋季收获的地瓜除少量出售外,农户会把大部分地瓜储存在地窖里,作为家庭秋冬季节的主要食粮。
记得小时候,我们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在大人们做饭时帮忙拉风箱烧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偷偷的准备几块细长的地瓜藏在柴火堆里,烧火的过程中,在偷偷地把地瓜埋在锅底草木灰下面,等到大人们把饭做好时,草木灰里面藏着的地瓜也就烤熟了。在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扒出来,悄悄地溜到院子外面,顺便喊几个邻居小伙伴一起分享烤熟的地瓜,吃完后再悄悄地溜回家。
当时总以为自己做的很神秘,大人们绝对不知道烧火烤地瓜的事,可每次回家总是被大人训斥一顿,当时自己也纳闷,做的很巧妙大人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稍大一点后才明白,烧火做饭时大人们早已经闻到烤地瓜的香味了,只是为哄我们干活,大人们装作不知道。在锅底下烤出来的地瓜外表是黑乎乎的,并不像现在的烤地瓜外皮干净焦黄。吃完烤地瓜后嘴唇四周也是黑乎乎的,大人们能不知道小孩子们偷烤地瓜吃吗!
当时农村一日三餐的主食一般都是玉米粥,每家每户都会在粥里面加入很多地瓜段。当吃饭的时候,每人在碗里面都会放上五六块地瓜段。
当时,家家都以地瓜为主食,煎饼算是好的。而馒头、面条、水饺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只有在春节那几天能在桌面上吃得到。清楚的记得,在那个年代里,有一种地瓜是黄皮白瓤的,煮熟后吃在嘴里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小时候,我们最热衷于挑这种地瓜吃,现在,随着地瓜产品不断的更换,今天已经无法再寻觅到这种地瓜了,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活的遗憾。

野外烤地瓜,是我们小时候最有趣的事了。到了秋冬季节,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是我们小孩子们野外放羊的时间。我们常常是五六家的羊凑在一起,让它们在野外的荒地里,任其自由自在地啃食地里的干草和农作物遗留秸秆。我们小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忙活着烤地瓜。年龄大经验多的就挖坑取土,年龄小的就在附近寻找柴火,一切就绪,就在挖好的土坑内点燃柴火,等到土坑内的柴火燃烧的差不多时,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地瓜就扔进土坑的火堆里,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土,在上面继续点燃柴火,等到上面燃烧出一大堆灰烬时,我们会再次用土把火堆掩埋起来。等到一两个小时后,埋起来的地瓜基本上也就焖熟了,扒开土堆就会闻到地瓜的香味,慢慢刮去地瓜上的柴草灰,黑乎乎的地瓜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刚拿出来的时候非常的烫手,着急吃的同伴用嘴嘘嘘地吹着,两只手来回地倒腾着拿着。剥掉外皮地瓜白皙皙的,散发着热气,飘溢着地瓜的馨香。轻轻咬一口,软糯香甜,那香甜味一直渗透到心坎里,沁透到骨子里。
今天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富裕走向小康。地瓜作为一种食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依旧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体现着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经济匮乏、生活清贫的年代已随着历史的洪流远去,地瓜在哪个特殊的年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踏实、温饱、安稳和快乐。绵绵思绪中,仍能感觉到地瓜的香甜。
而今,每每捧起一块热乎乎的烤地瓜,浓浓的地瓜香总会溢满心间。它那微黄焦红的外表,那香甜的味道,那金黄色的果肉,无不刺激着我的味蕾,诱发着我贪吃的欲望。浓浓的地瓜香,一直让我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孟昭金简介
孟昭金,男,汉族,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东海村,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职于东顺集团纸业有限公司。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喜好写作,尤爱小说、散文,常年坚持练笔,笔耕不辍。其小说、散文等不同作品陆续在《东平湖》、《泰安日报》、《今日东平》、《山东工人报》、《东原作家》等多家报刊发表。
网络媒体、推广平台有:《济南头条》《泰山作家》《新京都文艺》《赣雩文艺》《都市头条》《今日东平网》等

🇨🇳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25个编辑窗口!如下:【主编.李红】【儒子叟国娇】【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吴金祥】【雨后初晴】【清风入心菲】【黎明】【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徐凝】【诗人:编辑:记者:丁雪深】【孙世伟(超越)】本团队下设4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爱心传递】【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文学社】【沽河一叶舟】【歌缘友聚好声音】【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荷塘月色】【香】【南湖書香斋文学社】【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清风入心菲】【安好】【布衣诵者】【警剑、】【五之堂主】【五之堂主/新诗集】【五之堂主/系列词律分享】【五之堂主格律诗词专题】【雪深文学社】【永城市】【徐凝】【高山流水遇知音】【情与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非文友拒加!拒闲聊!拒加群!非诚勿扰!本作品配图图片来自网络!